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后疫情下毕业生心理问题研究助力高校就业率提升——以理工类女生就业现象为例
燕山大学 董亮2023-08-18
伴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由就业问题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在高校毕业生中愈发凸显。


燕山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董亮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如何助力高校毕业生优质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伴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由就业问题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在高校毕业生中愈发凸显。其中,理工科女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和积极的举措缓解理工科女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从而提升其就业质量,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后疫情环境下高校女生就业心理问题来源分析

应届毕业生相对其他就业群体,其存在就业心态误区化、就业行业专业化、就业预期高估化等特点,在后疫情环境冲击下,表现出如下心理问题新趋势。

(一)来自社会方面的主要就业压力因素

后疫情背景下引致的实体经济大幅下滑,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出现障碍,导致职业岗位削减和出国留学停滞。据问卷调查显示,部分高考成绩优异同学选择的热门专业爆冷,造成其中80%以上的学生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心理。此外,疫情背景下的就业招聘,人力资源一定程度地认为女生学习数理化生机材电信等理工科专业潜能明显不如男生,不易取得成就。应届毕业生特别是女生接收与处理就业信息能力较男生弱。

(二)来自家庭及他人方面的主要就业压力因素

在有些原生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望女成凤”的过高期望,导致学生总是担心自己接下来找不到工作,没有人帮助、没有自己的规划,不想毕业,不想面对社会;其次,是有些同学存在共性目的的,例如同学们都说考公务员,都要留在大城市,都要进大医院。“我也要,我也不想回家乡”,由此造成盲从心理。另外,同学们除了考虑经济、文化、医疗环境对今后个人发展的影响外,更多地考虑上述因素对将来的家庭特别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因此女生比男生更强调工作地域和环境。再者,许多女生在校期间与异性建立起恋爱关系,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她们对将来职业的选择,从而在其心理上带来一些顾虑。

(三)来自个人方面的主要就业压力因素

在大学生个体层面,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不扎实,遇到考试,也只是突击复习低分飘过,甚至个别学生靠作弊通过。对于这些大学生而言,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和框架,就个人能力而言是较为欠缺的,这也是导致就时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部分学生只重视成绩,缺少动手实践能力,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活动过程中,也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做题派”。

从性别差异心理学角度来看,高校女生相对男生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弱化自己的才能,因此在求职考试和面试中由于不理想的发挥而与职位失之交臂,由此产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中蕴藏着强烈而脆弱的自尊心,有些同学只等待别人的帮助,自己却不主动了解就业环境,也不愿意去尝试。例如,有的同学临近毕业都还没有写简历,或者根本不懂简历怎么写,导致自己在不成熟的社会阅历和环境中产生依赖心理。还有些同学觉得适合自己的岗位较少、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岗位很少,在招聘会上总是受到打击,简历投了十几份,没一份有回音,考试面试总是失败等等,失败受挫使得学生不自信,由此产生挫折心理。此外,个别同学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良好的心态,认为“不如自己能力强的同学都有那么好的工作、她那么差那么懒,肯定有关系,凭什么她成绩那么差被录用,这个社会也太不公平了吧!”说明此时,该同学产生了嫉妒心理;以及“她的工作怎么这么好,留在大医院,我的工作在小县城,我还是先解约吧,或者先不签协议,我也要找更好的工作”之中的攀比心理等等。

据统计,当今就业市场性别已成为仅次于户口的第二条件。根据《中国妇女报》调查,有80%的女大学生对“目前女学生就业现状”不满意。

二、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多层次全方位支持促进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措施

(一)国家层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国家提出总体方针,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着力在拓宽就业渠道上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和工作安排”。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国务院2023年重点工作分工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此外,今年我国启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推出了十项具体行动,集中力量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做好困难托底帮扶、强化就业观念引导。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强调,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二是落实经费投入,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三是培育推广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河北省精准发力,密集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

河北省精准发力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自2020年以来密集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推出30条“硬核”举措,拓宽就业渠道,让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就业见习岗位,开发设置临时性公益岗位等;鼓励和支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创新创业引领带动就业等等。出台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十七条措施》,其中提到有关重要信息: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提升就业能力、继续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基层就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强化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等。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三)激励企业吸纳能力,中国大学生在线平台合力育人提升就业能力素养

