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王若冲:四年加权综测成绩双榜首,三获国奖斩多项荣誉的直博学霸
中南云麓谷 李鑫 李志远 张颖2021-06-02
字号:AAA
王若冲四年加权综测成绩双榜首,三获国奖,入选第一批中南大学本-博“拔尖创新计划”,保研至粉末冶金研究院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140.jpg

中南大学王若冲

粉末冶金研究院材化1701班本科生

王若冲

大学四年期间,王若冲每学期加权成绩与每学年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均为年级第一,入选第一批中南大学本-博“拔尖创新计划”,保研至粉末冶金研究院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获奖成就

本科生国家奖学金(3次)

学年奖学金一等奖(3次)

校优秀学生三次(3次)

湖南省优秀毕业生

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一等奖

校级升华杯铜奖

保来得杯三等奖

18级副班导

“菁华阁”讲师

于学海无涯寻找灯塔,于躬身实践寻找自己,在专业领域,王若冲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她将大学生活一步步构建成理想样态,点滴之中可窥见其蓬勃的热血青春。今日,跟随麓麓她身边,看看她是如何走好自己的学习、科研与实践之路。

不断突围,蓄攀峰之力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154.jpg

于王若冲而言,与材化专业的相遇不是一场计划,而是在一片懵懂与未知中突然相遇,随着深入学习,逐渐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最终将“材化”二字烙印在身,成为自己的标签之一。

原子的构成,不同分子之间的碰撞、融合……从微观看世界,不断拆解与重构,王若冲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庞大,也意识到自己认知上的渺小。拥有着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王若冲如鱼得水,在专业领域探索新的奥秘,也探索着自己的无限可能。她用理论来理解和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并修正理论,齐头并进。四年时间,无论加权亦或是综测,她均高居榜首,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与学年奖学金,用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回馈自己。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202.jpg

“材料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材料的进步史。”为了了解最前沿的理论与技术,逃不开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期刊与文献,而英语,恰恰是王若冲求知路上的拦路虎。很多时候,学习的障碍并不在于难度大,而在于无聊。陷入无聊的圈子之中,会消磨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和缺乏学习氛围,王若冲就面临着这一困境。

在这种情况之下,王若冲选择“下沉”路线,静下心去寻找突破口。在大一时,英语课开设了课堂展示环节,王若冲小组承办的展示主题是中外文化差异。王若冲希望以创新型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于是向留学生发起邀请,经过一个星期的艰难争取,得到了四位留学生的答复。但无奈在课程前突发变故,只有一位巴基斯坦同学可以赴约。好在小组及时修改材料,顺利完成了此次课堂展示。

除了中外交流活动之外,王若冲还积极参与大学生学术英语词汇竞赛,以竞赛的形式激发自己的斗志,并在先后两次赛事中都取得三等奖的荣誉。通过有趣的活动与刺激感的竞赛,辅之以恰当的学习方法,王若冲逐渐突破瓶颈,让英语不再成为阻碍自己的难点。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209.jpg

学之有道,破围有方。如何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王若冲一直强调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武器,才能在晋升之路上过五关斩六将。

在学习规划方面,王若冲会每日睡前明确明日目标,同时合理规划,保持灵活性,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及时复盘,给自己反馈;在学习方法方面,课上,她将有必要的信息记在书或者ppt的旁边,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课后的复习巩固与总结提升上来,并在课前留出十分钟进行回顾以保持记忆,把每一道做过的题吃透,尽量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率始终第一位,为了保持高效,王若冲会给自己留出不被打扰的学习时间,以便全身心投入;而在学习品质方面,她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坚持。“明确目的,专注脚下,不断坚持,不断前进。”让上坡的姿势成为一钟习惯,便能真正体悟学习之乐。

“我们的生活可以充实且丰富,但一定要有目标和取舍,更要有计划和条理,才能让繁杂的事情,按自己喜欢的节奏,谱写出独特的乐章。”顺利入选拔尖创新人才“本-博”计划的王若冲必将不断前进,在材化领域中找到自己的理想位置。

逐科研梦,寻海上灯塔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215.jpg

“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简单的九个字概括出的是王若冲对自己科研初心的定义,这其中没有不着边际的幻想,有的只是对知识付诸实践、追求探索未知的情怀使然。

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得住长久。“我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一群人,但我不会当逃兵,我愿意努力,更愿意坚守,我希望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有价值的事业。”

