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高校垃圾分类的实现路径探索

来源: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廉凯 2023-05-31

高校垃圾分类的实现路径探索

 

我国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预计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随着全国范围内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持续推进工作,垃圾分类不仅走入了各个居民区,也走入了各高校,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高校在校生数字逐年攀升,产生的垃圾数量也在随之增加,大学校园内垃圾种类繁多,垃圾分类的形势严峻。

一、高校垃圾分类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校对垃圾分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首先,高校学生群体使用外卖和快递的数量庞大,由此会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没有强制性地采取垃圾分类的措施,更没有在学校规章制度中明确垃圾分类,学生自然无法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其次,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垃圾分类设施过于简单,垃圾桶只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对于干垃圾、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没有做进一步区分。最后,学校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充满热情,对于学校的政策配合度高,如果学校发起垃圾分类相关活动,适当采取奖励措施,学生会积极参与其中。可当前高校并未重视相关的投入,垃圾分类的宣传很多时候也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自觉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

(二)学生缺乏垃圾分类观念和相关知识

提到垃圾分类,多数学生认为是物业、后勤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校园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刚提出垃圾分类概念时,部分高校曾经配置过专门的工作人员监督学生是否做到了垃圾分类投放,但此项举措并没有长期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原来有意向响应此号召的学生也失去了积极性。此外,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仅仅是浅尝辄止,认识不够深入,无法精准分类。

二、高校垃圾分类的实现路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会直接影响此项工作实施效果。各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使学生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理念。当前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学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普及。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官网、二级学院公众号、抖音等媒介推送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也可以通过线下班会、讲座、变废为宝活动、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提高自身责任感。

(二)设立奖惩制度

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可以通过完善垃圾分类奖惩制度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可以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对于乱丢垃圾的行为予以惩处,约束学生行为。宿管中心可以出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学生表现情况作为文明宿舍评选的依据。可以在校内配备智能垃圾桶,记录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对能够长期坚持的学生给予奖励。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将垃圾分类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使学生成为垃圾分类的自觉践行者。

(三)完善监督机制

垃圾分类工作涉及面较广,仅靠学校管理和学生自觉很难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从学校层面,可以成立垃圾分类监督队伍,明确分工,实现专人专管。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志愿者作用,督导全体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另外,也可以探索学生间互相监督,对不落实分类投放的学生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通报批评,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四)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高校校园内垃圾分类设施普遍投入有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需要给予更多重视。首先,要细致规划校内垃圾站和分类垃圾桶投放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垃圾分类设施。其次,要注意垃圾桶的材质选择,在户外等需要保持美观的场所使用不锈钢垃圾桶,在卫生间等经常需要清洗的地方使用塑料垃圾桶,以免被腐蚀。最后,在必要的地方设置智能垃圾桶,通过培训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提高学生投放的准确性。

(五)改进管理机制

要想垃圾分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高校必须要改进垃圾分类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垃圾分类管理部门职责,此项工作一般由后勤统筹,其职责包括明确校园内垃圾处理制度,制定分类指南,为垃圾分类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其次要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培训,提升工作水平。最后要把垃圾分类提升到校规校纪的层面,明确相关要求,依据学生表现进行相应奖惩。

三、结语

垃圾分类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作为育人主阵地,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强教育引导,督促学生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长效机制的构建[J].清洗世界,2023

【2】刘人铭.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执行情况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


AVR%7ZK07$E{A[_6B3%IN4E.png


收藏 投诉
我国高校在校生数字逐年攀升,产生的垃圾数量也在随之增加,大学校园内垃圾种类繁多,垃圾分类的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