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荐书
抬头向上,永不低头—《命运》
中国新闻网 李凤杰2022-12-13
字号:AAA
再烂的活法,也算活法。 再烂的活法,日子也是会过去的。那时候我看不见,后来一 回首,那时间一刀刀真真切切刻在我们身上。


0      1 作品简介    

《命运》是中国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22年9月。

《命运》以《皮囊》核心人物阿太跌宕百年的传奇人生为主线,串联起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与时代浮沉。《命运》突破了小说创作的定法,将历史压缩至个体生命的局部、生命的褶皱中,表现了鲜活生动的闽南风土人情,作品以点带面,不仅是阿太个人命运的展现,更是闽南乃至福建土地上爱拼敢赢的人民集体精神的展现。

     
     
0      2 作者介绍    

蔡崇达,198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石镇,当代作家,“读懂中国”非虚构创作中心主任;已出版散文集《皮囊》、长篇小说《命运》;作品曾获“《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等。

     


     
0      3 个人感悟    

《命运》以九十九岁的阿太一生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小说中的阿太,原型正是蔡崇达母亲的外婆。


一个人的生活故事,所有人的命运颂歌


出生于福建小渔村的阿太,15岁时被预言命里“无子无孙无儿送终”。为了改写这个命运,她做了一个女性所能做的全部努力,包括孕育子女、收养孩子,与艰难且无常的生活抗争,将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一首“命运交响曲”。蔡崇达说,这是阿太与命运相处、和解,最终“生下”命运的故事。


分享活动现场,蔡崇达表示,这部作品起心动念于三年前,也是对当时自己生命中遇到的诸多命题——故乡与远方、理想与现实等等的回答。“家乡蕴藏着许多宝贵的生命秩序、精神秩序,它会带给我们坚定的力量。”


“读懂中国”文学院秘书长、诗人欧亚评价称,这是蔡崇达对“向死而生”的另一种诠释。“如果我在青春时代读了这本书,也许我的很多选择和努力会更释然和勇敢。”他感慨道。


蔡崇达认为,永远不要低估一个老人的力量。如阿太一般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们已经“趟”过了自己的命运,也同样可以陪伴后代“趟”过他们的命运。


在蔡崇达看来,文学具有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就是“回应孤独”。当你不理解自己、也表达不出自己、更没法让他人明白自己时,文学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沟通他人,让人们互相陪伴、互相拥抱。


小说中的阿太、阿妹、杨万柳……无一不在命运的洪流中笃定前行。“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陪大家好好地活着。”蔡崇达对在场读者说。用过去的故事治愈当下的人,这也许就是命运交响曲最振聋发聩的回音。


调动文字的千军万马,通往心底的真诚


继处女作《皮囊》之后,时隔八年,长篇小说《命运》才与读者们见面。蔡崇达直言,创作《命运》的过程确实并不容易。


16万字篇幅的《命运》中,开篇约占7000字,蔡崇达却写了足足27个版本,各个版本都写了近万字。谈及如此艰难的起笔,蔡崇达坦言,推动这条命运的厚重河流淌起来并非易事。“《命运》不是我来讲故事给你听,而是诉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他把小说创作比作构筑大楼,与传统小说不同的是,构筑《命运》这座大楼的钢筋水泥不是矛盾冲突,而是情感结点和人心命题,串联起具有人类共性的几十个人生命题。“长篇小说不需要用故事去娱乐读者,而是要呼唤出人心最深处无法表达的真诚。”


“这是一部关于‘底部’的书。”在《命运》的序言中,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写道,《命运》终是关于“根”的,耐心的、千回百转的讲述,是一次远行——向着我们的根、向着我们精神的故乡和远方。


       

   


     


我知道了,人心里真的有一片海,一直在翻滚着,而自己的 魂灵如果没有一个重重的东西去压住——类似于压舱石的东西, 只要某一刻某一个小小的情绪的浪过来,魂灵就会被这么打翻, 沉入那海底去了。

     



[责任编辑:秦嘉旭(实习) 杨虹 刘鹏]
再烂的活法,也算活法。 再烂的活法,日子也是会过去的。那时候我看不见,后来一 回首,那时间一刀刀真真切切刻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