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心理育人案例
一棵“含羞草”的春天 ——一名社交恐惧症学生案例分析与解决
原创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吴焕琴2023-05-05
字号:AAA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如何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又如何给予他(她)们恰当的帮助呢?

一、案例概述

小彤(化名)自新生入学军训开始,我就发现她有点“与众不同”。朴素的穿着,拎个大水杯,表情一直木然的,看不到喜怒哀乐的变化,好像周围的一切影响不到她的情绪。总是一个人静静的要么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的坐着,要么干点自己的事情,不和周围同学沟通交流。看着旁边说说笑笑的其他学生,她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我和她说话,她也显得有点紧张、局促不安,低头不看我。自那时起,小彤“孤独”的影子就扎根在我的心里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从她的舍友反馈得知她在宿舍也是不与舍友一起活动,喊她一起她也会拒绝。她总是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去教室,一个人回宿舍,一个人去打热水好像也没看到她去洗过澡……经常是一个人默不作声地钻在床帷帐里,也看不到她在干什么,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小彤的自我存在方式。我与小彤的几次聊天了解到她父母没有固定工作,自由职业,时间上比较忙,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两个人性格脾气自小就不太一样,父母更喜欢姐姐多一点,家庭关系紧张在校园里我也经常看到小彤,就会特别注意观察她,一个人拎着水杯默默走在便道上,眼睛看向脚的方向,偶尔抬头看一下前面的路,就又低头看脚下,不看路上的学生也不看校园的景色。默默无言、独来独往的她成了大学校园里同学眼中有点奇怪的“独行侠”和“隐形人”。小彤自小自卑、内怯,极度不自信,有着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内心也很抵触,就像一棵“含羞草”,害怕与外界接触,一接触就关闭自我,一接触就开启自我保护模式。

二、案例分析

  案例定性:这是一起由性格原因导致的社交恐惧症案例。

案例中的小彤由于性格极度内向、敏感,不主动与人交往,拒绝她人的邀请,内心过于自卑导致严重缺乏自信,继而产生社交恐惧症,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整合信息总结小彤的性格形成原因,首先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生长环境对她的影响。对父母的给予的爱没有得到满足,她心中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没有姐姐好,紧张的家庭关系也影响了她对外界的期许和看法,产生自卑和抗拒心理一直伴随长大的过程中,导致越来越自卑、敏感,最后干脆自我封闭。家长又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长发展,错过了最佳引导时机,缺失了爱的陪伴。其次,中学阶段学习紧张,家庭和学校都没有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导致这种自卑、不自信的境况延续到了大学。

入学时我就发现了这棵“含羞草”,作为辅导员有责任去关爱和帮助每一个需要爱护的学生。像小彤这样如果不及时干预和引导,任由她的境况继续发展下去,可想而知,她的学业、她的大学生活、她的未来就业、她将来的生活势必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13623121.jpg

三、解决方案

(一)运用“感恩教育”欣赏自我

感恩教育是通过感性的形式切身感受体味来自父母、他人、自己和社会的“恩”,以理性的方式感知来自于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恩”。既要正视正面,也要正视负面,在感“恩”的过程中逐渐健全自我人格,形成积极良好的心态。同时学会爱家庭,爱父母,爱朋友,爱社会,同时也爱自己、欣赏自己。

小彤性格的形成首要归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解决办法首先从家庭方面入手。我多次约小彤在小花园长廊聊天,引导她主动聊父母对自己成长的付出和关爱,给她讲父母奔波生活很忙很累,他们表达的方式比较简单和含蓄,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深沉的、毋庸置疑的,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同样的。由于他们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像教育家那样专业,常常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要,引导小彤不要胡思乱想,不要过于敏感地去想问题,尝试着去理解父母,多体会日常生活中来自父母的那些点点滴滴的爱。比如父母养育之恩,每天的一日三餐、对自己学业的大力支持,提供经济支持等等。父母的爱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引导她想自己这些年努力学习专业和文化所经历的艰辛、挫折和失败,也正是这些所谓“痛苦”的经历,才要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要感恩这些“痛苦”,感恩自己,欣赏自己。感恩当年努力奋斗的自己成就了现在上大学的自己,自己不比别人差,自己和身边的同学们一样优秀!我逐步引导小彤要养成多以感恩的心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尝试着去关爱父母、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另一方面,我与家长多次沟通了该生在校的状况,家长表示不清楚为啥孩子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可能孩子太敏感,自己想的太多,还比较执拗。也承认确实忙于生计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情感的需要,没有顾虑到孩子的感受,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也没有及时加以引导等。我与家长达成共识,家长每周和孩子联系几次,问问学习和生活,多给予情感上的补偿,让孩子能更多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利用节假日,抽出时间多做一些增进亲子关系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多参与父母的生计,看着父母的辛苦工作她也就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对待姐妹两个时要让小彤能感受到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让姐姐也参与进来多多开导和帮助小彤,一起共建温馨的家庭氛围等。一段时间后的小彤脸上有了柔和的笑容,与同学说话也多了起来,她封闭的心门在逐渐打开。

(二)运用“罗森塔尔心理效应”激发自我

罗森塔尔心理效应”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也称为“期待效应”。就是日常中对学生的爱的一种情感表现,通过欣赏赞许的言行给予学生一定的期望,通过隐形暗示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激发自我,从而变得更加自信、自我肯定和积极主动。

