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征程 | 东北林业大学以行动回答“教育强国,高校何为”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2023-08-23
字号:AAA
​ 在一年的时光流转中,我们见证了东北林业大学师生,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修身治学、树木树人,在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上担当作为,为推进东北振兴、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的贡献。东林人用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答卷。

在一年的时光流转中,我们见证了东北林业大学师生,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修身治学、树木树人,在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上担当作为,为推进东北振兴、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的贡献。

东林人用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答卷。


图片
探索践行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林业高等学校,东林始终把培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一年来,东北林业大学形成了从点到面、从理论到实践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有力促进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的养成,助力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抓住思政课的“关键点”,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心铸魂。学校抓住思政课这个主阵地,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生态文明专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融入生态文明相关章节。面对思维活跃的“00”后学生,通过体验式、沉浸式、行走式教学,把《生态文明实践》课堂搬到林场、操场、博物馆,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

图片

图片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沉浸式”读书班

图片

▲ 将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在思政课上,教师鼓励学生拍摄微电影、创作海报、开展知识竞赛等,让他们在创作中切实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生创作的讲述东林校友、全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经历的微电影《鹤魂薪火》获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一等奖。


图片

▲ 微电影《鹤魂薪火》剧照


打造系统化的“广覆盖”,全部专业课程蕴含生态文明元素。学校出台《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构建以生态类教学为主干、生态讲坛为依托、学生社团为支点、易班网为平台的“四维”教育体系。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概论”等32门生态类通识课,要求每名本科学生必须从中修读至少2学分的课程,形成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全覆盖。


图片

▲ 校长宋文龙讲授生态文明思政课


学校将“思政红”与“生态绿”耦合联动,探寻和挖掘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生态文明教育的切入点,构建“5+X+1”模式的思政元素矩阵,形成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5项通用思政元素,X项体现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和1项生态文明特色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教育新范式,打造覆盖全部专业的生态文明特色思政元素新格局。

找准实践课的“结合点”,深度融合生态文明和劳动教育。学校成立东林“勤耕”劳动教育工作室,将生态文明实践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充分发挥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森林博物馆等基地的育人功能,组织学生在林间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实践。2022年入学新生的第一堂大学实践课在学校生态基地完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 2022级新生、国际留学生在森林中上实践课


他们在森林中观察鸟类、学习植物知识,启迪对自然的认识,体验劳动的快乐。学校还将生态文明实践作为学生必修环节,要求学生修读不少于20学时。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博物馆讲解等活动,生态文明素养得到提升。


图片
▲ 东林学子走进生态博物馆触摸森林文化,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东林学生的生态思想、生态知识、生态技能在“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学校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号”创建,在生态文明探索、宣传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团队揭榜挂帅,示范带动广大师生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精神支撑。



图片

▲ 学校党委书记张志坤为“生态文明号”创建单位授旗


图片
砥砺守护绿水青山的“青春接力”

在塞罕坝成立之初,东林派出47名优秀学子,他们作为林场仅有的、接受过林业高等教育的精英,成为塞罕坝早期建设的骨干力量,参与、铸造了塞罕坝精神。新时代的东林师生不仅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而且接力传承塞罕坝精神。

发挥学科优势,阐释塞罕坝精神。学校充分发挥林业高校的学科优势,召开全国“践行塞罕坝精神”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农林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塞罕坝精神进行探讨交流,进一步厘清塞罕坝精神的体系框架、内部逻辑关系和贯穿其中的价值观。

学校成立“东北林业大学塞罕坝精神”研究会,围绕塞罕坝精神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时代价值、弘扬路径等开展研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立项课题40项,着力推出有理论说服力和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学习贯彻塞罕坝精神提供学理支撑。

开展广泛宣讲,弘扬塞罕坝精神。学校组建塞罕坝精神宣讲团,在校内外广泛宣传塞罕坝精神,激励更多人守护绿水青山。学校邀请在塞罕坝工作过的校友到母校座谈,与新时代的学生们回望那段峥嵘岁月。学校通过专题团日开展塞罕坝精神研学1425场,参与学生3.53万人次。展现前辈为祖国河山奉献青春的感人故事。迎新晚会、毕业晚会上的情景舞蹈《荒漠上的东林人》,感动着一代代新时代东林学子。


图片
▲ 各届校友欢聚一堂,畅谈塞罕坝精神
图片
▲ 学校师生到塞罕坝林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

▲ 情景舞蹈《荒漠上的东林人》精彩上演

图片
▲ 学生们共同创作《我们一起去坝上》原创话剧

图片
▲ 学校举行塞罕坝精神研究会金牌讲师大赛

图片
▲ 学校成立塞罕坝精神研究会


出台接力计划,传承塞罕坝精神。学校出台《东北林业大学“塞罕坝精神青年接力计划”》,引领东林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绿色使命,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每年5月是学校“塞罕坝精神学习月”,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影视作品展播、参加植树劳动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习、践行塞罕坝精神。学校开展“最美的青春”专项社会实践,每年有几百名学生赴塞罕坝调研寻访,近距离感悟塞罕坝三代人造林的历史壮举,自觉成为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



