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踔厉奋发,赓续前行——记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发展史
广西民族大学 张建阳 蒋铭萱2022-07-15
字号:AAA
广西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七十年扎根相思湖畔,砥砺前行;七十年初心不忘,桃李满园。今年,广西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迎来七十周年校庆。自2003年创院以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下简称民社学院)踔厉奋发,赓续前行,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组建学院,开创发展新路

2003年,民社学院由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科学部的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以及政法系的历史学专业合并组建而成,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科研单位。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7月的广西省民族学院民族学研究室,1984年8月升格为民族研究所,1997年改名为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只招收专科生,发展成为培养本科生、硕士生的教学科研机构。1988年,研究所招收第一批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专科生,1995年招收第一批民族学专业本科生,1999年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为民族人才培养和民族问题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创办于1960年的历史学专业是我校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也是广西办学时间最早的历史学专业之一。从1983年恢复招生到1986年恢复历史系建制,历史学专业一路开拓进取,办学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专业、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在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已为各级中学输送优秀师资千余人。

2000年3月,广西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部申报社会学专业,于2001年9月开始招生,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2个方向。2002年9月,社会工作专业也获准招生,为较早的教育部直接审批的办学单位之一。

2003年7月,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4个专业及师资力量整合成立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开启了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今的民社学院已成为办学基础雄厚、科研成果斐然的教学科研型单位,拥有1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研究中心、8个实验室、1个资料室和1个民族博物馆。自2015年以来,学院已连续6年蝉联全校教学科研型单位绩效考评一等奖。2017年荣获 “广西工人先锋号”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学科强院,铸就学科特色

民社学院的民族学研究从南方民族研究起步,在20世纪50年代民族地区社会历史调查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民族学系在学科建设上薪火相传,不断开拓创新。1998年民族学获得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民族学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民族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成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博士后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了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民族学学科,已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西一流学科(A类),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在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历史系注重将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与区域特色课程相结合,打造领域交叉、知识化合、方法互补的“大历史”学科,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彭大雍、朱哲芳、唐增烈教授等一批著名学者,蜚声太平天国史研究领域。历史系以专业建系,以学科强系,以科研显系,勇于改革创新,形成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专业能力,在学科建设上也实现了较大突破,2006年获得专门史硕士点,2010年获得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2015年获得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招生资格。

社会学系长期以来承担着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重任,并不断根据社会需求及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调整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向,现已形成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两个成熟的研究方向。2006年招收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凸显学科建设的夯实基础与优势。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了一大批能够在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辅助工作,在政府政策研究或相关部门从事行政工作,在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从事市场调研、社会调查、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处理等工作的人才。

近20年来,民社学院的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成就,实现新突破。2010年,民族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我国华南、西南与东南亚相关民族的教学和研究中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民族学系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历史学系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广西一流本科专业,人类学为国家民委特色专业。民社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课题合作、人员互访、讲学与考察等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十多次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为民社学院教师与国内外学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一生一艺,拓展育人路径

桃李育人,生生不息。民社学院紧紧围绕民族学的学科平台,突出“民族性”的办学特色,以“大民族学”的学科理念为指导,以“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为目标,培养具有广阔理论视野、扎实学科知识以及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综合人才。长期以来,民社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各专业实行导师制,由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指导学生参加读书分享、社会实践、课题申报、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生一艺”的技能。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在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共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创新创业项目75个、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荣获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一项、十余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辩论赛、教学技能比赛大奖。

民社学院践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开展“书香民社”读书活动月、“相思湖畔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举办“我思故我在”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竞赛以及不同主题的系列学术讲座,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民社学院积极鼓励学子报考研究生,设立考研校友奖学金,学生考研氛围浓厚。近年来,本科毕业生考研率都保持在50%以上,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从建校之初的民族学研究室和历史系,到如今硕果累累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见证了七十载风雨兼程和七十载辛勤耕耘。忆往昔峥嵘岁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书写新时代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通讯员:盘晓霞]
[指导教师:荣子卿 ]
[责任编辑:苏兰]
广西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