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头部

疫情背景下辅导员要以寝室为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来源:长江师范学院 作者:曾璐 2022-11-24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本文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公共空间等方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下的高校寝室矛盾、人际交往做新的探讨,旨在为高校寝室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关键词:公共空间;心理健康;人际交往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国多地高校施行全校半、全封闭式管理、寝室健康管理等防控管理模式,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学生遵守“非必要,不外出”原则。因空间范围限制,大学生原有的常规释放压力的方式,如聚餐、逛街、郊游、练歌房、运动等无法获得,原有的支持体系如与家人、朋友的联结被削弱,大学生的认知、情绪和交往行为受到阻碍,焦虑问题频发。有数据表明,疫情高峰期与疫情未出现时期甚至缓和期相比,出现抑郁情绪的学生占比更高。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空间载体。寝室关系成了大学生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大学生情绪因空间的限制被迫放大,焦虑情绪容易在寝室爆发且易激化,导致寝室冲突甚至产生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构建和谐的寝室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和谐的寝室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据

(一)安全与健康是和谐寝室关系的底线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也成为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辅导员要培养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良好生活方式。要建立标准化应急机制,预防干预心理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做到提前预防、深度辅导、积极干预、正确处理、及时反思。

(二)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和谐寝室关系的基础

积极的心理品质将促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变化,塑造积极人格。有研究表明,幸福感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积极的人格,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能帮助我们超越零点,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处理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寝室矛盾。

(三)寝室室友是和谐寝室关系的动能

面对寝室同学之间的差异,辅导员要引导帮助大学生构建寝室合理边界,增强室友心理温度。寝室室友共同制定寝室公约,达成共识,例如,大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喜好要被尊重,寝室作息时间要一起商讨等。寝室室友的情感互动和交流能促进寝室室友之间的相互关系,良性的关系更能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和心理温度。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用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例如,用肯定的言语来表达看见和感动;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理解和关心;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细致和照顾;用特殊的纪念来表达珍惜和感谢。良好的寝室室友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推动心理异常大学生的康复成长。

二、以寝室为阵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做好日常教育引导工作

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处理寝室关系中尤为重要,辅导员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寝室是大学生在校所处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人际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处理好宿舍关系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生活中要做好情绪管理,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认识别人的情绪。要注重学生成长规律,做好成长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引导。因疫情影响毕业生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缺失,导致毕业生竞争力削弱,且疫情也冲击各行各业,劳动力需求市场急剧减缩,企业招聘人数骤减,更是对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从而滋生毕业生或高年级学生焦虑、无助等心理反应。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就业市场,引导学生根据成长规律,做好成长规划,落实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

出现人际困扰的大学生多是原生家庭存在问题的学生。如,留守儿童、家长忽视子女情感需求、家人出现家暴行为等。家庭关系冷漠会直接影响个人人际关系处理的模式。亲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交往技巧的掌握,也会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应对人际冲突。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引入“家”文化,培养家庭和家人之间的理解和关爱,辅导员要增强家校联系,使家长更全面更主动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家长对学生的理解和关心预防冲突,处理矛盾。辅导员要引导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注意方法与技巧,家长逐渐转变与子女沟通交流的方式,构建彼此尊重的关系,使家长与孩子在亲子关系中产生良性互动,从而让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中进行迁移,促使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获得良性发展。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干预平台

辅导员要建立健全寝室、班级、二级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四级预警机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状况变化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及时干预,及时处理,及时反思。力争将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特别是心理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辅导员需要从寝室同学、学生干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及家庭,四个层面开展工作。其一,培养学生寝室交际中的沟通习惯,增强情绪疏导等途径;其二,辅导员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寝室矛盾,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转介心理咨询中心;其三,心理咨询中心线上线下提前预防,发生实际矛盾及时疏导。

(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理论素质

专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帮助辅导员处理学生问题,特别是寝室矛盾、大学生人际关系等问题。因此,辅导员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心理健康理论水平,善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学生工作中去,如:人际交往“黄金法则”、压力的调试、人际沟通基本原则等,这都将对辅导员解决学生问题产生极有力的帮助。辅导员在解决大学生因生活琐事而发展到严重矛盾的寝室问题时,要抓核心问题,要将焦点从争吵、攻击,转移到对彼此的正向关注与正向回应上来,同时激发对立双方的共情心理,以促使原本僵化的寝室人际关系逐渐松动,并最终消解敌意,达至和解,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辅导员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理论素质,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疫情防控常态化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思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寝室为主阵地,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构建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笔者惟愿用爱与责任筑起大学生的健康与未来。


收藏 投诉
本人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的视角,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下的高校人际交往、寝室矛盾、公共空间等方面做出研究和新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