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动态  |  实践
寻访重温重要足迹|河南篇·谱写中原崛起新篇
杜唯一2022-10-13
字号:AAA
中原大地沃野千里,黄河之水奔腾浩荡。河南省高校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开展暑期行走大思政实践活动,重温总书记考察河南的足迹,采取“走、访、拍、讲、写”等形式,在黄河之畔、在大别山麓、在焦桐树下、在陶岔渠首上好实景思政课,打造系列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 | /


      中原大地沃野千里,黄河之水奔腾浩荡。河南省高校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开展暑期行走大思政实践活动,重温总书记考察河南的足迹,采取“走、访、拍、讲、写”等形式,在黄河之畔、在大别山麓、在焦桐树下、在陶岔渠首上好实景思政课,打造系列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

+

生动实践


1

焦桐树下,思政大课至情至深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推崇备至。总书记三次到河南兰考考察,强调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河南大学实践团来到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瞻仰焦裕禄当年亲手种下的那棵泡桐树——“焦桐”,聆听学校杨红玉老师讲授思政课,深入学习“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的谆谆教导,把“为民服务”当作终身信仰的使命追求。


cf7cc4f67e14506a105082c09a6d64d.jpg

河南大学实践团学习焦裕禄精神


河南大学思政课教师杨红玉现场教学


2

医圣祠里,仲景文化源远流长

      南阳理工学院研习团师生来到南阳市医圣祠,听医圣祠副馆长杨磊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调研时的情形。师生们行走在医圣祠内,在一画一景中学习中医历史故事,感受中医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学生们表示要把仲景文化、仲景精神弘扬好、继承好、传播好,助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产业发展。


1b720fdae1954f8a9cb04170298f7b3.jpg
96f6f8454b3754066832be93655836d.jpg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南阳理工学院研习团师生

在医圣祠参观学习


3

美丽乡村,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信阳师范学院实践团先后赴总书记曾考察调研的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和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开展学习。在古村落田铺大塆,师生们了解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如何巧用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美丽乡村,既能守得住绿水青山、留得住乡愁,又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在实地采访村民的过程中,深切感受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恩之情。在东岳村文化接待中心,师生们参观了“光山十宝”和光山羽绒服等特色产品,了解当地摆脱贫困、带动群众致富的创新举措和积极成效,从当地人民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中真切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刻领悟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坚定站稳人民立场的行动自觉。


0fed6047823731e378c9c862b90c2bb.jpg

信阳师范学院师生

在东岳村“美好生活广场”合影

dc1841e6785b957f47129d3c7d2a423.jpg

信阳师范学院师生

在东岳村观看花鼓戏表演

fb8c630945c031250178de90b778219.jpg

信阳师范学院实践团

采访田铺大塆村民

ac0684d90d86b96523833b9be7a3617.jpg

信阳师范学院实践团

参观新县田铺大塆手工鞋垫

滑动查看更多


4

大河之畔,万顷碧波岁岁安澜

      郑州大学组织青年师生走进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系统学习黄河的历史地理知识,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治黄历史,深切感悟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在与黄河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访谈中,重温总书记走进黄河博物馆时的场景和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临河广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郑丹群给师生们上了一堂身临其境的思政课。看到黄河母亲河的历史性转变,师生们对总书记所说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郑州大学学生用镜头

记录“寻访总书记足迹之旅”


3408230ff961fb3bd0828f169e4499f.jpg
3e5152fe6b1cb83d303c19759dd7bca.jpg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郑州大学师生参观黄河国家地质公园,

在临河广场共唱《黄河大合唱》


      南阳理工学院研习团来到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参观学习,听工作人员介绍总书记考察调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时的情况,重温总书记“守好这一库碧水”的殷殷嘱托。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南阳市围绕“保通水、保水质、护运行、促发展、惠民生”,谱写了守护一渠清水北送的“担当进行曲”。师生们深感责任在肩,立志要担当起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的重任。


3efef0e111dab8f97c0b3f4c3b2dae6.jpg

南阳理工学院研习团师生

在南水北调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合影

  +

+

心有所悟

      高乐岩,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小时候,跟着父母到河边去玩,我好奇地问“这条河为什么叫黄河”,父亲“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这次走进黄河博物馆,详尽了解了黄河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在党的领导下,黄河由过去水患频发到如今岁岁安澜,流域内有些河段甚至已经“脱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肩负起保护母亲河的重任,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以青春之我,与祖国同行。



      杨耀宇,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这次寻访是一场初心之旅,我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一场信仰之旅,我学习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体悟到“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深刻内涵;是一场筑梦之旅,看到张庄村的巨大变化,我深刻认识到基层一线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要认真上好基层这所“大学”,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龙慧杰,信阳师范学院谭山书院,辅导员: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我用脚步丈量每一寸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用心去感受这些地方的变化,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留下的殷切嘱托。从革命烈士纪念碑和一件件历史文物中,我看见红色画卷,听到红色故事,感受到红色力量;从田铺大塆走到古坊东岳村,我寻找山乡巨变背后的精神密码,看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传承;从乡村旅游到油茶产业,每一条致富路背后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闻晓,南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这次暑期行走大思政实践活动,是一次“接地气”的脚踏实地之行,也是一次“鼓志气”的征程扬帆之行。走进月季博览园,缤纷月季所带动的绿色产业和休闲旅游让我重新认识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走进医圣祠,感受浓厚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充分体味“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的深刻哲理;站在“江山论”广场,感悟邹庄移民新村的十年蝶变,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我想,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就要从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通过“行走的大思政课”来“读懂中国”。



[责任编辑:杜唯一]
中原大地沃野千里,黄河之水奔腾浩荡。河南省高校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开展暑期行走大思政实践活动,重温总书记考察河南的足迹,采取“走、访、拍、讲、写”等形式,在黄河之畔、在大别山麓、在焦桐树下、在陶岔渠首上好实景思政课,打造系列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