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闻春之香,阅书之美,让书香溢满河大!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2023-06-09
字号:AAA
今天,你读书了吗?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小编与您分享河大学子的读书感受,让我们一同用心灵去品悟读书的魅力!
世界读书日


四月春恰好,读书正当时

一本书像一艘船

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

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

小编与您分享河大学子的读书感受

我们一同用心灵去品悟读书的魅力
















Hbuers心中的“诗和远方”




国际学院2022级新闻学 李嘉怡: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初中时我便拜读了路遥先生大作《平凡的世界》,并被善良谦逊、自尊自强的农家子弟孙少平“圈粉”。路遥在书中写到:“每个人的生活也同样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孙少平的身上,我看到了读书人该有的骨气与魄力。他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最不一起眼的一员,学生时代被贫穷所困,努力学习成为小学教师不久后又失业,命运赋予的坎坷对于孙少平来说不过是一次次灵魂的淬炼。“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生活的真面目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他没有像无法脱掉长衫的孔乙己那样,让知识成为禁锢自身发展的枷锁。在无法继续当教师后,他并未因心理落差大而整日颓废,而是积极寻找其他就业途径,抓紧人生的每分每秒发挥自己的价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后学生大都回家进行生产劳动,而他选择出去务工,用知识与毅力闯出了一片天地。一个读书人另辟蹊径,去煤矿干体力活并做得十分出色,这对我们今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启发。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坚守心灵的净土,追求精神的富足,不随波逐流,亦不甘平庸,永不放弃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他是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他也可以是我们。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生活如流水,有时平展,有时却很曲折。愿我们都能如孙少平一般,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不要让学历成为下不去的高台,我们终会于无声处听惊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




文学院2022级古典文献学 解宇涵: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独行天地,莫向外求

茨威格曾言:“一个喜欢自由而独立阅读的人,是最难被征服的,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

“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应该用心去寻找。”《小王子》中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正是我们如今面对繁杂的社会生活时应秉持的态度。少用眼睛窥探浅薄的外在因素,遵从内心的感受去追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小王子》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和返璞归真的写作风格向现代人重申了在滚滚浪潮中保持独立、不被海浪席卷的不二法门。世界不必如此,一切皆可不同。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成为无聊的大人,在“实用”以外应当有更加重要的东西,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真心经营感情与生活。在为生活奔波的皮囊之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王子,他代表着本真的自我、内心深处的渴望、保证我们不被轻易同化的坚定的核心,让我们在碎片化的时代仍坚守整体认知、在倍速生活的社会仍不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在越来越多人随波逐流的世界仍拥有“不被大风吹倒的力量”。

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再回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小王子亦从孤独中来,又向孤独中去。阅读是孤独的过程,却也是一场发现之旅。找到同频共振的思想,突破自我经验的牢笼;走出地域的局限,跳出思维的偏见。字里行间,大千世界。



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 李雨桐: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铅华洗尽,静待花开

“世界上任何一个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他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

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学生,读书既是一种生活调剂品,又是我避不开的硬性任务。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注定了我们生活在碎片化信息的狂欢时代。阅读一本纸质的、大部头的书籍显得既美好又奢侈。曾经的我深陷于功利化阅读的泥潭,翻遍了各个自媒体平台所谓的读书博主,只去寻找对自己专业学习有利的,看完一定能说出什么所以然的热门书籍。而在阅读之后,却往往并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的预期,甚至连读书本身所带来的那种静心沉淀的美好也在我迫不及待想要得到什么的浮躁中被消磨了。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读书的意义,因为“读书”这件事本身就是美的,是不带功利色彩的,是君子的雅行,是谦逊者的修身养德之法,拿起一本书,同智者对话,同自己的内心对话,在寻觅中找到真实的自己,在从没有停止前进的时代洪流中,寻得一方自己的小天地,来安放自己的素心。

赫尔岑曾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纸笔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浪漫,书籍是这份浪漫的寄存地,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这个步履匆匆的信息时代里,能够寻得浮生半日闲,与书为友,寻得净土。




法学院2022级 孙瑞铭: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阅读没有扭转时空的超能力,却可以带我们趟过历史长河回看过去拥抱未来;阅读无法带着我们漂洋过海,书中的文字却可以带着我们的精神去游历地球的每一处角落;阅读没有万能的魔法,但每一页字迹都盛满一个永垂不朽的世界。

阅读是一场灵魂的旅游。“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书籍中的文字为我们构造了非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时间空河的限制,与每一页文字的相遇都是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逡游。

