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构筑各族师生的精神家园和成长平台——广西民族大学图史小记
广西民族大学 绕文星2022-06-06
字号:AAA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已成长为一所拥有多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性的、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特色的高校图书馆。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3年11月。70年来,图书馆通过拨款采购、社会捐赠、交换、呈缴和馆员购藏等方式,形成了200万册件藏书、200TB数字资源的浩瀚馆藏。图书馆馆舍面积达到9.7万平方米,位列广西高校第一位,承担着为学校决策机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

图书馆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团结、进取、热忱、奉献”为馆训,以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校园文化中心、学习研究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为功能定位,大胆开拓,锐意改革,已成长为一所拥有多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性的、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特色的高校图书馆。

相思湖校区图书馆

成立和初步发展阶段(1953-1976)

广西民族学院1952年创立后,将图书室(图书馆前身)设在南宁市博爱路二邑会馆里的一个10平方米小房间,隶属教务处。1953年学校从南宁市区迁入西郊(现相思湖校区)办学,同年11月成立图书馆,管理人员2人,藏书200余册。1955年,学校在相思湖校区一坡新建了700平方米的馆舍。独立馆舍为图书馆的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建馆之初,图书馆以收藏政治理论、民族内容、语言文学和农业技术方面的书刊为主。首任馆长汤有雁为图书馆藏书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1965年馆藏已累至30万册。

二邑会馆旧址

恢复发展阶段(1977-1984)

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民族特色、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也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1977-1984年,图书馆藏书量年均增长2.5万册。1984年馆藏图书增加到47万册,形成了包括文、理、工、商、经、管、法等多学科在内的综合性馆藏体系。学校为解决馆舍困难,在1978年扩建了570平方米的馆舍,使图书馆的面积从700平方米增至1270平方米。在这一时期,图书馆开始整理著者目录、主题目录、编目卡片,设辅助书库,为师生提供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读者人次和图书流通率均成倍增长,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

相思湖校区图书馆旧址

全面发展阶段(1985-1989)

1986年,图书馆的7070平方米新馆舍在二坡建成。1987年,2500平方米的图书资料中心在相思湖上湖边建成(1999年并入图书馆),先后设置办公室、采编部、报刊部、流通部、情报咨询部、技术服务部,拥有10个阅览室和800多个阅览座位,每周开放70小时,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自1985年起,图书馆开设新生培训、文献检索等信息素养课程,并主持研发“杞”码法普及型汉字编码方案等计算机应用系统,积极开展为科研和教学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

1986年建成的图书馆

现代化发展阶段(1990-2001)

我校图书馆是广西最早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图书馆之一。1990年图书馆开始自编管理软件并用于图书的编目工作,1992年我馆作为广西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软件的主持单位,在系统设计、管理维护和图书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图书馆全面开通采访、编目、流通、报刊管理、读者查询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1998年,图书馆自主开发了与业务工作相连接的Web查询系统,在全区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实现了全馆主要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我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从此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1年,学校成立了“广西民族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为宏观管理全校图书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做了大量工作。1999年,学校将由12个系部(所)资料室组成的学校资料中心并入图书馆统一管理,藏书达90万册,馆舍面积增至10070平方米。

图书馆主机房

1999年资料中心并入图书馆

数字化发展阶段(2002-2012)

围绕学校的快速发展和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图书馆进入以数字化建设为重点的新发展阶段。2002年,图书馆建成第一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能为师生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2003年,创建“虚拟数字图书馆”。2004年,外借书库实行全开架服务,同年开通网上借还系统。2007年,图书馆引入自动化门禁系统,完善了数字化管理体系。2009年,我校图书馆在全国“CNKI创新与创新管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建馆研讨会上被授予广西唯一的示范建设单位。2012年,我校图书馆在广西率先推出移动图书馆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快捷服务。

2004年成立“非通用语种资料室”,2006年成立“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2008年成立“东盟文献信息中心”。2009年,图书馆完成馆藏纸质中文图书资源数据化工作,同年成立数字资源建设部,启动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广西作家文库、壮学文献信息中心、东盟中文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2002年,图书馆提出以“团结、进取、热忱、奉献”为馆训。2003年,学校成立“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2008年启动读书周活动,于2010年提升为全校性的读书月活动,推出一小时读者培训讲座及系列的文献资源利用讲座,把读书活动打造成为学校文化品牌。

2006年泰王国诗琳通公主参观泰文资料中心

智慧化发展阶段(2013-2022)

2013年,图书馆启动EM+RFID系统,实现智能化自助系统服务、自助文印服务、利用大数据提高服务精度。

2014年,4.1万平方米的思源湖校区图书馆建成。2019年,新建2.9万平方米的相思湖校区图书馆正式开馆,馆舍面积增加至7万平方米。现武鸣校区正在建设图文中心,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拟于2022年9月正式开馆。

2016年,图书馆提出“文献信息中心、校园文化中心、学习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四大定位,致力打造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相适应的的智慧图书馆。2019年,图书馆建设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智能架位系统、人脸识别门禁、座位云预约等,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全面覆盖馆区内的各项设施。武鸣校区图文中心围绕“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进行设计,从基础设施、智能化设备、空间设计着手,使图书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图书馆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网络条件。作为学校重要的信息基地,图书馆全面推进智慧化进程,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环境与服务。


[通讯员:盘晓霞]
[指导教师:荣子卿]
[责任编辑:刘鹏]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已成长为一所拥有多学科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性的、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特色的高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