首页   |  校园号   |  
萃英力量 | 综测第一、保研复旦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2022-03-23
字号:AAA
专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育萱。

王育萱,中共党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现已保研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连续两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曾任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荣获国家级奖学金、风雅萃英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兰州大学学生标兵、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负责人等荣誉称号……


“人,只有义无反顾地前行,才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履痕。”在学习之路上,王育萱是个背负行囊的探索者,纵然道阻且长,她也初心不改,一路收获,一路前行。


640.jpg


勤于思考沟通,捕捉瞬时灵感


“我很有幸遇见了良师,邂逅了益友,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是我专业学习的重要动力。”初入校园开始学习时,王育萱也很茫然,不知道课程中零零碎碎的知识点里重点是什么,她便大胆地将自己的疑惑向老师们请教。在答疑的过程中,她也逐渐明白了本专业的意义——“于我而言,政治学科是一门既能开阔视野,又能回归当下的学问。它研究的角度,源于历史,贴切生活,正所谓‘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不同的政治现象背后蕴含的道理,对我大有启发”。


通过学院举办的读书会,王育萱渐渐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同时也逐渐培养起了对政治学科的兴趣,随着专业领域知识面的拓展,她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将学到的知识体系化,由此在多门专业课程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她在大三时作出决定:继续在政治学领域深入学习下去。


640 (1).jpg


知行合一求实,格物致知学理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在筹划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时,王育萱注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研究主题结合,当某个别出心裁的灵感突然迸发,她便会找到老师沟通想法,对她的实践创意点指导评价。


学习“社会组织管理”这门课程时,她萌发了对兰州市社区进行走访调查的想法。通过查阅资料,她发现在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当下,仍缺乏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养老形势的调查,这使王育萱思考如何才能更深刻把握兰州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在指导老师肖涵的帮助下,她和团队成员们决定共同申报国创项目《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兰州市“6+N”社区调查的实证分析》,对兰州市的30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


640 (2).jpg


令王育萱深有感慨的是,实地问卷发放正值仲夏,是兰州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酷暑暴晒加上一路奔波,不少项目组成员即使自备消暑防晒物品,也都晒黑不少。团队成员都不是兰州本地人,但借助地图导航APP,他们的足迹覆盖了兰州各大中小社区,包括兰州城关区、七里河区、榆中县等兰州主要城区与县城街道社区。他们克服了对兰州市区公交系统的陌生感,而沟通的不便是他们遇到的另一大障碍。


许多受访老人存在视听障碍,识字上也有些困难,不少老人操一口兰银官话,这成为了成员与受访老人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为保证每一份问卷数据的真实性,他们必须在老人耳边反复念出问题,并向老人们多次确认。平均每个成员一天只能完成20份左右问卷,而一份问卷会花费5—20分钟不等的时间,“一天下来,大家几乎筋疲力尽了。”


但项目组成员从未轻言放弃:在有人身体不适时,团队成员会主动分担工作任务,购买必备药品;尽管工作繁忙,肖涵老师仍始终挂念学生们,在前期概念界定、实证模型选取、问卷设计上提供宝贵指导,同时还反复叮嘱成员安全事宜,并要求同学们向她报备每日行程;社区工作人员在得知团队是为了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后,主动提供帮助,帮助成员寻找访问对象……有了团队成员密切的配合、老师细心的指导、社区成员热情的帮助,王育萱的团队迎难而上,解决了许多在实地走访中遇到的问题。


专业知识,从不浅藏纸面;实地调研,灰心难敌恒心;躬行之路,兴趣堪比良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是总书记对新一代年轻人做出的要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经历对王育萱而言,是一笔莫大的财富。她也会带着从项目中学到的坚韧与关怀,继续在专业和实践的道路上行远自迩,砥砺前行。


640 (3).jpg


投身学生工作,磨砺中把握平衡


在院学生会里,她是能力出众、精明强干的团委副书记;在学弟学妹们眼里,她是一位平易近人、友善真诚的学姐,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萱姐”。


