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二级院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单位,对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就院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作论述,探讨了在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校 院系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对这项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有些人在认识上模糊不清或者在实践中存在偏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近一步的深化。院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单位,对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的作用相当重要。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本文就院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作论述,希望对我们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在院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迫切的需要。如何在院系层面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指导方针
大致看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具体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具体目标是对个体各种具体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培养;中间目标是协调各种心理健康因素的发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提高;终极目标是在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促进个体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个性健全教育,使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个性品质,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其二,积极适应教育,使大学生积极适应自我、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其三,情绪稳定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满意、温馨的心态,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四,意志力优化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协助大学生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内部困难,提高意志行为水平。其五,人际和谐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通过训练掌握一定交往艺术。
以上这些明确而简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可以为院系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思想指引,以指导实际工作。
二、完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做好保障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制度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院系应当结合学校的相关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并建立院系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以之做为教育活动的根本保障。
学校相关部门制订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人选。从而能够协助及督导院系各科教师做好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配合教学计划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二级院系可以参与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活动。
院系同时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强的教师人员。院系工作处于基层,一般而言不需要建设一支心理辅导教师专职队伍,但是需要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心理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一般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航人,也必须具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不可以仅凭热情和爱心。所以,对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相关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深入,必须有赖于所有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首先优化,需要院系的全体教师树立并强化意识,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
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个别辅导与咨询,开展调研活动
个别辅导与咨询是较全面、系统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和技术,也是解决大学生个别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个别辅导与咨询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面谈等形式进行。对一些比较普遍的一般性问题,通过橱窗、报纸进行解答,以满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具体需要。通过咨询,及时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矫治轻度的心理障碍,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发生。同时与家庭建立广泛密切的关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与家长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校园界限,扩展到家庭、社会,形成网络系统。
四、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做好学生自助与互助工作
首先要做好学生自助工作。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需要自我保健,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自我持之以恒的训练。外界帮助的目的应是让主体自身学会自助。一方面,要有自助的意识,同时,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助,具备自助的能力。具体要求学生对外来刺激学会自我认识,科学思考,正确对待;对内心冲突,学会自我化解;对心理压力,能够自我缓解;对自我的不足、缺陷,勇于进行自我矫治;对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疾病,不讳疾忌医,敢于主动求助。
其次要做好互助工作。在同龄的、同年级的学生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宽容、接纳、支持、鼓励、帮助、尊重,是学生满足心理上的温暖感、安全感、归属感、力量感、尊重感的重要途径。同时同龄人的相互理解,为其心灵的开放,打开了大门。相互的倾诉、倾听,为其宣泄心理压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
五、开展宣传周等活动,重视心理健康环境的营造
二级院系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每年一次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周,以及不定期的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唤起师生对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营造人人关心心理健康、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邓永利.高校院系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6(2): 27 —28.
[2]史裕曙,许文芬.关于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业圈.2007(6): 101-102.
[3]卢爱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8): 177-179.
[4]李芳.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3):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