阅读是一次历史的交流。书籍中的文字有的甚至经历的千年的沉淀,文字是历史的记录者,历史的洪流一去不复返,但我们可以乘着文字之舟重回过往。

阅读是一次精神的重塑。弗朗西斯•培根曾言日:“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亲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诚然,每一次阅读都是灵魂的净化。在喧嚣纷杂的现实世界中,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一隅偏安得以栖息,细细咀嚼每一个文字的同时也是在收获作者恩想。与书中文字的碰撞,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有温度有情绪并且善于思考的人。

常言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浩渺无际阅读却可以带着我们走过每一处角落。在阳光灿烂的午后或是虫鸟沉睡的晚间,手捧一本书,阅读品味每一页字码,书中的灯光足以照亮人生黑晴,让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遨游四方。





文学院2021级中国语言文学类 王垠涵: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自古以来,“书”便被文人墨客视作珍宝。不论是杜牧笔下的“微雨秋载竹,孤灯夜读书”,还是黄庭坚笔下的“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亦或杜甫笔下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揆诸现实,“阅读”仍旧被认为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之事,在我看来,“阅读”的确可以与之匹配。

读贤书,不仅得明智,更润人心。阅读,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感知世界的过程,在读书养性中,找寻本真的感知力。人性本善,每个人带着自己的纯粹叩响世界的大门,阅读,扫去了人性至善路上的尘埃,将自然与纯真归还给读者,作家的笔下透露的是自己的故事,传递的是自己的情思,文字则是建立在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读者有意,便可感知著作,体会作家的百转千回。阅读超越了时空限制,作为读者,在回味千百年前的历史著作的同时,还能畅想未来以及外太空的无限世界,这是我们当代读者的财富。在阅读中,看光阴故事的流传,听千年历史的颂歌,忆自身青春的痕迹……

阅读,会让读者全身心进入书中世界,会感动得涕泗横流;会义愤填膺;会热泪盈眶;会眉开眼笑。值此读书日,我们再此呼吁全民阅读,保留对世界的感知,至善至美。




国际学院2022级新闻学 李子楠: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醉卧书海,细品书香

“闭户不求如意事,读书自得养心方。”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浇灌心灵秘境的甘霖。过去一年里,无论是疫情之下的足不出户,还是在时光之中的彷徨徘徊,书都是给我们力量和慰藉的良师益友,是鼓励我们在荆棘中前行的力量。书能带走伤痛,抚平焦虑,那些错过的风景,那些遗憾的告别,那些未曾经历的故事,都会在书中找到缺失的片段。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最宝贵的财富。守住我们心中的珍宝,徜徉书海,感受书香,用心去感受大千世界,用敬畏守护精神食粮,“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新闻 董可祺: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孤独成为了礼物

——读《我与地坛》有感

史铁生于最热烈的年纪失去了双腿,他的情绪也曾因此而消沉。某一天,他一个人进入了地坛,发觉了这小世界的奇妙,从此便难以自拔。

他失去了奔跑的自由,却意外收获了静坐思考的时间,他开始观察周遭事物,产生了对生命独到的思考,也找到了上帝关上门后重新打开的那扇窗。

史铁生以细微的观察与细腻、生动的笔触勾勒地坛中的万物;从太阳、空气、光线到蜂儿、瓢虫、蚂蚁,他关注着地坛的晦明变化、四季更替,地坛也见证了他从青年到暮年的衰老、变化,二者始终互相凝望。

对地坛中的人日复一日观察亦使史铁生产生了对生命思考:史铁生的母亲、中年夫妇、饮者老头、女工程师、长跑家朋友、相依为命的兄妹——而这一个个人,不就是史铁生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的人生稍纵即逝,从青年人变成老年人;他拥有写作的梦想,并不断为此努力;他向往爱情,渴望一个优雅的女子;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的关爱总是无微不至……

史铁生关于地坛的描写从来不是在发命运的牢骚,而是在绝处求生,将孤独当作礼物,用纸笔诠释生命的意义。



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新闻学 邵泽慧: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作家曹文轩曾说:“读书与不读书,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与寂寥。”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在当今喧嚣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中,静下来读一本书就能够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超越时空与智者伟人对话,在思想的广袤天地中寻幽探胜,体味不同人生背后的百态百味。读书虽不能直接地为我们创造功利价值,但它的“无用之大用”正在于以真善美的力量丰实我们的灵魂,并支撑着我们在困厄的现实中始终怀抱着理想前行。“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而读书之味,则愈久愈深。”置身于纯粹的阅读中,书中的墨香会化作十里春风,吹入荒芜干涸的内心,使其花开万里,暗香朦胧。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生物信息 王博伦: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何读书?

为何而读书?这是一个亘古悠长的问题。张载说读书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周恩来总理说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培根又说“读书使人明智。”无论为了何种原因去读书,其中必有一个共同点:读书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或促进个人素质增长。

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读书不仅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更是对于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历史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有着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各类书籍,那么大学生应该读何种的书呢?