“成绩优异,亲和力强,工作认真”短短的三个词语,便能体现出同学们对她的一致好评。“‘萱姐’对我帮助很大,堪称是我大学生活的引路人。”2019级庞逸豪说道,“我加入院团委组织部时与她相识,她是我的负责人,工作严谨认真。在她的筹划下,我们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校史知识比赛,防疫知识竞赛等活动;另外她对我们几个部门志愿者关爱有加,除了在学习工作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建议,还愿意帮助解决我们生活上的难题,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工作的温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正是王育萱在学生工作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写照。


640 (4).jpg


别人眼里的王育萱,总能把学生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而对于自己的学生工作,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忙碌”。


大一大二时,她将许多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上,“一做就是一整个下午”。尤其是到了期末,要将学习和学生工作两手抓,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但王育萱转换角度,选择更好地规划有限的时间以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纵然劳累繁琐,而她却感受到“值得”。


“那时的过程很艰辛。为了协调好时间,我把休闲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挤出时间完成学生工作,或是完成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王育萱没有因为紧凑繁多的学生工作而后悔抱怨,相反,她踏实践行,这提高了她的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她大学生活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王育萱认为,学生工作的成效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大一大二那些数不清的ddl,那些令她神经紧绷、痛苦不堪的回忆,经过时间的检验,等到大三大四回顾往昔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曾经挑灯熬下的无数个夜晚,一直在执行的某些不断重复的工作,在我真正成功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我发现过往的经历已经让我受益良多。”


640 (5).jpg


探寻自身爱好,渲染青春画卷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王育萱认为自己大学生活充满“探寻”,她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时常保持“探寻”的状态。


她认为大学并非“唯成绩论”。在学习之余挖掘到自身的兴趣所在,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一生都将受益匪浅。


在平日生活里,她喜欢阅读书籍,尤其喜欢看悬疑、历史电影,也会和朋友们相约体验剧本杀;在学校,她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参加“一二 九”长跑接力赛、加入院里的辩论队、篮球队……接触到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前,她的课余生活与大多数人无异,然而大学校园里种类繁多的活动开阔了她的视野。在好奇心和探索心的驱使下,她开始尝试越来越多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校园生活。


640 (6).jpg


因此她建议,进入大学后,要通过自己内心的感受发掘擅长的领域,经过尝试后考虑不同的活动是否适合自己。“随着年级的升高,机会成本会越来越大,我们忙着考证考研,规划自己以后的道路,总是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因为时间有限而不敢尝试。因此,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尽早跳出舒适区,多尝试一些未曾体验过的事情,探寻自己的兴趣爱好。”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王育萱不仅是个勇于尝试的探索者,还是在生活中主动搜寻学习素材的发现者。她常常把有助于专业学习的微信公众号里别具一格的文章收藏起来加以思考。


“我读到过把《恋与制作人》和女性经济、权利政治现象联系并解释的文章;看张艺兴出演的《一出好戏》,我也思考着把自然状态和货币的流通联系起来分析;通过对比中西方电影的内容,可以发现两者的政治文化不尽相同……”王育萱善于观察大众化的事物,把它们与专业知识联系在一起作出解释,发现书本上的学术性内容与身边的事物也有很多共通之处,这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引导她深入学习下去。学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王育萱如此践行着。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远行客。一路歌筵不辍,花团锦簇有时,风霜雨雪也是无可避免的历练。逐梦之路道阻且长,而王育萱的青春是阳光炽热的奔跑,是心向远方的坚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她将继续秉持信念之炬,背负名为勇气的行囊,一往无前。



制作 | 罗子越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校对 | 蒋煜

审核 | 朱佳君 张驰豪 王若冰 陈立伟


[通讯员:邵译辉]
[指导教师:朱佳君]
[责任编辑:刘宇宏]
专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育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