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荐书
遍访中国,文化寻根 | 枕边书语
龙芯蕊 余意2023-06-02
字号:AAA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推荐书目            

               



图片        

《文化苦旅》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导语: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推荐指数:⭐⭐⭐⭐⭐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

余秋雨从千山万水中走过,以诗化的语言思索,探寻风物背后的历史内涵,理清其文化脉络。散文的隽逸灵动,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促人思索。叩经问史,作者不断发出对于文化延续的拷问,究其原因,不在于作者个人的悲欢,而在于开拓中华文脉的广阔未来。

以道士塔开篇,余秋雨带领我们回顾了那段苦难的历史——敦煌经卷大量流失,或飘零于海外,或在国内辗转的路途中被破坏遗失。由于许多世人的愚昧浅薄,几千年的结晶近乎毁于一旦。历史无法改写,这样的残局惨象让作者痛心疾首,恨不得回溯过去,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历史走向。恨,遗憾,惆怅......情感伴随着历史的重量变得更为悲壮却也更显真实。

图片            
抵达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用眼神领略从北魏到晋代到隋唐,再到五代和宋元的画像,在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中缓缓踱步,从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中投注对于艺术的惊鸿一瞥。作为飞天的后人,莫高窟壁画中展现的美是刻入民族血液中的,中华民族对于艺术和信仰的追求也将亘古不灭。            
           
关于西北大漠的描写,便似黄沙中的冷月光,还能听见阵阵驼铃声响,揉杂历史带来的无可奈何感。跨越秦岭淮河一线,来到南方的都江堰,一个大愚大智大拙大巧的郡守以田间老农的思维淘漉得来了治水的真经,直至今日,它仍被奉为水利工程的圭臬。再到宁波的天一阁,范钦爱书,一手创建天一阁,取的是《易经》中的“天一生水”,意在借水防火,使书籍代代相传。于是范氏后人在上百年的岁月中担起了这份责任。传承书阁不同于继承遗产,更多的是担责,而非享受。无可避免的,书阁所藏总逃不过破坏偷窃遗失的命运,然     而终有那一卷一册得以幸免,跋涉了几代人的艰苦,填补了中国历史中的侧面影像。        往下便到了白发苏州篇,少了森穆的金陵王气 ,多了一分旁逸斜出的风雅。苏州的吴侬软语,阁林台榭,孕育了不少才子,为中国厚重深沉的文化史,抹上了几笔浅红淡绿,加上了几分俏皮洒脱。            
图片            
余秋雨先生的足迹遍布中国,每一寸土地都是他热爱的祖国,每一段历史都是他探寻的文化之根。 岁月已不再,只剩下见证着山河流转,传承着文化之根的建筑遗迹。            

 



[责任编辑:李晓菲(实习),李晓菲 杨虹 刘鹏]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