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纾困-明志-赋能”模式提升心理育人实效
中国药科大学 高海2024-05-11
字号:AAA
中国药科大学采取“纾困-明志-赋能”的三位一体心理育人模式,实现“助学-筑梦-铸人”全方位帮扶。

一、案例背景

A同学,药学专业,家庭经济情况认定为特别困难。父亲残疾,无固定工作,农村低保户;母亲在镇里工作,收入微薄;弟弟在上初中。A同学性格内向,学习认真,喜欢独来独往,没有参与任何学生组织,也很少参加学院各项活动。有一天突然接到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电话反映该生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状态,建议加强关注。辅导员与该生谈心后了解到该生叔叔近期出车祸,家里需要在经济上帮持,爷爷奶奶的赡养开始由自己家独自承担,经济压力持续增加。该生自我感觉家庭、学业、人际关系困难重重,想要放弃学业,提前步入社会工作,表示接近崩溃边缘。

二、关键词

纾困-明志-赋能、心理育人、助学-筑梦-铸人

三、案例定性分析

案例中的A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叔叔突发的事故让原本贫困德家庭生活条件更加拮据。这样的家庭状况让她变得独立而自卑,人际关系单薄,加上专业学业压力较大,导致其难以自我调节,感到崩溃,进而萌生辍学就业的想法。因而,这是一起因家庭经济困难诱发的心理失衡问题,分析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从加强经济资助、进行心理疏导、增强自我调适等方面进行帮扶和引导。

四、问题关键点

1、如何打消学生辍学就业念头,使其安心完成学业?

2、如何引导学生明确人生规划,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3、如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五、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案例中的A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既要解决其实际诉求,以经济资助缓解经济压力、舒缓心理状态,也要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以正向激励树立自我信心、提升综合能力。笔者采取“纾困-明志-赋能”的三位一体心理育人模式,实现“助学-筑梦-铸人”全方位帮扶。

(一)“纾困”助学——以经济资助为基础,精准解决实际诉求

A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诱因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加剧,首先需解决其当下实际诉求。针对A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从“奖、助、贷、勤、补”方面构成多元化资助体系,帮助其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针对该生叔叔近期出车祸遭遇的临时困难,向学院申请临时困难补助;推荐其作为辅导员办公助理,参加校内勤工俭学,通过劳动付出换取报酬补贴生活;积极引导,在刻苦学习,鼓励参与各类活动、比赛,争取国家励志奖学金以缓解经济负担。这些帮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A同学在校期间的经济难题,从而安心求学,也让其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明志”筑梦——以精神援助为重点,疏导情绪正向激励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考虑到A同学性格内向敏感,笔者通过共情和积极关注建立信任关系,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约谈,鼓励A同学主动大胆与人交流,同时鼓励其从小事做起,如多参加班级活动。肯定其在学习方面取得的进步,帮助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同时开展朋辈帮扶教育,调动室友、班级同学力量,构筑学习共同体、生活同心圆,在朋辈交流中,让A同学学会接纳他人、与人共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联合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解除心理困扰,保持阳光心态。有效构建起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注、心理上关怀的多层次关爱体系,经过多方力量联动,A同学的精神面貌逐渐向好。

(三)“赋能”铸人——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携手共进助力成长

笔者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对A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明确奋斗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一方面肯定该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另一方面通过感恩教育,让其感受到温暖,不仅能够帮助自己,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促进学生的成长。该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为锻炼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鼓励其积极参与“言希”学业帮扶团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使其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该生思想上进,在入学时就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提升其思想品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志愿实践服务。该生积极主动报名各类志愿服务,因工作服务出色,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同时经团支部推优,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此外,积极推荐参与大创和开放实验使其在科研实习中巩固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逐渐成长为专业实用型人才。

六、经验与启示

本案例得益于“纾困-明志-赋能”三位一体心理育人模式,及时引导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具有如下启示:

(一)坚持“以生为本”思想,温情感染,入微细致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不仅解决学生实际的家庭经济困难,更重视精神扶志,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要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掌握学习生活情况,倾听成长困惑,根据家庭情况、困难程度、心理诉求等,精准识别,做到精准帮扶。辅导员自身也要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提升心理育人的指导能力,拒绝“本领恐慌”,使心理育人精准落地生效。

(二)贯彻“立德树人”原则,鼓励引导,发挥所长

对于因家庭贫困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精神上的引导帮扶比物质更加重要。作为辅导员必须把心理育人与理想信念教育、自强感恩教育等相结合,开展思想引领、心理关怀、志向培养、素质提升等育人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观念,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内在成长动力,在“受助”基础上,转向“自助”和“助人”,将所得、所学应用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三)践行“协同育人”理念,多元发力,精准帮扶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辅导员核心作用,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在日常交流中引导受助学生加强自身学习;充分开展朋辈关怀,构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帮助困难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切实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准确把握学生动态,形成家校合力帮扶体系。

0422领导干部成长与发展_01(1).png

中国药科大学提供

[责任编辑:杨虹]
中国药科大学采取“纾困-明志-赋能”的三位一体心理育人模式,实现“助学-筑梦-铸人”全方位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