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高校心理资讯
【案例分析】让心灵安静 岁月生香
华北理工大学 裴晶晶2021-11-22
字号:AAA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一 案例内容:

王晓(化名)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学习成绩较好,其父亲和母亲为工人并且离异。刚参加毕业实习时,其工作时工作热情。但因工作受到领导批评,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资历老的同事们并不热情和负责,与在校期间老师认真教诲相差甚远。他感觉同事和领导工作中坚持任人唯亲,不唯贤的工作态度,在工作环境中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该同学心理负担较重并伴有焦虑症状,情绪低落,很难集中精力,时常感觉胸闷和疲惫,疏远了同事等。

    二 案例思考:

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在入职初期都会遇到角色转换的困境,由于他们从大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转换过程中受到了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那么也影响到毕业生是否能否顺利就业。如何面对并解决此类问题已成为毕业生思考的现实问题。

    三 案例分析:

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时,会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我认知能力、个人业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遇到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是认识困境,毕业生能否成功地扮演职业人角色,取决于他对职业人角色的认知程度。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认知困境主要表现为角色定位模糊、职业思想不稳定、遵守职业规章制度意识不强等方面。大学毕业生应尽快地从大学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来,明确职业人角色的行为规范,完成角色转换。

二是素质困境。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事某一工作所必备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品质和能力。因此毕业生职业素质使他们面临许多职业困难与挑战,影响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三是心理困境。大学毕业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心理困境,主要包括:(1)失落心理;(2)自傲心理;(3)依恋心理;(4)自卑心理;(5)浮躁心理。在入职初期,部分大学毕业生容易表现出浮躁心态,这种不稳定的浮躁心态使他们工作浮于表面,难以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四是人际困境。职场人际关系是存在利益冲突的、复杂的、微妙的人际关系,大学校园内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则是简单的、纯洁的人际关系,二者的处理方式存在巨大差别。由于人际交往经验和人际交往技巧的不足,容易导致学生与上司、同事的交往和沟通不畅。

    四 解决方案:

一是加强角色教育,消解认知困境。

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全面发展需要,从职业角色规范和职业角色评价两个方面对学生开展角色认知教育,引导她正确对待职业角色规范和职业角色评价。因此,指导该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相应职业或岗位

二是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消解素质困境。引导该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气质、能力、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引导她积极参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各种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加强“职业形象、职业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隐性职业素质的修炼。

三是加强职业心理教育,消解心理困境。首先引导该学生分析其求职受挫和求职焦虑的本质原因,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其失败进行合理化解释,纠正不恰当的就业观和就业心理。其次,建议学生去散心和锻炼等方式去发泄情绪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工作过程中的自我否定机会。最后,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四是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消解人际交往困境。帮助该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方法,校正不良的人际交往行为习惯;指导她掌握并灵活运用相互尊重、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坦诚交流、保持自己的个性、求同存异等人际交往技巧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五 经验与启示:

高校辅导员应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因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寻求新的有效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同时,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者、职业生涯的指导师、思想的引导者。辅导员可以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把有关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呈现给毕业生,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成熟度与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积极情感、提高意志力。

[责任编辑:杨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