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7——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中国大学生在线 2021-06-03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候选论文公示,本文隐去了作者信息,给出相应的论文编号。未经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许可,不得转载。

论文B017.rar

基于递归算法的建筑外表面光伏电池布局优化分析与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设计太阳能小屋时,根据相关数据,一方面选择光伏电池和逆变器、确定光伏电池组件分组阵列、另一方面选择最优倾斜角,确定最佳朝向,从而最大化发电总量,同时最小化单位发电量费用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首先确定最优化目标为总利润。通过运用直散分离原理和Hay模型,得到小屋各个表面实际接收的光照强度;将各表面隔离分析,由题目所给数据可得北墙和东墙利润为负,故予以排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电池板作优先级排序,然后将原问题归纳为无约束二维剪切排样问题,构造基于贪心原则的递归算法,运用C程序编程解决问题,得到电池板的原始铺设方案。而针对存在障碍物(如窗户、门)的表面,分别采用分割子区间和扣除重补的方法,得到最佳方案,计算得35年总发电量为46.3万千瓦时,每单位发电量成本为0.405元/千瓦时,投资将在27.5年时回收。

针对问题二:利用上文提到的Hay模型,得到以倾斜角s为自变量的斜面实际辐射强度 的函数表达式,通过建立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模型,用Matlab解出最优倾斜角为31.6°,即为使斜面受到最大光照辐射的倾斜角度。通过对各时刻年均水平面总辐射强度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处理,找出大同市一天中辐射最强的峰值时刻,利用最佳朝向经验公式,解出最佳朝向为正南偏西4°48′。然后,根据问题一的相关结论,得出最佳铺排方案,求得总发电量为54.2万千瓦时,每单位发电量成本为0.381元/千瓦时,投资回收年限为25.6年。

针对问题三:根据附件7给出的建筑要求,并考虑前两问的结论,设计出一个新的小屋,运用AutoCAD和SketchUp绘制出四立面图和透视图。采用问题一的程序铺设电池板,得出最佳方案,其中总发电量为71.3万千瓦时,每单位发电量成本为0.392元/千瓦时,回收期限为26.5年。

1.问题的重述与分析

1.1问题的重述

随着人类科技和社会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自供电的小屋应运而生。这种太阳小屋不仅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给家用电器,还能将多余的部分输入电网;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还能很大程度上解决电力资源稀缺的问题。

在搭建这类小屋时,研究光伏电池在小屋外表面的优化铺设是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问题一、二中的主要难点。因为每种型号的电池各自参数不同,而且,还需要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220V的交流电才能供家庭使用。所以在实际中,我们需要考虑光伏电池搭配和逆变器选择方案,使小屋的全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总量尽可能大,单位发电量的费用尽可能小,并计算出小屋光伏电池35年寿命期内的电总量、经济效益和投资的回收年限。

而在问题三中,还要根据附件7给出的小屋建筑要求,为大同市重新设计一个小屋,画出小屋的外形图,并为之优化铺设光伏电池,给出铺设及分组连接方式,选配逆变器,计算相应结果。

电池小屋发电
[责任编辑:刘宇宏]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候选论文公示,本文隐去了作者信息,给出相应的论文编号。未经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