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涯就业  |  生涯指导
未能一“研”为定,又该何去何从?
中国大学生就业 叶心宇(河南工程学院)2022-03-25
字号:AAA
未能一“研”为定,又该何去何从?一起来思考。


每当12月研究生考试前夕,都会出现一波“一‘研’为定”“成功上岸”等特别祝福语,为在“研”路前行的学子们加油打气。

 

近几年,我国考研热潮持续升温。从报考人数来看,从100万到200万,用了近12年,而从200万到当前的457万,仅用了5年。究其原因,一方面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增加了各行各业对高学历、高知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与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对企业生产、个人生活带来了不小影响,在就业压力与部分企业招聘需求缩减的双重影响下,升学成为了不少大学生的首选。

 

 

考研热的冷思考

 

在诸多考研群体中,二本院校的大学生们占据了较大比例。作为一所二本院校的教师,在我所了解的河南省绝大多数二本院校中,近几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约占一半左右。

 

在我近十五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关于考研的各种提问。“父母希望我考研,替我报了辅导班,但是我真的不想考!”“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还有三个月就要考研,现在发现不适合这条路,我已经决定放弃了,但又不知道求职之路该如何开始!”……大部分同学选择考研是因为就业压力大与就业市场的内卷,想要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出于对学术和学问的热爱而选择考研的同学,大约占考研人数的三成以上,还有接近三成左右的同学是跟风赶潮加入了考研队伍。

 

我特别理解同学们想要提升学历、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求。每一个二本院校的考研人心中都有一个名校梦,不少年轻人都想冲击985、211、双一流院校。但是需要我们深度思考的是,考研后就能一劳永逸吗?

 

我们大多数人在高中时就曾被无数次灌输“考上大学就好了”的思想,但是大学后的生活显然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学习依旧是常态,实习实践乃至找工作让部分人陷入更多的恐慌中。所以,考学和考研都不应该成为目的,人生真正的大考都在校园之外,怎样丰富我们的生活、达到身心愉悦,这才是我们需要始终面对的命题。而读大学、考研仅仅是人生无限可能中的一个关键选择和新的起点。

 

 

成功上岸与望“岸”兴叹

 

既然是考试,那么就会有成绩的好坏之分,当分数线划定,往往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如愿者,在高兴之余也应当明确,考研成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社会是一所永无止境的大学,要为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之路进行更多的职业准备。

 

未成者,也不必望“岸”兴叹,考研败北并不意味着前途一片暗淡,职场中有太多可能的职业选项。比如,体制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一些政策性岗位的公开招考与选拔,体制外无限广阔的企业单位更是对高校毕业生求贤若渴,还有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伴随“互联网+”时代蓬勃兴起的新行业、新企业、新职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灵活就业……我们可以充分地择己所爱、择己所适、择己所能、择己所需以及根据匹配需求的基本原则,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当然,此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调整心态,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一是要理性认识到当前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二是要认识和接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如果考研的执念特别强烈,对于“一战”失败心有不甘,还想继续“二战”,就要深度复盘,认真梳理考研初心与备考之路,找到坚守考研之路的内在动力和底层逻辑,而不至于在“二战”前行中轻易动摇或者退出。特别是与外因相比,寻找内因更加重要。复盘是为了更好地翻盘,只有真真切切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调整策略和行动举措,才能确保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把考研的发心动机、基础条件、合理定位、主导方案与备选方案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追本溯源,远远要比“我到底该考研还是该就业”、“我是否该考研二战”、“我到底该坚持还是该放弃”这样简单的发问更有意义。

 

考研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人各有志、各取所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是“几战”,都应该以自己的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为基本导向,一颗红心、两手准备,选择合适的目标专业、院校以及城市,考研成功后要有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学习计划与坚持不懈的行动探索,考研未能如愿的话就要全力以赴为融入社会做准备。

 

 

为自己负责,追求更高的目标

 

尽管名校背景与高学历可以在求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一旦进入某一条职业赛道之后,能否在特定岗位上脱颖而出、顺利进阶不仅仅取决于当下,更取决于学历文凭背后的附加价值与个人的综合素养。

 

当前,年轻人无论是陷入发展困境、主动跳槽,还是被动辞职,多数情况并非能力不济,而是在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比如有的人因为与领导、同事沟通不畅,一旦与他人进行讨论,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太过计较眼前的利益和得失,有好处时总想往前、急于邀功,有问题时总想退后、撇清责任;有的人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去做,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缩头缩脑……

 

从长远发展来看,一个人在学习力、思考力、执行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团队合作、抗压能力、责任感、敬业度、忠诚度以及心态、语态、状态等方面呈现出来的软实力,才是职场“打怪升级”的通行证和助推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无论学业生涯在哪个阶段结束,一定要深知,学习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仅仅停留在考研、考公、考证、考试、考级等层面上,还应该从广义视角提升软实力的学习:思想的转变、视野的开阔、意志的磨练、责任的培养、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以及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形成,都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时,不管是考研还是就业,行动起来就永远不算晚。

 

(实习编辑:崔景涛)

[责任编辑:魏天元]
未能一“研”为定,又该何去何从?一起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