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校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新格局,多措并举提升思政引领力。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问渠长廊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着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户外沉浸式教学的方式开展移动思政课,引导学生切身感受理论知识的菁华与魅力。
2024年10月29日至12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黄改、王昕伟、胡文根、杨镇、井圆圆、傅建平六位老师先后在问渠长廊开堂讲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起来,激发了同学们的思想活力。
10月29日上午,黄改老师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剖析,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性质和路线。在黄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明确了分析国情和规划路线的重要性。此次课堂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图为活动合影
11月1日上午,王昕伟老师以“新文化运动”为主题,多角度分析了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并阐明了新文化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核。课堂中,王老师鼓励同学们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信自强,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此次移动思政课思想内涵深刻,同学们积极思考,深刻学习和践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图为王昕伟老师讲述新文化运动
11月4日上午,胡文根老师以“真理与价值及其辩证关系”为主题为同学们授课。胡老师引经据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分析阐述了何为真理和价值,阐明了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在一问一答间激发了同学们的思想活力,让课堂“动”了起来。
胡文根老师与同学们探讨“真理与价值及其辩证关系”
11月28日下午,杨镇老师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为同学们讲授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移动思政课。课堂中,杨老师旁征博引,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同学们踊跃参与课堂讨论,深刻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图为杨镇老师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移动思政课
11月28日下午,井园园老师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为主题开展教学,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井老师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古田会议为例,着重讲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思想。在课堂的互动与交流中,同学们对土地革命时期党对新道路的开辟有了深层认知。
图为井园园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12月10日上午,傅建平老师以“中华文化的道德体系”为主题,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华道德体系的形成与积淀。傅老师引导同学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立足于当下,从中华文化的道德体系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进中实现传统与现代道德体系的碰撞和融合。此次移动思政课形式丰富,充分发挥了思政课堂协同育人的优势,引导学生立德铸魂,提升综合素质。
傅建平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中华道德体系的形成与积淀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移动思政课既是对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深刻践行,也是对跳出传统思政课堂体系的创新与尝试。在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教学模式下,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也得到了升华。据悉,问渠长廊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起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高质量“大思政课”,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育人优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制作 | 柴璐 张容舒
图片 | 中南大学
校对 | 张卓琼
审核|胡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