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以资助行,医惠安民”三下乡实践队于7月9日奔赴泉州市惠安县开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实践队将活动对象聚焦于即将步入大学的青年人以及身处弱势的老年人,以“爱心助学,温情助老”为主线开展实践活动。
刘分江老师和实践队队员刘文萍与学生家长交流 许煜荣摄
资助政策普及,为梦想插上翅膀
7月10日,实践队按照计划与指导老师刘分江共同抵达靖江村、海门村便民服务中心,并与靖江村主任陈聪明、海门村书记刘伟达取得联系,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深入贫困学生家庭,为学生及其家长详细解读国家资助政策。在宣传过程中,队员们侧重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及高校开设的“绿色通道 ”举措,以此来减轻家长对于高昂学费的担忧。在交谈过程中,队员们察觉到某些家长对于孩子生活费用获取的忧虑,便以学校设立的勤工岗位以及丰厚的奖助学金来宽慰家长们。实践队队员们还通过分享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经验,鼓励各位大学新生勇敢追梦,并在大学期间以优异的成绩力争各类奖助学金。
实践队队员们为贫困家庭的现状感到担忧,但也同样为贫困学子的少年担当感到宽慰。带队老师刘分江在看到利用暑期打工以贴补家用的少年时,拍着少年的肩膀有感而发:“不要害怕现在生活的苦难,老师相信,在社会资助政策的帮助下,在你自己的努力拼搏中,家庭情况会越来越好的。” 少年坚定地点了点头。
实践队队长李夷然在科普讲座结束后为老人送上基本生活用品 景诗璋摄
入户拜访慰问,增添老人幸福感
青年人与老年人都是社会所重点关注的群体,在7月10日的资助政策入户宣传行程结束后,实践队于7月11日跟随村委会工作人员侯梅香等人,来到低保户家庭看望老人。其中有一户家庭给实践队队员们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儿子的早逝和丈夫的离去,让年迈的阿婆和她的孙子相依为命,老人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无劳动能力,年纪尚小的孙子仍然在读书,所以家中没有经济来源,每月仅靠一千多的低保补助金生活。队员们感同身受其间的苦楚,但令人庆幸的是,老人的身体尚还康健。老人对实践队的拜访表示感谢,朴实真诚的笑脸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
实践队入户拜访老人群体,送出了牛奶等营养品,同时,也收获了老年人的真诚回馈。青年们积极学习闽南话与老人拉近距离,老人们也说起了拗口的普通话以示感谢;青年们走入老人的家,传递关怀与爱;老人们也走出家门,目送青年们的离开。有一位阿婆提着茶壶为队员们倒茶解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笑着说:“我们惠安的老人家都很热情好客的。”队员们手握温暖的茶杯,都表示赞同。
实践队队长李夷然向当地高龄老人讲解脑卒中的识别与预防知识 许煜荣摄
脑卒中知识普及,让健康更简单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脑卒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对老人进行脑卒中识别与预防知识的讲解极为必要。语言是阻碍知识从年轻人过渡到老年人的障碍,所以实践队队长李夷然作为一名惠安当地人,在脑卒中知识讲座召开的前一天,不断练习,将PPT中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便于老人理解的话语,在讲座中与老人们分享。讲座后,在队员们分发生活用品包的过程中,队员与老人们亲切交谈,老人们都表示听明白了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其中有一位大爷特地上前来和队员们说:“看到你们年轻人来关心我们,我们都感觉很开心。”
实践队走入老人群体,更深刻地看见了老人所面临的困境。在队员们搜集老人们的反馈意见时,有一位奶奶用闽南话说:“平常想从手机里学东西,但是都听不懂在说什么,今天上课用闽南话,很好。”这句话让队员们深感辛酸。队长李夷然宽慰老人道:“以后我们有机会的话会多多举办此类活动,谢谢阿婆。”
在这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队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资助行,医惠安民”的初心。虽然实践队所办的活动并不大型,但是却切切实实地帮助到了一部分的贫困学子与老人。指导老师刘分江鼓励队员们说“只要我们一直在关爱与奉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就可以结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也可以让我们的行动普惠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