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互动探析

作者:刘岩 王照东(通讯作者) 辛程 范慧涛 河北北方学院

摘要:伴随着我国步入数字化时代的浪潮,高校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出现偏差传统劳动教育面临着被简化、动手能力弱化等挑战。动高校劳动教育发展首先要求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培养数字化时代下的劳动精神,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下开展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有着耦合互动关系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的底蕴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实现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数字化;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耦合

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下,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存在多重问题,大学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困境与挑战。这就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出发,通过探析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互动关系,劳动教育思政元素。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使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感知体验。引入数字化的劳动形式,创新混合式的劳动教育模式,探索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遵循,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动耦合机制,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解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运用理论解决个体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是理论学习的一种价值观输出,也是最终体现在行为上的表现形式。生产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价值的教育活动,有着鲜明而突出的思政实践育人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高度契合性。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互动的新要求

1.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重智育轻劳育”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实施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大多都较为优越,在家里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较少参与到劳动中,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劳动的教育教学更是日渐成为一种“形式”。通过高校劳动教育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在劳动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感知,不仅培养了大学生正确的家庭及社会观念,并且可以为其未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就业技能。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整体素质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劳动教育必将是高校学生理论学习输出的重要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劳动教育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输出形式,所以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与社会劳动实践性相结合的产物。劳动实践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所具有创造性的思想与行为技能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进程。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去努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大学生创新构建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的效果。

3.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顶层框架势在必行

如果想通过劳动教育使劳动主体在个人能力价值、精神需求等方面达到社会层面具体化目标,就必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价值功能。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方式,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互动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可以帮助劳动主体在精神、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大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可以收获一定的劳动成果,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种体现形式。从深化全面育人的角度,学校要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耦合顶层框架,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层,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要素,协同社会和家庭采取思想政治教育措施,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互动的育人目标

1.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工匠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结构的改变,给高校大学生们带来了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巨大机会。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是将劳动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要成为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道德素养,这样他们才可以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2.培养与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人才

当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人才强国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打造出一支能够满足当前和将来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一种有效的人才保证。培养适应生产力和职业需要的人才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这是由高校的办学目标所决定的。

3.培养有专业本领的时代新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劳动形式也在持续地进行着重要的变革,劳动新业态、新样态也随之不断增加,这就对劳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将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将重点放在了对劳动者相关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上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劳动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进入数字时代之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进行劳动活动的主要场所。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劳动主体对于劳动产品的最终呈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我国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适应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探索创新路径来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的价值观异化

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教育体现出其强大的智能化、数据化、特色化。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劳动教育因大量数字设备的应用以及数字化学习情境的营造,使得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教育成为一个被数字技术裹挟的算法过程,如果长期不加约束地使用数字技术,它将从劳动教育的辅助工具反客为主,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劳动观和价值观的自身养成,导致感性经验无法升华为理性认识,导致学生丧失必要的、客观的价值判断。从现在很多互联网主播通过打赏、PK等吸金方式来看,互联网滋生的异化价值观如拜金、享乐主义等观念会直接瓦解传统劳动观,致使学生滋生不劳而获的错误价值观念。

(二)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数字技术方式产生的算法,会对知识信息的传播产生多种形式的约束,从而限制了知识的文化性的发展,在分析其知识所反映的特点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更为突出。受知识结构单一性的限制,学生不能接触到更广泛的外部世界的信息,丰富的认知性结构知识逐步被网络知识所替代,从而导致了大量机械化大脑的出现。在数字化技术的冲击下,扭曲的劳动价值观不断侵蚀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在参加劳动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地位。

(三)劳动教育的教育性的缺失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劳动教育的内涵也随之扩大,导致了学校对数字化时代“劳动”这一概念的认识模糊。从数字技术的使用方式和引入标准来看,学校劳动教育的经验不足,教育性指导不足,使得数字技术的育人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只是充当了一个工具。而以“劳动”为主体的教育内容,既不能充分展现其“解释性”的内涵,又不能确保劳动教育的“空间性”。在这种环境下,数字技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知识信息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刺激,学生对数字化劳动的理解不够深刻,使劳动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技能型的学习模式,这与开展劳动教育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三、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告诉我们之所以劳动可以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就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社会以及全部的社会关系包括社会中的道德准则。数字化时代劳动的内涵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依然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虽然数字化时代通过大数据以及各种数字设备减轻了学生的劳动负担和劳动消耗,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也出现了窄化和异化,但劳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同样归属于马克思所阐述的关于劳动的范畴。我们应从辩证的角度审视传统劳动和数字时代的劳动价值观念,要教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工具增长才干和本领,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承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也指出新生事物衍生出的问题和矛盾,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价值取向。

(二)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感知体验

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相对于传统劳动教育缺少的是对劳动本身的感知和体验,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数字虚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以“劳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平台。通过该平台,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打破传统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对虚拟技术的运用将劳动教育课程转化为一种智慧化的教学方式。劳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劳动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数字虚拟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加强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交互性和体验性。

(三)引入数字化的劳动形式,探索混合式的劳动教育模式

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要对劳动教育进行改革,提高劳动教育对数字时代的适应性。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构建新型的混合式劳动教育模式。混合式劳动教育以混合式教学的理念为基础,以强主体性、强互动性、强联结性、强目的性为指导,将劳动教育和数字技术所包含的线上线下教学要素重新进行优化和组合。高校要根据预期的劳动教育目标,将混合式劳动教育的形式大致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在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中,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在线下参与到实践劳动之中,而且还要利用线上劳动教育平台,对参与的实践劳动进行复盘和总结,加深劳动感悟。此外,通过线下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劳协作的能力,也可以通过线上劳动教育掌握最新的劳动理论,丰富自身的劳动知识积累,通过网络互动与同学们分享自身的劳动心得,体会多样化的劳动感想。

四、结语

尤其在当今竞争激烈、岗位要求越来越高的数字化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二者在育人工作落实的机制层面存在耦合无论对学生个体还是对社会发展来说,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互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峰.“五育融合”背景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J].新智慧,2022(35):4-6.

[2]冷珊珊.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联动耦合必要性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7):54-57.

[3]龚安华,孙岳玲.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6):103.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项目(教思政厅函〔2023〕3号);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SQ2023045);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决策咨询专项课题(2204026);河北北方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课题(S202303)。


收藏 投诉
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有着耦合互动关系,劳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的底蕴,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