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心理育人案例
积极赋能助力学生成长——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化解亲子冲突案例
原创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刘玉红2024-01-25
字号:AAA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重视情感联结,关注学生积极品质,所遇问题将迎刃而解。

一、案例概述

刚刚结束了一轮辅导员培训和暑期家访的温老师接到一通来电,是她的学生小A的电话。接通后,电话那头就传来了小A略带鼻音的话语:“对不起老师,打扰您假期的休息了。我实在是不知道能跟谁说了……”原来是小A和她的母亲在这个假期因为考研的事多次争执,小A自己想考本专业,妈妈却想让她换另一个专业,说是就业前景更好。尤其是争执中妈妈说的那些话:越大越不听话、还不都是为了你好、别想以后我再管你……深深地刺痛了小A的心。小A觉得很委屈,现在的专业就是当时听了妈妈的话做的选择,她好不容易让自己去适应并喜欢上现在这个专业,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心情去尝试另一个专业;可是违背妈妈的意愿又使自己陷入到了内疚和自责的痛苦之中。

在倾听了小A的诉说,了解了事实情况后,温老师首先表达了对小A的欣赏,肯定她在大学这三年的努力以及对自己专业追求的坚持;对于小A当下的处境,温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理解和共情,分享了自己当年在找工作时和家人的分歧;对于接下来问题怎么解决,温老师也征求了小A的意见,打算帮助她化解和母亲之间的矛盾。

在与小A家长沟通中,温老师首先反馈了小A的在校表现,表达了对小A对班级的贡献且学业优异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能够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小A的家长的欣赏;其次在谈及考研专业选择分歧上,温老师没有着急劝解小A父母,而是先澄清了小A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并解答了他们在专业和就业方面的困惑;最后就亲子沟通方面,温老师特地指出:不是谁应听谁的问题,而是在重大的选择面前,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父母和孩子之间应秉持平等商量的原则来达成一致。

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傍晚,温老师收到了来自小A的留言,分享了父母支持自己考取本专业研究生后的开心。想象着小A绽放的笑颜,温老师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案例分析

从人的生命周期看,将要升入大四的小A已经进入了成年早期,面临着从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走出,迈向更加独立和自主的个体化发展;而处于成年中晚期的小A父母,则要面临孩子将要分离出去的空巢危机的适应。由于对于独立和依赖的期待和耐受不同,在这个转折期便很容易出现亲子关系间的各种纠缠或冲突;而随着每一次矛盾的碰撞、和解的达成,最终各自沿着各自生命的轨道前行。正如纪伯伦的诗《致我们的孩子》中所写:你的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温老师,在面对学生和家长时的一言一行浸润着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对学生努力和坚持的肯定,将其从痛苦的沉溺中拉出;又通过恰当共情,来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处境;最后就当下处境的共同探讨和主动提供帮助,使得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切和支持;在面对家长时,温老师也是先通过表达欣赏建立关系联结,再通过澄清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来获得信任,最后的亲子平等沟通的倡导效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经验与反思

(一)积极应对,在问题情景中探索学生成长契机

问题就如一座灯塔,不是我们要到达的地方,而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因此在面对学生的求助时,辅导员不仅是为学生排忧解难的问题解决者,更应贯彻“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主动积极寻找助力学生成长的契机,运用辩证思维,拨开问题的表象,去看问题所指向的发展方向。例如面对小A,温老师在肯定小A专业投入的努力和坚持时,就在强化小A朝向更加独立自主的积极品质的发展。

(二)从关注积极品质和资源出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到育人工作中

积极心理学强调:不做减法,要做加法;不是消除问题,而是为个体赋能。因此我们在育人工作中,应避免单纯采取消除某个问题的消极应对方式,而应强调肯定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品质和资源的积极应对。例如温老师没有劝解学生和家长不要争吵,也没有简单的建议亲子间要平等对话;而是看到学生对专业从不接纳到喜欢的努力过程、看到学生想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独立愿望、看到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同、父母也是基于爱所以才强加自己的意愿于孩子,基于这些看到和肯定,这才促成了亲子间的冲突和解。

(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格,展现榜样示范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要秉承“立德树人、育人育心”的教育理念,培养自信达观、理性平和的四有好青年,就必定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因此要关注自我积极品质的发展,在顺境中积极进取,在逆境中坚忍不拔,为自己赋能,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杨虹]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重视情感联结,关注学生积极品质,所遇问题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