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法语C2证书
日语N1证书
西语达B1级
精通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
在课业艰深的法国顶尖工程师学校
获得满绩点
在上海交通大学
成绩排名前百分之二
在法国高校组织起汉字课堂,
在“欧洲时报”张罗起中华文化体验活动
曾泓川 本人供图
在“欧洲时报”组织中华文化体验活动 本人供图
从三千份简历中脱颖而出
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在国际舞台展现杰出的全球胜任力!
他还是学校阿卡贝拉清唱社的成员
受邀参与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录制
担任“一二九歌会”的领唱及合唱指导
这位全能小哥哥
就是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曾泓川!
★
人物速写--曾泓川
曾泓川 本人供图
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2018级本科生、2022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为信息工程,目前在巴黎高等电信学校(Télécom Paris)攻读硕士双学位,2023年至2024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担任数据科学实习生。成绩优异,本科期间位列学院前百分之二,曾获评唐立新奖学金,在法国第一学年获得满绩点。领导力突出,获得“荣昶高级学者”称号,多次获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团员等荣誉,入选荣昶储才计划。
从大二起,便坚持向国际组织投递简历
曾泓川曾就读于深圳外国语学校,自初中起,就多次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加入国际组织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2018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
▲与模拟联合国代表合影 本人供图
进入上海交大后,他参加了上海交大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得最佳代表的奖项,并受邀加入模拟联合国协会,任学术部副部长。凭着出色的外语能力与宽阔的国际视野,他通过层层选拔,在学校资助下,前往意大利联合国劳工组织、瑞士联合国总部交流学习。
▲模拟联合国大会磋商图 本人供图
在联合国,他系统地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国际公务员的基本能力,充分了解了联合国的价值观。他发现,国际组织中的中国雇员数量较少,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处于严重未被充分代表的状态。心怀祖国的他更加坚定了进入国际组织任职的决心——要站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发声,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在联合国交流学习 本人供图
回国后,他在学校国际组织发展协会任项目部副部长,组织国际组织人才训练营,接待多名国际组织官员,筹办多场国际组织有关的讲座。在学院,他在学业规划团队中任全球治理方向部长,定期分享国际组织实习的信息,鼓励同学们发挥理工科和英法双语的双重优势,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增强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他希望以所学知识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为解决全球发展难题提供中国智慧,用科技改变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自大二起,曾泓川便坚持不懈向国际组织投递简历。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得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科学实习生的机会。他的上司告诉他,“竞聘同一实习项目的有三千余人,你的在三千余份简历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复合背景。”
经合组织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并且大量需要擅长数据分析以及统计学背景的工作人员。英法双语和理工科的独特画像让他在竞聘过程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先前的国际化经历也为他加分。
▲本科毕业时在法国巴黎拍摄的毕业照 摄影/林浩天
以“数据分析”技能驱动非洲城市化政策
曾泓川在经合组织实习时,所在部门为萨赫勒和西非国家俱乐部秘书处,他的工作职责是生产并维护Africapolis(africapolis.org)数据库(一个包含非洲国家聚落的地理和人口信息库),用于绘制、分析和了解非洲的城市化和城市增长。
▲与经合组织秘书长马蒂亚斯·科曼(Mathias Cormann)合影 本人供图
萨赫勒和西非国家俱乐部是经合组织专门面向西非地区的机构,拥有18个成员国。这些成员国位于大西洋东岸到中部苏丹草原间的非洲西部地区,总人口约4亿。这个地区以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和充满活力的景观而闻名,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然而,政权频繁更迭,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也带来严重的治理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形容之为“政变流行病”。城市化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也困境重重,然而,非洲是21世纪城市化发展进程最活跃的大洲,因此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政策,对于非洲国家至关重要。
实习期间,他创新性地设计了⼀种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论的算法,利用卫星图像来识别各个聚落的边界,不仅提升了识别的准确性,也免去了人工标注的麻烦。借助Africapolis这⼀研究和数据可视化⼯具,政策研究者能更好地了解⾮洲各个聚集地的发展状况,从⽽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规划未来的城市化进程。
由世界顶尖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多元化团队
▲萨赫勒与西非国家俱乐部秘书处全体成员合影 本人供图
曾泓川所属的部门规模不大但极其专业,成员仅有20余人。团队成员大多为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并且具备在发展中国家实地工作和学习的经验。他们十分博学、专业,对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团队成员来自五大洲,不仅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员工,还有西非、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职员,具有极高的地域多样性。在办公室,多种语言交流频繁,包括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中文等。午餐时间成为大家分享祖国文化的宝贵时刻,每位同事都会轮流介绍自己国家对于特定事物的独特看法和实践,他每天都能沉浸在各种迥异的文化小知识中。同事们不仅分享趣闻轶事,而且经常讨论与地区发展相关的话题,如各个国家公共交通系统、教育系统、健康医疗系统以及城乡发展格局等。
在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中,曾泓川以其独特的中国文化视角和深入的实地研究经验,为团队贡献了宝贵洞见。特别是在探讨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时,曾泓川经常引入来自中国的独到分析和案例。通过这种方式,曾泓川不仅展示了来自中国的智慧,还促进了中国发展模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借鉴,为全球城市化进程和国际发展合作做出了贡献。
坚定在国际组织发展的决心
经合组织中最常见的职位是政策分析师,这些职位不仅要求定量分析能力,还需要IT技能,因此有不少具备工科背景的学生。此外,还有许多来自巴黎政治学院等知名文科院校的实习生,专业涉及发展经济学、法学、环境政策等领域。尽管中国目前还不是经合组织的成员国,但在经合组织内部有许多较为独立的部门和机构,如国际能源署(IEA)、核能署(NEA)、21世纪统计促进发展伙伴关系秘书处(PARIS21)以及发展中心(DEV)等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部门和机构中有许多中国员工。
▲代表部门参加经合组织编程马拉松比赛(Hackathon)
并介绍小组成果 本人供图
在职业路径方面,经合组织的模式与许多国际组织相似,采用了“实习生——顾问——正式员工”递进方式。实习期结束后,表现出色的实习生可能会有机会延长实习期或被转为临时顾问,从而踏上在经合组织长期任职的道路。
▲2023年夏,在OECD接待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暑期实践团 本人供图
除了日常工作,曾泓川积极参与一些内部的培训和活动,比如由经合组织举办的数据可视化研讨会,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和图表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还参与了多元文化沙龙,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各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曾泓川表示,这段实习经历让他深刻地体验到了国际组织的工作流程和氛围,也更加坚定了将来在国际组织发展的决心。他计划先在专业道路上精进,攻读博士学位,再到国际组织探索和学习,为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