本科期间,王若冲便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坚守中默默努力,也在坚守中慢慢找到自信。她曾以共同作者名义发表了关于钨合金/钢复合材料的低温共烧结制备研究的论文,而书写论文的那些日子仍记忆犹新:“我之前尝试撰写的初稿,老师逐字逐句地帮我修改,几乎全部重新写过。”科研的严谨与细致,让王若冲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空间,也明白了思维逻辑与专业表达上的差距。也正是她迈出舒适圈的这第一步,让科研从“好奇”变为“崇拜”,从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存在,进而演变成自己为之奋斗奔跑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226.jpg

找到那一缕微光,就是港口灯塔的方向。如果把目标比作灯塔,把自己比作大海里航行的船只,那么对于王若冲而言,科研就像大海里的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王若冲十分清楚,这片大海上充满了未知与风险,海上大多都是黑暗。然而,她看到了一缕微光,指引着她前行,随着知识的增长与阅历的丰厚,她越来越看得清楚光芒的源头——港口的灯塔,那是她航行的目标:“灯塔只是我每一站的目标,但是哪怕我抵达之后,我依然还会寻找新的灯塔,身后的一座座灯塔可能是我停靠整顿的港湾,但不会成为我留恋不舍的羁绊,它们只会让我更加自信地向着前方航行。”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234.jpg

面对未来,王若冲坦然自若。科研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印记,那是她对科研最纯粹的认识:“我眼中的科研,无论是填补理论体系中的空白,还是为了实际应用,终极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对于博士阶段,王若冲也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为终极目标而拔升自己。

三毛曾言:“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对于王若冲而言,她不再是初入大学时那个不自信、迷茫的自己,王若冲“流浪”的日子已经成为记忆,心儿所栖之地便是眼前的灯塔,未来的她将会拾着“学以致用”的初心坚定不移地在科研这片大海上航行下去,去寻找那一座座等待着她的灯塔。

锤炼自己,燃奉献热情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241.jpg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在实验室一丝不苟的王若冲,走进“实践场”上也丝毫不面露难色。

王若冲毅然选择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担任材化1802班的副班导一职,尽自己所能,关心学弟学妹,帮助他们解答疑惑、走出迷茫;同时,王若冲出于对教学的热爱,成为了粉冶院“菁华阁”学业互助讲师团的一员,“每次我都会认真复习、精心编教案,确保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王若冲回忆起讲师团的经历如数家珍。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若冲最终被评为“优秀副班导”与“优秀讲师”,每每提起这份荣誉,她都感慨到:“其实我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丰”。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248.jpg

在王若冲眼中,参与学生工作不仅能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还能培养人际交往、处理事务的能力。“我在进入大学时,就对大学四年有一个初步规划,想清楚在这四年后,我最希望收获的究竟是什么?”万事有舍才有得,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尽可能做符合自己人生规划的事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生工作,是王若冲的行动准则。

除了学生工作,王若冲在创新创业竞赛中也取得了耀眼成绩。王若冲曾带领团队攻克难题获得国家级立项,以优秀的等级圆满结题,以院级结题答辩第一的成绩,推选至学校参与答辩展示。此外,王若冲还荣获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一等奖,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大放异彩。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256.jpg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找自己”的过程,王若冲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

“我参与过爱心义卖、麓山南路共享单车整理、校本部路口交通劝导、迎新活动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我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那个想成为的样子。”

为了给山区的孩子们买画笔,王若冲和队员们在南校区二食堂旁组织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通过义卖中南文创产品、多肉植物和毛绒玩具等,来代替募捐。王若冲很希望山区的小朋友们在抒发自己的想象时,可以拥有更多的色彩,也很喜欢通过爱心义卖这种形式来代替气氛沉重的募捐,这种形式不仅能筹得善款以改善山区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还能让现场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对于未来,王若冲期待自己博士毕业后,能出国再进修博士学位,然后回国争取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研究生物医用材料,并尽可能提高国产生物医用材料在商业医疗应用中的地位。

微信图片_20210525202302.jpg

许多人的一生都在阳光下细碎如微尘般翻飞跳跃,只是,有人拼尽全身力气,把微尘舞出了光芒。

王若冲在寻找光芒的路上步履不停,我们坚信,终有一天,她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星空。

图片来源:许虹蕾


[通讯员:付信龙]
[指导教师:向美玲]
[责任编辑:蒜蒜呱唧呱唧]
王若冲四年加权综测成绩双榜首,三获国奖,入选第一批中南大学本-博“拔尖创新计划”,保研至粉末冶金研究院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