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图
你好,我是圣地580,欢迎走进我的故事!
延安大学 吕楠楠 彭玲 姚睿欣2025-04-09
青砖红瓦,红色圣地。时间在这里留下历史的印记,精神之火仍生生不息,青衿学子在这里扎根,共同攀登梦想的高峰。

走入圣地路580号,去邂逅一座拥有80年历史的红色校园。

青砖石瓦的教学楼掩映在苍翠的松柏间,

阳光透过“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的标语晒在石板路上,

每走一步都叩响延安精神的时代回音。


校门篇:时光的入口        

杨家岭校区校门斑驳厚重,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晨光掠过,微风轻抚,

我们循着岁月的年轮,共筑“延安大学人”记忆的航标。

校门前的合影与毕业照

是青春写给岁月的书签。


窑洞广场镌刻黄土的记忆      

层层黄土砌成的窑洞,

是无数个初来延安大学的热血青年梦想起航之地。

“立身为公,学以致用”是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深情告白。

这里的每一孔窑洞都是历史的眼睛,

凝望着一批批学子带着青春与理想,

扎根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微信图片_20250409180647.jpg

(校园景貌 图片来源于延安大学)

穿越时空的对话        

杨家岭校史馆内,

泛黄的老照片与斑驳的文物静默陈列,

如同时光胶囊般定格着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当参观者穿越时空长廊,指尖划过玻璃展柜的刹那,

历史脉搏在光影交织中跃动,

精神基因在图文并茂间流转,

最终完成从认知到共鸣、由表及里的延安大学精神巡礼。

组图三:校史馆2.jpg

延安大学人的“典藏阁”      

杨家岭校区图书馆,

静静伫立在文汇山下,

如墨色书匣静卧于文汇山麓。

青衿学子于此间伏案疾书、探赜索隐,

自习室长明不熄的灯火晕染过无数个晨昏,

默默见证笔尖耕耘出的累累硕果。

微信图片_20250409180609.jpg

青春的交响与共鸣        

你是路遥文学馆的一名讲解员,

讲述着“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的故事”,

先生枕着延安大学书香长眠,

这座“精神摇篮”的每块砖瓦都浸润着先生风骨,

也激励着万千延安大学学子破浪前行。

微信图片_20250409180655.jpg

(动情讲解 图片来源于延安大学)

青春广场

杨家岭的先锋广场,

以金属线条勾勒青春热血,

舞动的学子雕像手托日月,

象征“敢换新天”的豪情。

广场上的先贤雕像,致敬革命英雄,

彰显延安大学初心,书写最浪漫的传承。

微信图片_20250409180627.jpg

光影中的教学楼        

敷仁楼静卧于杨家岭的晨霭中,

砖墙斑驳却温厚,

周扬楼沐浴在杨家岭的日光中,

晨曦园中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看台上的年轮与朝阳      

杨家岭校区的塑胶跑道环抱着山色,

我们常常踏着月色这里跑过三、五公里。

运动盛会的起跑哨响起,

看台上迸发的声浪与跑道上的热忱共振,

我们以沸腾的呐喊为每一位逆风疾驰的身影注入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409180616.jpg

兰蕙齐芳        

兰蕙园中的青石小凳,

常有学子捧卷而读,

或沉思,或论学,或闲谈。

那些在青石纹路里发生的往事,

早已凝结成晶莹的露珠,

嵌在时光的记忆里。

微信图片_20250409180604.jpg

(青石小苑 图片来源于延安大学)

实验室的足迹      

你在理论课上全神贯注,

用双手画出人体的结构和器官,

在试验台上探索生命的真知,

用扎实的理论和实验功底在黄土地上攀登科研高峰。

微信图片_20250409180637.jpg

桃花依旧笑春风        

延河潺潺,

当杨家岭的春风拂过生机勃勃的校园,

玉兰无声绽放,如从寒冬走来的素雪,

洁白无瑕,又带着一抹鲜艳的红,

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文汇山两侧,春风带着桃花的芬芳,

让忙碌的校园停下脚步,为之驻足。

微信图片_20250409180632.jpg

(春日剪影 图片来源于延安大学)

站立在杨家岭的校园内,

此刻晚风送来隐隐的歌声,

那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校歌正在体育馆内排练:

“霞光辉耀,红旗飘扬,同学们齐声欢唱...”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天涯海角相隔多远,

“圣地580”这里会始终为延大人标注好归途的方向。


摄影:杨  雯 邓肖怡 廖佳怡

编辑:杨晨旭 曹玄义 刘菁涵 王  晶

责编:郑  悦

审核:杨醒思




圣地印象红色校园延安精神
[通讯员:洪艳]
[指导教师:张咪咪]
[责任编辑:延安大学]
青砖红瓦,红色圣地。时间在这里留下历史的印记,精神之火仍生生不息,青衿学子在这里扎根,共同攀登梦想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