小彤虽说性格孤僻,独来独往融入不到群体当中,但是,她上课早来晚走,学习认真,作业按时完成,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在宿舍、在班级从不影响别人,很注意遵守纪律。我经常去教室,每一次都会有意表扬小彤一下,比如:到的好早啊,桌面很整洁啊,书法写的非常有气势……小彤反馈的话虽然不多,但是逐渐地没有了最初的紧张和局促不安的神态。我单独约见小彤舍友,给大家讲她性格是有点偏内向和敏感一些,其实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同而已,所以大家不要用好坏来评价。就像百花园中的百花一样,各不相同。正是百花不相同,百花园才各显特色,百花园才会万紫千红、五彩斑斓。她自卑、不自信、敏感,大家首先不要把她看做一个异样的人,尽量用自然的方式与她相处,注意在宿舍里说话的语气、方式,尽量不要提到与性格相关的词汇和话题,比如内向、孤僻、心理有病……多给予她帮助,多给予她鼓励和夸赞,消除她的恐惧感,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感觉到和她人相处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可以经常性的讲给小彤听:“吴老师今天又夸你了,说你……做到可好呢,还让我们向你学习呢。”宿舍这几名同学性格脾气都比较好,团结友爱,其中有团支书。我特别叮嘱团支书和宿舍长,要在宿舍里多带动小彤,多关注小彤的情绪状态,多关心她,多和她说话聊天、分享食物、一起做点事等。团支书和宿舍长也会随时找我汇报小彤的近况。逐渐地小彤在宿舍和舍友互动也多了起来,她的床帷帐有时也会打开挂起来,不再总是保持放下封闭的状态。小彤打开的心门逐渐在接纳自己的同时也在接纳他人,在逐渐消除恐惧、增强自信的过程中不断开启激发自我的模式。

(三)运用“激励教育”突破自我

激励教育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内驱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达到增强自信心的教育过程。

为了让小彤从自己的小世界走出来,融入到班集体,我继续坚持和小彤经常性的谈话聊天,聊人生,聊家庭,聊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从思想上激励她、鼓励她,引导她走出小我,走进集体、社会这个大我。我利用团支部要准备组织开展生活会这个机遇,准备让小彤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下自我,这样同学们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她。站在前面去讲对于刚入学时的小彤来说难上难,那时的她内怯、恐惧和极不自信。经过了这一段时间小彤有了一些进步,我要乘胜追击再推她一把,希望她能突破这次自我挑战。我找到小彤,告诉她准备组织生活会,每个人都要站到前面去讲,总结自己,评价自己,然后大家评议。小彤犹豫了,几天来一直在自我思想斗争。我继续鼓励、激励她,舍友也一起鼓励她,最后思考了许久后终于同意上台了。那一天,我在台下看着台上的小彤,虽说还有些许羞怯,但是她讲的很真实,很大胆,还感谢了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同学们都给予了长久、热烈的掌声。我很激动,为小彤的进步高兴,为她能突破自我的心理障碍而高兴。最让我欣慰的是她没有一直低头说话,而是抬头看着台下的同学和老师在讲,时而低头自我调整一下。她战胜了自我,突破了自我!后来团支书非常真诚地告诉我:“老师,您知道吗?那次小彤上台讲的太棒了,真没想到她能讲的那么好。现在的她和和刚入学时相比变化真的非常大。”小彤是幸运的,遇到了好舍友,遇到了优秀的团支书和宿舍长,大家很包容她,给予了小彤很大的帮助和关爱。在小彤突破自我的转变中同寝室舍友的激励和帮助功不可没!此后,在开班会,团日活动、作业讲评等集体活动时,小彤主动参与的也多了起来,她不再是以前那个一直站在边缘做观众“不合群”的小彤了。

此外,我还通过微信向小彤推送一些陶冶心灵、激发青春奋斗的文章,让她在被文章感动中领悟道理、感悟人生哲理,通过阅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经验与启示

1.关爱与陪伴是一剂良药

关爱是温暖人心的良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关爱和陪伴可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关爱和陪伴可以温暖岁月,帮助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家庭中,父母陪伴着孩子的成长;在学校,老师陪伴着学生的成长。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不间断地关爱和陪伴着小彤,用真心、爱心、耐心温暖着小彤,鼓励着小彤,帮助小彤逐渐打开自我封闭的心门,从欣赏自我,到突破自我,最终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

2.充分发挥朋辈的互助力量

班委和舍友作为小彤的朋辈,在她激发自我、突破自我的改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和小彤学习、生活在一起,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给予了小彤关爱和鼓励,这对小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年龄相仿,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的相似性让她们能够更加容易的交流和沟通,被朋辈的接纳和认可是走出“自我”的关键,充分发挥朋辈力量的作用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家校联合共育促进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联合家庭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心理的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本案例中,小彤性格的形成原因离不开原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及时联合家长介入疏导是小彤改变自我的关键。

4.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功能

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教育功能为广大学生服务。通过新媒体向学生推送励志、榜样、奋斗、逐梦等陶冶心灵、激扬青春的网络美文或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新媒体作品的时候获得人生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顺利毕业后的小彤找到了一份教书法的工作,每个教师节小彤都会发来节日问候:“吴老师,节日快乐!”看到摆脱社交恐惧、越来越自信的小彤我也非常欣慰,祝福她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当初那棵自卑内怯、恐惧社交的“含羞草”已经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责任编辑:心理实习生1(实习),刘鹏,杨虹]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如何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又如何给予他(她)们恰当的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