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心理育人案例
疫情过后,毕业生如何进行就业心理调适
原创 河北师范大学 王蕊2023-02-21
字号:AAA
疫情已去,春暖花开,还没落实工作的毕业生要调整心态,积极行动,定能收获一份“令人心动的offer”。

疫情的寒冬已过,充满希望的春天已来临。这一届毕业生围绕着“疫情防控”度过了大学生涯,在不景气的就业市场里体验了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成本增加、求职渠道受阻的求职压力。新的学期,春季招聘即将拉开序幕,毕业离校的脚步越来越近,对于尚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更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集中表现在:

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却又急于求成,在求职面试中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或者无法接受被拒绝的结果,对个人未来过分担忧,因此出现焦虑、恐慌的状态;

过分否定自己,放大个人缺点,甚至因为一两次的竞聘失败经历就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进而导致对生活丧失兴趣,心情持续低落的自卑、抑郁状态;

疫情的反复和招考、就业政策的变化,使不少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判断和抉择,于是干脆躺平、摆烂,慢就业、缓就业甚至不就业的现象明显增多,这是迷茫、逃避的表现。

ac96ad7803d466d538647739a707962.jpg

当下,疫情散去,春暖花开,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招聘市场强劲复苏,校园逐步开放,在这样好的环境下,毕业生如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呢?

首先,正确自我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很多毕业生觉得自己大学生涯“过了个寂寞”,封校、线上课、健康打卡、做核酸成为日常,在这样千篇一律的生活中,自己的眼界、能力和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和修炼。其实不然,主动参与过抗击疫情的志愿活动,化身“大白”为同学们测量体温、运送物资的你,有着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精神;在没有老师面对面监督的环境下,你能进行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获得了满意的成绩,这彰显了学习力、上进心和自律能力;或者你遵守学校的抗疫制度,为了配合严格的封控管理而选择牺牲个人利益,这说明你有大局意识、规矩意识和注重集体利益的品质……毕业生要善于从日常的小事中挖掘自己的优势和能力,重新梳理对自我的认知,特别要放大个人优点,时刻告诉自己“我很优秀”,在竞聘过程中注重提升自我效能。

其次,瞄准职业目标,磨炼求职意志力。第一步,甩掉“从众”“躺平”的想法,给自己行动起来的决心。第二步,把个人特点优势、职业价值观、生涯期待以及家人的意见结合起来,锁定1到3个具体的职业目标。第三步,从海量的招聘信息找出合适自己的那条,对标岗位条件完善个人简历并进行投递,等待回应。第四步,若用人单位发起邀请,积极准备应试,若投递简历无果,继续重复第三步,直至拿到offer。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求职的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所以要磨炼强大的意志力,来应对每次一次挑战和失败,在求职过程中,有人不断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甚至发现第二步都做错了,那也不要灰心,这本身也是成长和收获。不要因为看不到太远的人生方向、够不到终极目标就感到茫然,把每件眼前的事全力投入做到最好,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第三,善于正确归因,积极面对不确定。如果遇到简历石沉大海或者收到“很遗憾,您没有通过面试”的邮件时,警惕自己脑海里出现“唉,我好失败”“我就是不会找工作”“像我这样的毕业生没有公司录用的”等想法,这些想法只会加速你的精神内耗。面对失败,要有意识地从内部的、可控的方面找原因,例如反思自己是否没有用心准备或者努力不够。正确的归因可以使你面对挫折时就不会灰心沮丧,面对成功时也不会自满得意。虽然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和偶然性,顺应环境的趋势做出改变,就不会被外在力量和自己的负面情绪裹挟。疫情已褪去,毕业生要看到危机里蕴含着转机,凭借开放自信的态度和积极坚定的行动,定能收获一份心仪的工作。

校园春季图片3.jpg

[责任编辑:心理实习生1(实习),刘鹏,杨虹]
疫情已去,春暖花开,还没落实工作的毕业生要调整心态,积极行动,定能收获一份“令人心动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