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理工学院学子赴上杭县开展“走进客家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实践活动
王建莹,邓海成,陈丽梅2023-08-31
字号:AAA
近日,福州理工学院“艺术赋能·沧海拾遗”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上杭县,将“党建引领+非遗文化+服务助农”模式作为团队重点任务,结合上杭县特色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活动,展现上杭非遗风采,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为传承非遗文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近日,福州理工学院“艺术赋能·沧海拾遗”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上杭县,将“党建引领+非遗文化+服务助农”模式作为团队重点任务,结合上杭县特色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活动,展现上杭非遗风采,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泮境乡稻田合影

行走支教之旅,探寻非遗底蕴

实践队成员来到泮境乡彩霞村,深入乡村课堂进行非遗知识宣讲,并组织了一些互动体验活动:“争做小小非遗传承人”知识问答环节、“画出我心中的非遗”等等。小朋友们踊跃参与,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课堂氛围热烈且活跃。

图为实践队成员为小朋友讲解绘画技巧

欢快的课堂教学过后,实践队邀请到闽西客家木偶戏的非遗传承人梁文荣、王炜元开展木偶戏非遗知识讲座和技艺展演教学,实践队成员与当地的小朋友们共同学习体验传统木偶拉线技巧、客家演唱类型等等,感受客家木偶戏的独特魅力。

图为非遗传承人讲述客家木偶戏的历史

同时,在泮境社工站及彩霞村委的帮助下,实践队成员还体验制作了非遗美食“艾叶粄”。采、洗、煮、和、包、蒸,一道道工序过后,美味的“艾叶粄”被端上餐桌,大朋友、小朋友齐聚一堂,共享美食奥秘。

图为做好的艾叶粄

客家木偶戏、艾叶粄,始于历史,千年传承,坚守匠心;当古老的非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熟悉的技艺,编织出未来的模样,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意义得以显现。实践队员通过亲身体验,真正走进非遗,感受老一辈传承人坚守一生的技艺。成员们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激发更多人对非遗的关注和热爱,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真正做到用心感受非遗,用行动保护非遗!

走进客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龙岩花生是闽西的独特风味食品。时方七月,万物峥嵘,正值花生种植和花生种子采收季,实践队成员深入农户家中,将晒干后的花生果实去壳,并挑选出表皮光滑,颗粒饱满的果实,用以留种。通过请教农户,实践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井然有序地播种花生。在采收花生种子阶段,实践队成员挥动遒劲有力的双臂,连根拔起成熟的花生,轻轻抖掉泥沙,摘取符合留种条件的果实,尽享收获之喜。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种花生

实践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做到支农助农。通过边看边学,体验了花生选种、播种、采收全过程,体会到客家文化丰富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有效推动了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寻访革命英雄,传承红色基因

上杭县元康村是一个集红色文化和革命教育于一体的三多村落。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化身为“实地走访员”,先后分别走访了伍洪祥故居、伍洪祥陈列馆,感悟伍洪祥在福建的战斗足迹,体会闽西儿女坚韧、勇敢的斗争精神。同时,实践队成员们还寻访了3名平均党龄超过52年的老党员,通过一个个革命故事,将主题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伍洪祥陈列馆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老党员合影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寻访革命英雄,这激励了实践队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一个乡村的发展,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乡村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福州理工学院“艺术赋能·沧海拾遗”暑期社会实践队此次实践活动增强了对客家文化、非遗传统的认识,传唱了红色故事,激活了乡村发展新动能。未来,我们将携手青年学生,继续推动上杭非遗文化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百花园中再现光彩,让“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红色美丽村庄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苏兰]
近日,福州理工学院“艺术赋能·沧海拾遗”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上杭县,将“党建引领+非遗文化+服务助农”模式作为团队重点任务,结合上杭县特色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活动,展现上杭非遗风采,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