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灵驿站  |  心理知识
拆解愤怒“炸弹”,做情绪稳定的人
原创 佛山大学 刘洁珠2025-01-06
知道你为什么会生气吗?愤怒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几招教你学会有效管理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认知里,愤怒或是生气,是一种应该被否定或杜绝的情绪,因为它容易导致我们失去判断力和理智,导致冲动行为和灾难性后果。如果任由自己乱发脾气,任由它影响我们的生活,则是不健康的;但如果对愤怒情绪只是加以否定、抑制,也是不健康的。愤怒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情绪,它可以是一种情绪上的燃料,如果管理不当,它可以是催毁我们身心健康的“炸弹”,但如果善加利用,它则可能产生正向积极的作用。面对愤怒这枚“炸弹”,很多人重视的是“拆弹”,强调把这个炸弹的引信取下来,让它不爆炸,不造成杀伤。其实,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把“炸弹”里的爆炸物质拿出来,放到发动机里,变成助推剂,让我们获得足够的动力和能量去改善和提升自我。

一、愤怒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谈到愤怒,人们常常联想到暴力、对他人产生敌意,甚至侵害攻击他人的行动等。诚然,愤怒虽然与这些行为存在交集,有很多暴力和攻击行为是愤怒导致的,但并不仅限于愤怒导致这些行为;同样,导致暴力和攻击行为的情绪,也不只有愤怒。我们不应该把这些有害行为归结于愤怒负全责,愤怒很多时候被我们“污名化”了。曾经,我的一位学生跟我分享了她的成长故事:大一暑假在家,妈妈外出工作每天要傍晚六点左右才能回家,暑假期间晚饭一般都是她提前准备好的。有一天,她从同学处借到一本小说,小说情节实在太吸引人、太精彩了,以致于她忘记留意时间,没有像往常一样提前准备好一家人的晚餐。当时六点多,妈妈进家门,发现还没准备晚饭,一下子激起她的情绪,拿起地上的小凳子就仍向她,并冲向她破口大骂“每天在家无所事事,连个晚饭都不会准备!养你这样的败家儿有什么用!”。这位学生说她的妈妈经常会毫无征兆地发怒,她的童年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她认为不加疏导或控制的愤怒,不仅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身边的亲人。

愤怒其实是一种简单纯粹的情绪,当我们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正待遇,或者达成目标的行动受阻时,愤怒情绪就产生了。

愤怒具有很高的能量,总想向外释放,指向外部的人或事,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行动意愿,试图把与预期不符的外部环境或情况修复,或是匡正到符合原本预期的状态。从神经脑科学视角看,当我们认为自己遭遇了不公正待遇,或者达成目标的行动受阻时,我们大脑的情绪处理中枢“杏仁核”会第一时间发出警告,这些信号传导到“下丘脑”,则启动“战斗或逃跑”状态,伴随着身体中肾上腺素飙升,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血流量增加,血液携带的氧气和葡萄糖会更快到达肌肉细胞,从而提高我们身体的敏捷程度和爆发力;同时,我们会伴随着脸部涨红,双手微微颤抖、出汗等。

图片1.png

 图1 来自作者自行绘制

所谓的“预生气状态”,像前面个案中那位学生的妈妈情况,她在单位上班时工作不顺,被直属领导批评,一天的工作已让她身心疲惫,回到家看到小孩还未准备好晚饭,自己还要做家务,一天积累的负面情绪瞬间在“准备晚饭”事件的触发下爆发,而且她认为小孩放假在家一天无所事事,提前准备晚饭是理所应当的事,因此瞬间爆出了愤怒情绪和愤怒表达。这位妈妈在单位一天积累的负面情绪即是“预生气状态”。

二、愤怒可能造成的伤害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刻意避免与容易暴怒的人相联系或接触。未经管理的愤怒情绪和愤怒表达,会对我们自己和他人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总结起来,最少会造成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图片2.png

 图2 来自作者自行绘制



一是人际关系受损。愤怒是一种“社会性情绪”,它通常是在社会情景中产生。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常常主动或被动地处于人际关系之中,对于容易暴怒和对陌生人容易产生敌意的人,即不善于管理愤怒情绪的人,他们往往是不受欢迎的,愤怒情绪和愤怒表达会直接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在社会群体中往往不受欢迎。

