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系列】辅导员如何在社区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三)
心路指南工作室 康楠2024-07-10
字号:AAA
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是筑牢安全防线、建设平安社区的重要途径。

协同干预,防范极端事件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当事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其尽快摆脱困境,恢复内心平衡与动力,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造成的最糟糕、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

因此,作为辅导员,我们要明确危机干预最基本的目标是稳定和平复学生的情绪状态,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避免学生因情绪激动、难以自控而出现自我伤害等极端行为。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01
精准识别自杀信号

通过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从产生自杀想法到采取自杀行动往往是有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多数人都会以各种形式向周围人发出“求助”信号。如果能够敏锐发现这些信号,就能有效预防极端事件。因此,在危机干预工作中,辅导员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有效识别自杀信号,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这些信号可以从四个方面的线索来观察和识别。

一是言语线索。第一种是直接的言语线索;例如,直接表达“我不想活了”“我真希望我死了”“如果不怎样,我就自杀”等内容。另一种是间接的言语线索;例如,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活着没有意思”“我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没有我大家会更好”等内容。

二是行为线索。例如,分发财物、不合时宜的道别、自我伤害、严重抑郁后突然的平静等行为。

三是情感线索。绝望感是促使一个人产生自杀想法的最核心的感受。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未来没有希望、没有人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时,就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四是情境线索。主要指伴随丧失感的压力事件。例如,不情愿的被分手、失去经济保障、得了绝症、考研失败、学业失败、作弊被开除等情况。

这些线索都是一个人可能有自杀风险的信号。如果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提前观察并且识别到学生的这些信号,我们就可以提前介入,开展危机干预,防范极端事件。

开展有效评估风险等级
02

评估是干预的开始。在发现某些学生可能存在自杀危机后,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对于某些缺乏经验的辅导员来讲,听到学生存在自杀风险,就可能会被吓到,导致与学生谈话时过于紧张,从而影响谈话效果。因此,我们在谈话过程中,首先要保持冷静,用开放性的提问,去表达我们对学生的关心。避免出现“啊,你该不会是想自杀吧”这种惊讶的话语,也避免出现遮遮掩掩,不敢与学生直接讨论自杀话题的情况。而是要用温和关心的语气问学生“你最近是不是很难受?”“在难受的时候,你会有自杀的想法吗?”。提问后,耐心等待学生的回应,认真倾听学生的感受与想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重视和尊重

在这里也想提醒大家,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证实,直接与一个存在自杀危机的学生讨论自杀相关话题,并不会促使学生自杀。自杀作为一个敏感性的话题,很多人会避之于口;我们直接与学生讨论,反而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让学生产生自杀想法的促发因素,知道学生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有助于我们将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化解危机。

在评估风险时,可以具体了解这些信息。

一是否有过自杀的想法,以及想法的强烈程度、出现频率、持续时间。

二是否有相应的计划,包括具体用什么方法、致命性如何、可行性如何、实施后他人的就近干预性如何。

三是否做了相关准备,例如写遗书、购买工具和药物、转送物品等行动。

四是否实施过具体行动,如果没有实施行动,原因是什么?如果有过行动,最终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虽然这些问题听起来可能比较敏感,但是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找到帮助学生化解危机的保护因素和有效资源。我们问这些问题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避免让学生感动不舒服。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评估,可以将学生的风险程度分为四种等级。正常风险等级是曾经有一闪而过的念头,觉得活着没意思,但只是一种想法,不是真的想自杀;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想法。低风险等级是曾经多次有过自杀的想法,但很明确自己不会采取行动。中风险等级是近期有自杀的想法,但关于是否要采取行动,处于矛盾与纠结之中,没有想好要不要采取行动。高风险等级是已经有自杀计划和准备,或之前有过具体行动,或即将实施自杀行动。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隐私进行保密,切勿因保密不当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对于精神疾病发作、自我伤害、伤害他人等特殊情况,可以打破保密原则,不论学生本人是否同意,都应及时上报负责领导和心理中心,但要尽可能只让小范围的相关人员知道,且避免告知不必要的无关信息。

03
科学开展自杀干预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的风险等级,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干预计划,且需要校内外的多方力量协同联动,共同开展。辅导员在其中主要发挥信息沟通、支持陪伴、协同处置等作用。具体来讲:

对于正常风险等级的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每月或每学期开展1次谈心谈话,定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态;通过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健康素养。

对于低风险等级的学生,应纳入3级重点关注学生名单,根据实际情况每周或每月开展1次谈心谈话,帮助学生解决现实困难;转介学生到心理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化解内心困扰;安排学生干部持续关注,随时汇报异常情况,预防危机状态加重。

对于中风险等级的学生,应纳入2级重点关注学生名单,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开展1到2次谈心谈话,随时评估学生状态,给予支持关心;及时转介心理中心,启动危机干预程序,与心理教师共同开展干预工作;密切与家长沟通联系,共同给予学生支持。如果学生已有相关准备,应确保学生所处环境的安全性,降低实施自杀行动的可行性;必要时,建议家长陪读或休学调整状态。如果学生休学,还要注意在复学时开展复学评估,并在返校后持续关注学生状态。

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学生,应纳入1级重点关注学生名单,立即转介心理中心开展危机干预;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协商干预方案;安排专人24小时陪护,必要时需要将学生送医治疗,与精神科医生等医疗人员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家校医的育人合力,帮助学生转危为安,顺利度过危机。

此外,如果学校已经发生了极端事件。我们还要注意对受影响群体的进行哀伤辅导和干预,尽量减少对事件受影响群体的消极影响。

以上就是在社区的危机预防和干预中,辅导员可以做的事情。我们要始终明确的一点就是:无论学生的风险级别如何,我们都要以最温暖的关爱、最迅速的反应、最全面的保障,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实现有效干预。

学生工作任重道远。我们站在学生社区的最前沿、最一线,要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工作优势,有效筑牢学生心理安全防线,努力创建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平安社区,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奋斗。



[通讯员:康楠]
[责任编辑:杨虹]
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是筑牢安全防线、建设平安社区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