读何书?

书籍的选择是读书的开端,也是读书的关键。对此,我们可以看看伟人的读书选择。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时期阅读的书籍十分广泛,他读中华传统的经史子集、读世界各国的人文历史、读兵法、读哲学、读艺术、读政法……

伟人尚且如此,大学生更应读不同门类的书籍,甚至去读观点截然相反的文章。唯有如此,才能学会去独立思考,不再人云亦云、吠形吠声。

我们要去读令人潸然泪下的《活着》、要去读令人浮想联翩的《三体》、要去读增强共产主义信仰的《共产党宣言》、要去读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的自传《命运》、要去读魔幻现实主义的《百年孤独》……



管理学院2022级财政学 胡玉璇: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文坛里有一个女先生,她富而不骄,淳厚谦逊,她就是杨绛。如此才德兼备的女子,使我十分崇敬,便拿起了《杨绛传》。 

杨绛所著,语言平实至真,她像一位观察者以静观的心态,观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对自身善良的意愿。她说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会相互倾轧,方能保其天真,成其自然,一心志于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她在高龄创办的“好读书”为贫困却想读书的清华学子提供资助和奖励。共惠及本科研究生上百名,所获版税稿酬全部捐入“好读书”,如今共计千万人民币。她与钱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杨季康是默存的妻子,甘愿为默存而默存。回国后,在她戏剧创作达到顶峰的时候,她选择了辅助钱钟书创作小说,正是由于她的付出才成就了《围城》。在她的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开后,杨绛先生对死亡没有恐惧,她把它称之为“回家”,九十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写下《我们仨》。听着,让人不免为她的柔韧、豁达感到心疼。

百年之际,她走到了人生的边上。打点自己的行囊,洗涤一生的沾染的污秽,心静如水。而对于我们来说,想要做到平静,就是做安心的事,去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在繁杂的俗事中也不与精神事务绝缘。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22级哲学 侯京呈: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科技革新社会治理,个人紧跟时代发展

——《算法的力量:人类如何共同生存》读后感

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我们有必要主动了解这个世界,了解未来的可能性。作为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我们也有必要思考当代科技进步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思考其对当下乃至于未来生活的影响。本次有幸在我的哲学老师的推荐下阅读此书,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治理的革新力量,让我对科技与人文的相互交融理解更为深刻。

“我们的生活应在多大程度上受功能强大的数字系统的指引和控制,或者说是在哪方面被指引和控制?”这是作者萨斯坎德在书中向读者指出本书的核心问题。以此为核心,作者介绍了数字时代的特征、未来的权力形式以及未来的民主、自由、公正等等。

尽管作者在本书中有大量篇幅对于算法科技的进步进行描述,但全书围绕着未来的政治与社会治理这一核心展开。作者让我们注意到数字技术的出现冲击了政治生活这两个最根本的要素 :通信和信息。作者在书中写到,所有的政治秩序都建立在协调合作和控制的基础之上,此三者必须在一个信息交换的机制上运行。然而,当一个社会开发出了新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时,其社会治理模式也会被先进的科技所推动以至于变革。

在今天,数字技术席卷而来,功能日渐强大的算法系统利用综合技术创造出日益量化的社会,人类的活动都被捕捉和记录,最终成为了数据,被不断分类、储存和处理。作者认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各种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公共和私人生活。例如,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政治权利可以被更加容易地集中和控制,但同时也为政治参与和社会监督提供了新的机会。在这样一个数字世界中,控制技术的人将越来越多的影响甚至决定我们的生活:他们为自由设置界限,他们决定了民主的兴衰和未来,他们的算法也将决定社会正义的方方面面。在书中,作者也对当前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例如,加强保护数字隐私、推动分化数字权力、建立高效数字治理机构等。

纵观全书,核心问题不只是关于技术或者政治伦理,更重要的是人如何选择和处理在数字社会里的行为和思想。在历史的洪流中,谁也不能置身事外,我们作为社会治理中的单一个体,也需要理解科技发展的现状,跟上社会转型的潮流,最后才不会被社会的发展所抛弃。



文学院2021级中国语言文学类 任林升: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你用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载你过去。你生平无法体会的世界,书籍将会带你相遇。

钱锺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所以,去阅读,让生命的意义突破身体和距离的桎梏,来一场灵魂永驻的远行。 

相传,在一个边陲小镇,那里识字的人都很少,就更不要提能够正常读书的人了。但是,这个地方的人却都很尊崇书籍和知识,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在路上遇到了一块带字的碎纸片,也要恭敬地将纸片捧着送到庙里保存起来。从古至今,时代更迭的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是中国人骨子里对读书的敬畏和思考。