激励企业吸纳,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2023年延续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政策对象由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扩展到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享受主体由中小微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同时,将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利用好经济内循环的政策红利,加快原始创新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基于就业场景,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丰富高校育人资源供给,强化共建共享,建设就业垂类资源库,通过线上方式面向全国高校开设就业精品微课程。为培养大学生就业素养,在线全面推广荔枝竞答平台,面向高校大学生常态化开展“圆梦青春 大学生就业素养知识答题”轻型答题活动,普及就业知识,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就业的相关认识,逐步提升就业能力素养。

(四)地方高校着力打造“加减乘除”四级服务

面对后疫情时代,高校层面要以“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地方高校要着眼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改善专业技能结构,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增强公共就业精准帮扶,做好大学生就业的坚强后盾,从而有效提升就业率。

一是全员参与,明确职责,算好就业“加法”。面对就业工作新形势,构建领导、执行、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通过做好思想认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工作目标的“加法”,推进就业工作有序稳步开展。二是精准摸排,分类推进,算好就业“减法”。通过对全体毕业生就业意向、就业情况、就业心理状态进行彻底摸排,分类建立动态信息库。通过对所有毕业生进行梳理分类,摸清学生需求,逐项、逐个解决学生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减法”促使做到未就业学生“减法”,最终实现毕业生的满意就业。三是多方互动,同频共振,算好就业“乘法”。通过召开就业工作动员大会、就业专题工作研讨会、就业心理辅导等形式,使党政力量、专任教师、学生导师相互交流就业工作,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广泛发挥校友力量,加强校企合作,开拓就业广阔市场,积极利用开展青年论坛、校友值年返校、走访优秀校友企业等方式,建立用人单位和校友联系信息库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就业需求,全方位宣传、推荐毕业生。四是畅通信息,疏通堵点,算好就业“除法”。积极利用媒体资源,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开展就业相关政策解读,转发相关就业资讯,宣传有关政策,推送就业心理案例;开通就业QQ群、微信群等通信手段,为毕业生及时发布专业招聘信息、进行线上就业指导。关注不同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其潜力并进行积极引导,以“中介人”身份进行推荐,从而不仅均衡展现学生综合素质,还能让企业迅速地掌握学生特质,与所需岗位进行匹配。随着信息的不断畅通,堵点的逐一疏通,就业工作的“除法”效应不断显现,在求职路上,毕业生可以有的放矢,尽快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

(五)家庭营造就业事件中个体生命历程相互依赖的积极影响

家长适当降低对孩子就业期望,从而在家庭层面降低对他们的就业压力。特别是针对家庭贫困而避免引发一些不健康的就业心理问题。引导贫困女生避免片面追求工作待遇,忽视了求职的正确定位。

一是父母对子女的职业定位以及身边同龄人的就业倾向和就业选择都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态。因此,营造个体生命历程相互依赖的轻松关系,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帮助自己做出最正确的职业选择。二是以家族优秀成员为榜样,发挥家庭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家庭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其家庭思维模式,更多的代表着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高校毕业生以家庭优秀成员为榜样不断学习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以积极的形态呈现正确就业观,从而以满满的自信心去面对各种就业心理问题,缓解就业中的消极情绪。三是梳理毕业生就业形势,把控就业方向。家庭成员要共同梳理当下形势的利弊,规避风险,更要集家庭之和力,多方面搜集社会资源,有效确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四是家庭成员要有效评估毕业生兴趣方向、个人能力,锁定就业岗位。父母要真正了解毕业生的兴趣所长,准确定位。同时,对于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有所把控,在毕业时达到个人能力积累的顶峰,夯实就业基础。因此,在有效评估毕业生兴趣方向、个人能力的基础上,有效锁定就业岗位。

