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数学建模  |  数模团队
快乐数模2023丨同济大学参赛同学感言——张铭锐、杨围麟、李玉泉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张铭锐 杨围麟 李玉泉2023-12-07
字号:AAA
未经作者书面许可,谢绝转载。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 张铭锐

 关于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我始终抱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经验。我不仅认真学习了数学建模的必修课程,还主动选择修完了数学建模的选修课,为我的数学建模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完成了至少4篇课程论文,而且随着论文经验的积累,我的论文能力和建模能力逐渐提升。

 除了课程学习,我还积极参与了校级数学建模比赛。尽管第一次比赛成绩仅为参与奖,但这并没有让我气馁,反而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记得在比赛时,作为建模手,我在队友处理数据时及时给出第一题的建模,在完成建模之后,需要立即和队友沟通,让代码手理解模型结构,知道如何建模,同时和代码手一起搭建论文结构,立刻着手写论文的建模部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第一晚就完成第一题的代码和论文,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保证了比赛的进度。

专注做好每一件眼前的事情,这是我一直贯彻的学习态度。也正因如此,才能在每一件事情落幕之后,都能做到问心无愧。行你所行,无问西东,至于最后的结果,权当是命运的奖赏。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杨围麟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因此这次比赛这次比赛是对我的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提升,以下是我的一些经历和收获。

 

 与数学建模的结缘在今年的3月份,在这之前,我早早就听说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学生竞赛里面的含金量,看到很多同学都有过这个比赛的经历,于是本着凑热闹的想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选上了学校里的数学建模选修课。在课上也遇到了我的同学,于是便一起组了建模小队,一起坚持留下来好好备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在这门课里,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多次建模作业。初次建模,数学知识的匮乏,matlab使用不熟悉,论文排版没有经验,让我们建起模来力不从心,漏洞百出。但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以及在课上的建模知识学习,我们逐渐熟悉建模的过程,论文的排版撰写。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了培训,数学建模几乎占据了暑假的整段时光,97号前,我们返回学校,准备参加国赛。

 首先,比赛自然是不轻松的,比赛过程也十分艰难。从7号晚上确定了做C题后,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除了吃饭,中午一小时的睡眠之外,其他时间都在建模,可以说虽然我们在建模知识上可能有欠缺,但是对待比赛的态度是认真的,对于比赛是投入的。想要参加建模比赛的同学,就要提前做好熬夜,通宵的心理准备,一旦确定参加一定要坚持到底,能够把论文完成就已经战胜了大部分人。

 我认为,参加数学建模的意义并非让我们掌握所有的算法,掌握所有的数学建模知识,这些学到的知识在每次建模完成之后,我都感觉忘的一干二净。反而,数学建模让我学到了利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再加上资料的查找,能够整合有用信息,排除无用的信息,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来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也算是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可能不会记得比赛题目是什么,不会记得做题用到了什么方法,学会了什么算法,但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受益终生的。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李玉泉

 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是一场长时间、多方位的全面较量,是选手们基础知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博弈。起初了解建模竞赛时,庞大的知识储备要求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也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将复杂的数学模型融会贯通,了解使用场景,明确各个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全新的实际问题上加以运用,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分析问题、考虑问题的基本方向。

 建模比赛同时也是一个十分考验团队合作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集思广益,将三个人的见解和经验合理地融合,考验的是同学之间的默契与磨合程度。建模手根据题目抉择出最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与模型结构,需要代码手精确地将其付诸实践,同样离不开论文手把队伍的思考过程和所做的工作条例清晰地呈现在论文中,因此做好自己的分工与团队之间的配合也尤为重要。

 作为队伍中的代码手,开始接触MATLAB这样一种与一般编程语言差异较大的专业技能时,也遇到过许多挫折与阻碍,一时间难以熟悉新的代码理念,对于许多语言特性不能很好的利用,期望对数据进行的操作无法高效简洁地使用代码实现出来。当面临复杂的数据操作和建模要求时,这种不熟悉、不熟练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影响团队整体的思路和进度。

 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是学习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是建模领域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也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自身综合素养点滴积累的过程。

 

未经作者书面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