很多人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则是最快且最容易通往成功的捷径。书中未必真的会有颜如玉和黄金屋,但你一定会找到更好的自己。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才能打破眼界的禁锢,才能发现在自己的生活之外,还会有一个更加美好鲜活的世界。



法学院2021级 刘丽子: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带给我们的价值,远远不止成绩单上的一个数字,而是更多的精神价值。

犹记得罗翔老师无数次地呼吁我们多读书,读古今中外的著作,去和伟大的灵魂交流。现今人们遇到的绝大多数的困难,都可以通过读书来找到答案。因为我们遇到的难事,千百年前的人也遇到过。“以史为鉴”,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从其中借鉴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

读书,尤其是读古书,让我深刻了解到古代国人的大智慧。从苏东坡的诗词中,我看到了“门前流水尚能西”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豁达;从《孟子》中,我看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明白了“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为常人所不能为”的道理;从王安石的散文中,我看到了“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尽人事听天命”的人生道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帮助且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空闲时刻,请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细心感受书的奥秘。



文学院2022级古典文献学 霍勃元: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当理想照进现实——《月亮与六便士》读书体会

“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来自于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短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其书中的主角:思特里克兰德,原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画家高更,他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来又成为法国海军的一员。在23岁的时候,他当上了股票经济人, 收入颇丰,并且迎娶了一位漂亮的丹麦姑娘,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想人生走进了现实。可就在他38岁之时,他突然放弃一切,跟家人断绝关系,去寻找原始生活,远离现代文明,一心追求绘画艺术,且在后期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从此声名鹊起,在艺术领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相较于历史原型,书中的主角相思特里克兰德就没那么幸运了,离开了原来的环境,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不善言谈,连生活也岌岌可危。但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创作又有着无尽的热情,其后半生所有的激情和生命,都尽数献给了他的画作,他的境界无人可懂,也无人能及。

而当今时代下的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主角的影子:也许我们不能称之为“天才”,但我们依然可以将青年的热血投身于自己所热爱之物,让理想的光芒照进现实,引领我们踏上征途。唯有如此,当我们年老回忆往事时,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新闻学 吕乐: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在全民阅读时代,通俗易懂的类型文学作品风靡一时。它以注重情感冲击的形式打破了一些人的欣赏习惯与欣赏视角,人们对于“类型文学”的盛行褒贬不一。当代作家余华先生在一个节目里谈到“世界上最畅销书的不是类型文学,但类型文学不会卖不出去。”这足以体现这类书籍受众的广泛性。

生活在快节奏时代,我们读书的方式逐渐碎片化,纯文学书籍和类型文学书籍的选择变得无关紧要,静下心来研读一本书,无论是何种类型都能让我们在书海中有所收获。

“所有的事物我都要看上两遍,一边让我欢欣,一边令我忧伤。”诗人马林·索雷斯库在《两遍》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读书也是如此,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每一次的阅读都能打开我们新世界的大门,使我们从中汲取新知。

从识字伊始的孩童时期阅读图书与童话,到长大后阅读文学作品,我们的阅读内容不断深化。即使是再次阅读同一本书,曾经的“少年不知愁滋味”也会在产生人生经历后,于文字的方寸之间拥有更深的体会。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伴着阅历之浅深,我们所得亦为之浅深。

读书像是品茶,它所带来的乐趣并不仅限于片刻停留、稍纵即逝,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酵、回味无穷。



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播音 李安伸: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很久之前,那是我第一次打开书本。那是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超脱我现实生活的世界。那里有精彩的冒险和凄美的故事,还有神奇的生物和脉脉真情。

如果说我19年来的生活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我想是书吧。文字的力量强劲的一次次砸向我的心灵,也让我无数次感受到思想的沉重。

这是一个经历了百年孤独的悲惨世界,充斥着战争与和平,罪与罚,或者短暂的人间喜剧。我们总是问丧钟为谁而鸣,思考我们的仲夏夜之梦在哪里成为现实;有的时候又会带着傲慢与偏见看这个世界,思念自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时候感觉自己活成了骆驼祥子,对这个世界的不公写下狂人日记,最后又在一次次的呐喊与追赶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国并坚挺的活着。也许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书籍让我们的精神永不平凡!




或许

读书并不会让世界一瞬间变好

但是我们可以在书中

找到前进的方向

找到生命的那束光

和世界未来的希望


今天,你读书了吗?

期待你也能够分享

你心爱的精神食粮

为我们的评论区增添一缕书香



(
END
)
[通讯员:吴秋双]
[指导教师:胡倩]
[责任编辑:刘鹏]
今天,你读书了吗?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小编与您分享河大学子的读书感受,让我们一同用心灵去品悟读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