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图
野菜节如约而至——和晋中信息学院共赴春日之约
晋中信息学院 张艳花 团委宣传部2025-04-23
4月19日-4月21日,食品与环境学院联合无边书院举办野菜节活动。同学们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激发创意,拥抱健康。

4月19日-4月21日,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联合无边书院举办的野菜节活动如期开展。这场以“自然·健康·实践”为主题的春日盛宴,将田野探索、知识科普与创意烹饪深度结合,为师生打造了一堂走出教室、扎根大地的沉浸式课堂。

图为装野菜的竹篮。

图为菜挖野菜工具陈列。

图为学生参与知识问答。

启幕明志绘蓝图 寓教于乐授真知

4月19日,阳光和煦,清风徐徐,野菜节在郭杰院长的致辞中活力开场!郭院长强调:“野菜节是专业教育与劳动实践的桥梁,更是生态教育的鲜活课堂。”戴铭成老师以一堂“野菜图鉴”公开课点燃热情——从荠菜的锯齿叶缘、蒲公英的伞状花序,到香椿芽的独特风味,用趣味科学揭开野菜的奥秘。常佳老师则现场示范采挖技巧,叮嘱“一铲一土总关情”,从“安全采挖”到“生态保护”,细致叮嘱实践细节,为活动注入责任底色。

图为郭杰院长开幕致辞。

竞答解锁野菜谜校园寻春觅野趣

快问快答环节,同学们化身“野菜特工”,面对“蒲公英的种子如何远行?”“荠菜的叶缘为何锯齿?”等问题,抢答声此起彼伏。随着戴铭成老师一声“行动!”,校园秒变“野菜探秘基地”。师生手持工具俯身拨开草丛——“看!荠菜的锯齿叶缘是天然防伪标志!”张丹老师举起蒲公英的伞状花序:“这‘小降落伞’藏着自然传播的智慧!”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穿梭于教学楼后的草坪、图书馆旁的花坛,仔细寻找藏在绿意中的野菜踪迹,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探索自然的热情。

图为师生一起种野菜身影。

俯身田垄采春味 协作共谱劳动诗

次日,晨光初绽,师生们便奔赴美宝山庄。田野间,小组分工默契——有人轻拨草叶,指尖划过荠菜的锯齿边缘;有人高举图鉴,紧盯车前草的脉络纹理;还有人半跪在地,沿香椿芽的根部小心下铲,像解开自然的谜题。泥土沾满指缝,汗水沁透衣背,同学们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化为实战指南,在泥土与青草香中,品出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原来,每一口野菜的清香,都藏着弯腰的虔诚与协作的智慧。


图为志愿者在田地锄草。

野菜盈筐踏歌行 笑谈春风满载归

中午时分,各小组提着“战利品”凯旋。同学们纷纷进行展示,榆钱鲜嫩翠绿、车前肥厚多汁、香椿芽醇香四溢,每一份成果都凝聚着同学们细致观察与辛勤付出。大家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辨认野菜的窍门、田间趣事,欢声笑语间,知识与经验在交流中传递,劳动的喜悦在春光中蔓延。

灶火燃情烹野趣 舌尖绽放春日诗

4月21日,无边厨房首次亮相,化身“野菜灵感实验室”。同学们将麦蒿、蒲公英、苦菜、车前草……这些绿意盎然的战利品变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绿野清欢”凉拌车前草,脆嫩叶片裹上蒜香醋汁,一口咬下,仿佛嚼碎了整片草甸的春光;“金穗迎春”麦蒿炒蛋,金黄与翠绿碰撞,锅气升腾中溢出田野的蓬勃生机。更有小组脑洞大开,将蒲公英根焙炒成茶,取名“大地回甘”,轻抿一口,苦涩后泛起的清甜恰似劳动的余韵。同学们围坐分食,筷子与笑声交错,有人咂嘴回味:“原来野菜的‘野’,是自由生长的浪漫!”

图为学生处理采摘的菜品。 

图为本次活动所需食材。 党培榕 供图

图为学生品尝野菜美食场景。 

图为野菜节活动集体合影留念。 

草帽搁浅春光里 耕耘心田种秋实

当草帽收起,小铲洗净,这场野味之旅已悄然定格成记忆胶片。那些深深浅浅的印记却开始发芽——是俯身时,指尖划过荠菜锯齿叶缘的颤栗;是挖出完整蒲公英根系时,同伴击掌欢呼的声浪;是灶台前,看着香椿芽在热油中蜷缩成春天的形状,鼻尖泛起的酸涩。同学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体验劳动,激发创意,拥抱健康。原来最美的课堂,不在围墙之内,而在春风野绿之间。未来,同学们将带着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对健康的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晋中信息学院  党培榕 供图)

[通讯员:党培榕]
[指导教师:孙希梁 ]
[责任编辑:晋中信息学院团委]
4月19日-4月21日,食品与环境学院联合无边书院举办野菜节活动。同学们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激发创意,拥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