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取一枝清瘦竹
重庆大学 刘馨泽2023-10-07
字号:AAA
之绘之千百年,还属郑板桥刻画的竹子形象最为成功,原因也在风骨,他人用笔墨描摹,而他用生命去勾勒与写作。“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透过竹叶横斜,仿佛能看到郑燮身影依稀。那日他再也无法忍受与贪官污吏合流,于是雇了三头小毛驴,一头自己骑上,一头让仆人骑着引路,一头装载书画,就此回乡。

时在竹园,晚来风起,拂动万竿。初春的晚风已经褪去了冬的冷硬,在天地间轻柔灵动地穿梭。它牵起我的思绪一角,将其拉扯成绵绵丝线,以眼前竹林为始,向遥远的时空无尽延伸。竹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最富才华的美食家大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最桀骜任诞的魏晋名士长叹“何可一日无此君”,连后世附庸风雅者也多植翠竹或悬挂墨竹以自证高洁。人们如此爱竹,缘由不过四字——敬其风骨。而文人墨客咏之绘之千百年,还属郑板桥刻画的竹子形象最为成功,原因也在风骨,他人用笔墨描摹,而他用生命去勾勒与写作。“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透过竹叶横斜,仿佛能看到郑燮身影依稀。那日他再也无法忍受与贪官污吏合流,于是雇了三头小毛驴,一头自己骑上,一头让仆人骑着引路,一头装载书画,就此回乡。面对满街送行的士绅百姓,六十一岁的他拿起最常用的那支毛笔,当场铺展开画纸,挥毫泼墨,将墨竹形象由胸中倾注至笔端,以告别这承之无愧的乌纱帽、这舍之不忍的一方父老。他落笔画竹竿,挺直如脊梁,浓得化不开的墨迹中饱含他请求赈济灾民的心愿;他顿笔画竹节,坚硬似磐石,从未后悔这些年不愿逢迎上级的狂傲;他提笔画竹叶,疏朗照肝胆,一贫如洗是他廉洁作风的无言证明。画完掷笔,清瘦的身影摇摇晃晃消失在驴车扬起的烟尘里。天光彻亮,清风拂面,只留下薄纸上一诗一画。十二年为官,郑板桥所取,不过清风而已。

廉洁二字,知易行难。宦海无涯,熙熙攘攘,如郑板桥之辈却实在寥寥,可惜可叹。贪欲之火,烧出人心的道道沟壑。多少人生自贫苦,奉财富权力为人生信条,蹑至高位后拼命攫取、不知餍足;多少人精通于官场“规矩”,媚上欺下、左右逢源;又有多少人怀揣着一腔热血奔赴理想,言之凿凿却未能行之灼灼,终被权力所反噬驱使,成为欲望的奴隶,由发誓普救含灵的一粒微尘变成压在民众头上的一座大山。可须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观自然之中草木百态,有的匍匐于地,有的攀附高木,惟竹潇潇而立,众草木却嘲它孤单。

贪腐还是清廉,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代表着两种人生选择,更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轨迹。是不受不取,在阳关大道上举步维艰;还是向现实妥协,在日光照耀不到的独木桥上鱼贯而行?这样的挣扎贯穿了人类历史自官僚队伍出现以来的每一个漫漫长夜。可是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困难。有人鼓吹廉洁意味着一无所有,相信“廉洁”与“富足”天生对立,可是这样的断定已将财富地位等等作为判断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本身便是极端的以己度人。这样的人满腹油滑,自认为清醒的“识时务者”,实则只是在物质的诱惑下对自己的贪欲顶礼膜拜而已。对于将廉洁作为人生信条的人,清白一生已经是最好的答案。当他风烛残年回望此生时,能够向多年前初心炽热的自己回答一句:满怀冰雪,俯仰无怍。而那些走入歧途的人,或因心存侥幸,或因为不平衡的心理而选择走上贪腐这条不归之路,等到有机会回头看,才发现积重难返,早已如溃烂之堤,忏悔也为时已晚。