(六)学生个人认识到职业规划和岗位选择的重要性

应届毕业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就业准备工作。一是学生应树立正确就业心态,结合自身特质、综合实力和技术特长进行理性职业规划和岗位选择,明确求职的意愿、方向和要求。二是学生要顺应时势快速转变主动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多渠道多角度与用人单位进行就业沟通和能力展示,根据地区差异理清就业形势,实事求是做好“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准备。三是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就业资源、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政策,来尽快实现毕业、就业和创业。毕业生可以借助心理咨询、技能训练、教师沟通与就业规划指导等形式来提高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在招聘网站和线下招聘会中选择与自己就业意愿和专业技能水平相符的岗位进行就业。

三、高校理工科女生毕业生就业典型案例

2023年我校开展就业引航宣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立足实际、找准定位,树立理性、平实的择业观、就业观,踏实奋斗、成长成才。

(一) 点亮职业前景,引航就业未来

2023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黄同学成功签约上海某知名造船公司。她结合材料行业以及自己的求职经历,从招聘黄金时间、求职前准备、求职途径、签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首先,她对招聘时间进行了介绍并简单,分析给出了自己对求职时间选择的建议:如果坚定想找工作的同学,就认认真真找工作,切勿分心,抓住秋季招聘的机会,大型国企和优质岗位也会藏匿在秋季招聘会中;对于考研失利的同学,抓住春季招聘的机会,越早越好。其次,她对求职准备进行介绍,包括简历、自我介绍、企业选择等方面,并对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标注:(1)错误不能出现,简历就是你自己,这张纸的好坏直接决定你是否能进入下一步;(2)将重点黑体加粗,凸显出来;(3)可以修饰,但不能失真;(4)数据最具有说服力,将重要的数据写上;(5)直观形象将做出展示,所以尽量着正装。此外,她对求职途径及签约过程进行介绍,分析燕山大学智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第三方APP、学校就业帮扶群等就业途径的利弊,并简单介绍了从投递简历,等待面试通知,面试到二次面试,收到offer和三方签约的过程。最后,黄一涵还分享了自己的几段求职经历,给出了具体的求职建议,启发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要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     明确自己想去的城市,选择与自己专业匹配的公司与岗位“海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届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同学,曾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并成功签约浙江某公司雷达算法工程师岗位。“研二的时候看到师姐找工作,那会就在想自己以后做什么工作,自己能做什么工作。因此我借鉴师兄师姐的求职之道,计算机在各行各业都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岗位。在国企、银行、运行商以及计算机技术型工作中“海投”。国企、运行商和银行招聘相对较晚,只要关注他们的官网选择想去的地点即可,笔试考的一般是行测内容,需要提前学习准备。计算机相关工作比较专注于个人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素养,比如软件开发的话需要掌握各种编程语言的基础,在笔试过程中大多需要自主编程;面试会问一些专业基础,也需要着重准备。在投递时也不要单一投递开发岗,计算机类可分为许多岗位,比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硬件开发、硬件测试、java开发、c++开发、运维、产品经理等,根据自己的专业长处选择合适的岗位多投递就好,多积累面试经验。

四、总结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各级政府、企业、机构、高校、师长及毕业生群体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将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作为不容忽视的一项关键点,相信该群体一定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择业就业工作必将共克时艰、达成目标,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理工科女大学生的目标从而提升就业率。后疫情时期,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相关行业的走势、新业态的诞生会对毕业生就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2023-04-2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04/26/content_5753299.htm

[2] 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十七条措施.[2023-06-14] https://rst.hebei.gov.cn/a/zhengceku/wenjianzhonglei/qita/2023/0614/13298.html

[3] 河北省下发文件支持燕山大学“双一流”建设[2020-08-10].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6264.shtm

[4] 魏东.“后疫情”时期河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成效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01):41-44.

[5] 赵波.地方高校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133-134.

[6] 黄文彬,李云婷.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实证分析及策略探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29):163-164.

[7] 赵霞.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女生就业压力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大连部分高校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1(14):195-196.

[8] 秦洪庆.浅谈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1):122-123.

 

课题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后疫情下河北省高校理工科女生群体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RS-2022-1170)。


[责任编辑:苏兰]
伴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由就业问题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在高校毕业生中愈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