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MOOC一起学|《三国志》导读
东北林业大学 刘嘉俊2021-07-21
字号:AAA
本课程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基本文献。通过文献的导读进入三国历史,并且掌握解读古典文献的基本方法。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是历来最受重视的“前四史”之一,极大影响了后人对三国史事的接受。本课程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基本文献,通过文献的导读进入三国历史,特别考察其时的思想、文学、史学、科技等状况,带领大家认识传统的中国文化,并且掌握解读古典文献的基本方法。

—— 课程团队

开课时间:2021年06月07日 ~ 2021年07月23日

开课次数:第5次开课

授课教师:戴燕,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82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曾任职于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文学、近代学术史、近代日本汉学。出版有《文学史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远游越山川: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论集》等,翻译出版有《对中国文化的乡愁》《异域之眼:兴膳宏中国古典文学论集》。

课程概述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既有“质直”即记事真实朴素的特点,又有“善叙事”即文笔生动曲折的长处,是历来最受重视的“前四史”之一。后人对于三国史事的了解,包括民间流传的种种三国评话和演义,也都基本来源于此。本课程以陈寿《三国志》中的部分纪、传以及裴松之注作为基本文献,由基本文献的导读出发,带领大家进入三国历史,了解三国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与灿烂丰富的文化,特别考察当时思想、文学、史学、科技等状况,由此在讲述三国历史的同时,也带领大家认识传统的中国文化,并且掌握解读古典文献的基本方法。

授课目标

通过对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的阅读,了解到与《三国演义》等文学艺术作品所描述不同的三国史事,尤其是文艺作品中较少涉及的三国时代文学、哲学、史学等有关文化科技方面的情况,及与这些文化科技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与日常生活。

在此基础上,首先需要认识到历史记载与文学描写间存在着差异,要通过掌握历史常识,来进一步养成历史感和历史意识;其次是要通过阅读和熟悉基本史料,提高解读古典文献的能力,进一步学习到研究传统文化的方法;再次是要通过对风云变幻的政治、社会,以及与之相伴的文学、哲学、历史等文化科技成就的了解,懂得三国为何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也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时代。

课程大纲

01

陈寿与《三国志》

课时

1.1 为什么要读《三国志》

1.2 陈寿与《三国志》

1.3 《三国志》的体例

1.4 对《三国志》的补充

1.5 《三国志》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陈寿与<三国志>》测验

src=http___www.kfzimg.com_20130727_1903799_1903799SD6aB0_n.jpg&refer=http___www.kfzimg.jpg

02

《魏书·武帝纪》

课时

2.1 阅读纪传体史书的方法

2.2 汉帝国的崩溃(上)

2.3 汉帝国的崩溃(下)

2.4 对袁绍的评价

2.5 对曹操的评价

2.6 对刘备和孙坚父子的评价

2.7 建安风骨

第二章《魏书·武帝纪》测验

第二章《魏书·武帝纪》讨论题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q_mini,c_zoom,w_640_images_20170713_01f4e24019ed4bbba3f714ca0e23999f.jp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jpg

03

《魏书·方技传》

课时

3.1 《魏书·方技传》(上)

3.2 《魏书·方技传》(下)

3.3 《魏书·华佗传》

3.4 华佗真的是神医吗?

3.5 华佗之死

第三章《魏书·方技传》测验

第三章《魏书·方技传》讨论题

04

《蜀书·诸葛亮传》

课时

4.1 富庶的天府之国

4.2 《蜀书·刘二牧传》

4.3 诸葛亮与刘备

4.4 诸葛亮与诸葛瑾

4.5 诸葛亮与司马懿

4.6 对诸葛亮的评价

第四章《蜀书·诸葛亮传》测验

src=http___imglf4.nosdn.127.net_img_ZzFTb1RESXJNQ0x0OHVVaGQ4V1BMTE4wYjNDK0FjT3Rrekk0NzVKNlU2VHF4Y2FFdFNhSUR3PT0.jpeg_imageView&refer=http___imglf4.nosdn.127.jpg

05

《吴书·吴主传》

课时

5.1 建都建业

5.2 开发江南

5.3 通海上(上)

5.4 通海上(下)

5.5 课程总结

第五章《吴书·吴主传》测验

06

补充:课程相关问题讨论

课时

6.1 《魏书·武帝纪》讨论题

6.2 《魏书·方技传》讨论题

6.3 《蜀书·诸葛亮传》讨论题

6.4 《吴书·吴主传》讨论题

[通讯员:刘嘉俊]
[指导教师:邓天开]
[责任编辑:NORMAL_USERbfbef55cfb]
本课程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基本文献。通过文献的导读进入三国历史,并且掌握解读古典文献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