顺着这个问题让思绪继续下潜。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借苏格拉底之口讲述了一个关于正义的问答。彼时城邦里的年轻人问苏格拉底,人人皆称正义是一件苦事,人们拼命去干不过图它的名和利,反观不正义者却更为人歆羡,那么坚持正义的理由是什么?接下来苏格拉底以这个问题为契机,展开讲述了他的政治理想,但似乎并没有给出实然的直接回答,只是论证了正义是应然的。读至第十卷末,我方才整理出苏的直接答案,大致分为两点。一是正义使灵魂健康,二是坚持正义才可以获得自己的和神的爱,今生和往生都能得到报酬,使诸事顺遂。这位千年前的哲人语焉不详,一则可能是出于时代原因,使他倾向于将对人生价值的裁决权归于冥冥之中更高的力量;二则可能是道德问题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奖惩标准,“不正义”本身并不是一项确切的罪名。所以他只能论证正义是心灵的德性,正义是善的,并尽力引导年轻人向善、行正义之事。

而廉洁却并非如此,廉洁不只是道德上的正面倡导,更是沉甸甸的法律责任。对于官员队伍,廉洁是不容犹豫和迟疑的,公章权力之上另有千钧,那是民众的信任和托付,是国家法律的要求和监督。若在这个选择上还有问题存在,那只是法律的审判即将到来,或者制度仍待完善。自反腐倡廉行动开展以来,贪腐官员落马的新闻不断,违法收受金额之巨令人震惊与心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透过这少部分人看到那些坚守初心使命的大多数,看到政府雷霆措施背后的坚定决心,看到正义与法治之锤的公正宣判。“贪官从来都是政权的癌症,贪官阶层的形成常常是一个王朝覆灭的开始。”而对于如今来讲,惩治贪腐犯罪,倡导清正廉洁,是我们现代法治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唯有除去社会的沉疴旧疾,加强官员队伍的建设,外部检察监督与精神信念教育双管齐下,使人人各守其职、各担其责,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政府才会更有公信力,国家才会更有凝聚力,呈现一派风清气正,欣欣向荣。相信随着监督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组织制度的不断完善,清正廉洁将蔚然成风,使德者不孤。

可是,若脱离了官场语境,比如对于大学生群体,提倡廉洁还有意义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尤为重要。康德曾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我们在大学阶段不仅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个人品格、坚定理想信念,为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岗位做好准备。我们是下一代,更是下一个时代。我们终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旗帜,终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在此之前,我们要想好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蔡元培曾经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中慷慨陈词:“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而今功利主义盛行,若求学之心尚且不够纯粹,又怎能保证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清正廉洁?因此大学生更需时时自省以诚意正心,努力锤炼精神品格,未来某日汇入人海时,要做一朵奔腾的浪花,而不是浑浊不堪的污泥。

回顾历史长河,我国廉洁文化底蕴深厚。古人云:“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从羊续悬鱼以警醒自己到姚崇“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再到名臣包拯“不持一砚归”并立下家训要求子孙后代廉洁为官……他们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不仅因为其勤政为民、政绩斐然,更源于严于律己,将廉洁作为为政的底色。再把目光投向近现代,新中国廉洁榜样不胜枚举。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换了两次袜底的旧袜子仍舍不得扔掉;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车祸去世时身上只有8元6角钱;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资助百姓众多,自己却穿着补丁衣裤……他们留给自己的那么少,奉献给人民的却是如此之多。有前贤为范,又欣逢此盛世,青年一代只有始终关心人民需求、牢记使命担当,将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在骨子里,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不负国家的希冀与期望。

愿我们向上向善,不做左右攀援的藤蔓,不追求徒有其表的鲜妍,去成为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翠竹一竿。秉持刚直本性,坚守清正品格,撑起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撑起一个个千山啼鴂、万物复苏的春天。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欲搁笔之时,天色已似漆墨,但我知道,在目力所不能及的前方,仍挺立着那一片苍翠的竹林。春既已来,东风雨露滋润下,明日必更添新笋。


[责任编辑:张振香,贾丰蔚(实习)]
之绘之千百年,还属郑板桥刻画的竹子形象最为成功,原因也在风骨,他人用笔墨描摹,而他用生命去勾勒与写作。“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透过竹叶横斜,仿佛能看到郑燮身影依稀。那日他再也无法忍受与贪官污吏合流,于是雇了三头小毛驴,一头自己骑上,一头让仆人骑着引路,一头装载书画,就此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