图片

图片
▲ 学校举行“坚守生态初心 传承东林精神”主题植树活动

图片

▲ 学生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实践


学校定期开展“塞罕坝精神先进集体”“塞罕坝精神先进个人”表彰评选,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图片
抓住打牢治学基础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东林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在修身治学、树木树人上不懈努力,营造尊重老师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成立修身书院,培养好老师。2022年10月,学校成立修身书院,坚持思想铸魂,理想信念修身;坚持价值引领,锤炼品格修身;突出党建引领,筑牢堡垒修身;发挥课堂育德,锤炼本领修身;选树优秀典型,榜样示范修身;开展法规教育,突出规则修身。修身书院成立以来,通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新教工入职培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实践等载体,以开展知识竞赛、实践研学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修身治学,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图片
▲ “修身书院”海外归国教师实践研学活动

图片

▲ 学校举行师德师风口袋书学习交流擂台赛


完善表彰体系,尊重好老师。学校健全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开展“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成栋奖”“成栋名师”的遴选表彰工作,通过对师德、立德树人、学术创新典型的遴选表彰,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校营造尊重好老师、争做好老师的浓厚氛围,引领教师队伍致力于修身治学、树木树人。

落实评价改革,激发内生力。学校结合新评审体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更有成就感、获得感。学校首次与新晋升高级职称人员签订聘期协议约定任务并进行考核,实现“岗位能上下,待遇可高低”,提升教师队伍的内生动力,激发工作热情。

图片
▲ 学校开展人才交流座谈会

图片

▲ 学校开展2023年职称评聘工作会议


图片
锚定对标祖国需要的“教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东林调整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瞄准国家需求组织科研攻关,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

优化学科结构,培养急需人才。学校出台《东北林业大学2023年学科专业体系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对现有学院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平台等进行调整,在原有工科类学院基础上,新组建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校主动响应国家战略,培育建设以碳中和为目标的交叉学科,并设置6个学术研究方向。2022年设置碳中和急需人才专项,已招收博士研究生37人。学校围绕智慧林业、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合成生物学三个领域方向,建设高水平专业集群,创新人才培养范式。
组织科研攻关,服务创新发展。学校立足林学、林业工程学科优势特色,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牵头成立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为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提供科技支撑。学校承担了东北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集成示范、黑土农田侵蚀阻控原理及水土保持措施效应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学校的“黑龙江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测算及空间格局分析”已完成黑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的测算,黑龙江省生态产品总值核算项目顺利结题,为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开发生态银行、建立“ “两山”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提供基础数据。学校初步建成东北亚保护动物监测平台、昆虫多样性标本平台和东北亚维管植物名录,填补了我国东北亚维管植物多样性数据库的空白。


图片
▲ 学校牵头成立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图片

▲ 学校成立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加强校企合作,助力东北振兴。2022年7月10日,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结束之后,东林与黑龙江省12个地市政府和有关企业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实现市校市企携手合作,共同服务龙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图片

▲ 东林与黑龙江省12个地市政府和有关企业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


一年来学校围绕各地市及企业需求共建创新平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乡村振兴,把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学校与黑龙江省内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同243项,签订在本省转让或许可的科技成果合同13项,用科技成果服务龙江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在齐齐哈尔市制定“高校+政府+企业+农户”四方联动的经营模式,以农林复合生态循环经济为驱动,打造“生态+经济+人才”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学校针对大庆地区苏打盐碱地退化面积大的难题,提出加强灌草结合技术改良的建议,助力生态修复。学校科技团队助力伊春中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从亏损9000余万元到2022年盈利3000余万元。学校课题组的木糖高效提取以及玉米芯综合高附加值利用项目在鹤岗市转化合作。学校的“刺五加优良种源选育和繁育技术”有效解决了龙江刺五加生物产业资源瓶颈问题。学校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下属林业局积极对接,达成科技支撑服务9项。学校依托自身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助力泰来县一举摘掉了34年的贫困县帽子,并在乡村振兴阶段帮扶力度不减、责任不懈,与泰来县签署《东林-泰来校县联建发展林下复合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协议》《东林-泰来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等,推动泰来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图片

▲ 东林-泰来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签约揭牌仪式


为了引导更多优秀人才留在龙江,学校开展“支林”计划,选派优秀推免生深入基层林区工作,解决林区人才紧缺的困境。黑龙江省副省长孙东生表示,东林服务地方的实际行动,为全省高校做了示范,市校企的深度合作不仅激发了龙江人才活力,也实现了优势互补,为推动龙江全方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了贡献。



图片

▲ 2022年6月14日,我校首届54名“支林计划”学子出征


图片

▲ 2023年6月20日,学校举行首届支林学生工作汇报暨第二届支林计划出征仪式,78名学生奔赴基层,为筑牢国家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作为林业高等学校,东北林业大学将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责任,久久为功、扎实工作,培养生态文明的实践者、推动者,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东林力量。


图片


[责任编辑:陈勇克]
​ 在一年的时光流转中,我们见证了东北林业大学师生,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修身治学、树木树人,在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屏障上担当作为,为推进东北振兴、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的贡献。东林人用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