二是容易损害身心健康。中医提出“怒伤肝”,医生发现,60岁以下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富有竞争精神、对自己严格要求、冲动、易怒等;对自己和他人常常保持高标准、严要求的人,容易因频繁达不到目标而感受挫败,而挫败容易引发愤怒情绪,会让人长期保持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肌肉紧绷,激素分泌失调等,导致容易引发身体疾病。前述例子中提到的学生妈妈,属于易怒体质,经常因小事而引发愤怒情绪,在她五十多岁体检时查出肝脏长了一个10多厘米长度的血管瘤,这其实也并非偶然。

三是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易怒的人放任自己长期处于愤怒情绪之中,容易引发一般适应性综合症和广泛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前者表现为我们和感知到的威胁进行长时间斗争,容易变得身心疲惫,食欲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机体活力下降等;后者则表现为过度担心,容易感觉到失去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掌握感。

三、学会有效疏导愤怒情绪

了解了愤怒情绪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和危害,接下来就要学会如何有效地疏导愤怒,拆除这颗“定时炸弹”的引信,让它转变成我们积极行动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前面第一部分提到愤怒情绪产生的模型,愤怒情绪产生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评价过程”,也就是将我们遭遇到的突发情况放到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中去判断,看到底是违背是自己哪方面的价值要求,以及违反的程度如何。但在当时的场景中,由于处于“预生气状态”,所以评判价值情况往往容易失去客观评判标准而进入思维误区。通常情况下,进入思维误区容易产生“拱火”作用,让人们更容易激发愤怒情绪产生。归纳起来,评价过程容易进入的思维误区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四种。

一是过度概括化。比如我们早上出门赶着时间点去上班,越是着急越不巧,正好遇到红灯和堵车,一个红灯接着一个红灯,于是你可能就开始按喇叭,大喊“为什么我每次出门都遇到红灯和堵车!”,这就是典型的思维误区,即将某一孤立事件,夸大为某种针对自己的不公平模式,然后引发愤怒情绪。

二是过度苛责。也就是把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置于他人之上。比如前面第一部分的例子,学生的妈妈将孩子帮忙做家务看成理所应当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认为孩子应当做好家务,偶尔没有做好就应该自责和被责骂。这是过度苛责的表现。

三是错误归因。实质是把不相关变量的事件归为一起,建立错误的因果链接,放大了激发愤怒的理由。

四是“灾难化”后果。有一次,有位学生期末考试没考好,考试成绩不及格,他就将考砸原因归咎于老师给的复习资料与考题相差甚远,这是错误归因;他还将一次考试不及格,联想到无法正常毕业和影响毕业后找工作,担心自己“人生完了”,而引发对老师的愤怒和对自己的绝望。

在充分了解了容易触发、升级愤怒情绪的思维误区后,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各种突发负面情况发生时,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心理预警”,进行心理排查和纠错,学会“愤怒管理”。可以通过有意识进行训练和练习学习“愤怒管理”。例如,我们可以回想引发自己愤怒情绪和愤怒表达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绘制愤怒表格,复盘或想象当时触发事件是什么、自己的预生气状态是因何而生、评价阶段是进入哪个思维误区、当时释放愤怒纵容自己冲动做了哪些事、产生了哪些严重后果,对自己产生了哪些持续影响等,逐项记载在表格中进行复盘。通过复盘找出“出错”环节并有意识进行“警示”纠正。我们可以通过“预先管控”和“事后复盘”进行管理,实现有效的自我修正与成长。

如果我们只是学会管理过度而频繁的愤怒情绪,那只能是治标,我们应该通过了解愤怒的本质,利用复盘学会跳出思维误区,修正人格缺陷,这才是治本。

愤怒情绪也不仅仅只是负面情绪,它有时也可以是积极情绪,比如它可以激发我们注意身边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它还可以激发我们积聚力量和决心去对抗不公现象,它也可以传递给周边的人,唤起他人共情,共同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重要的不是有多愤怒,而是你是否学会拆解和管理愤怒,以及你可以用愤怒去做什么。学会拆解愤怒“炸弹”,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参考文献:[]Ryan Martin著,蒋平、戴治国译.我们为什么会生气[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8月第1


[责任编辑:心理实习生1(实习),杨虹]
知道你为什么会生气吗?愤怒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几招教你学会有效管理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