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三时,安徽师范大学“敬文讲坛”2024年第二场于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正式开讲,特邀胡传志教授作为主讲人,带领安徽师大的学子们“诗话芜湖”,畅谈芜湖历史文化。
本次特邀的胡传志教授,历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客座教授,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身为文学博士的他,在芜湖有着长达四十年的生活工作经历,对于芜湖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特色深有研究。胡教授对此称:“十年前,我便做过关于芜湖历史文化的讲座,今天很荣幸受到敬文图书馆的邀请,能给我们本校的学生,也谈一谈我们芜湖当地的文化。”
山水多奇踪
芜湖临江,谈芜湖,便不得不谈芜湖的秀丽山水。在此次讲座中,胡教授首先以芜湖的“五山三湖两河”引申开来,谈论古时文人曾在芜湖所留下的文韵风墨。在提到天门山时,胡教授详谈了李白。开元十二年(724),李白自四川顺江而下,到达芜湖,发现两大“奇踪”,一是长江突然九十度转向,由大江东去变为大江北上;二是天门山一分为二,成为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如同大开的天门在迎接他这位大诗人。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辞采飞扬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此后,李白又曾多次到访芜湖,作下过不少诗篇。
李白曾在天门山写下许多诗歌(安徽师范大学 张洁 提供)
神山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后,现已经成为融雕塑、健身、山水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园。胡教授介绍,陶渊明曾过芜湖作下《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民风近无怀”,便是说芜湖的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田园似乐园
第二部分中,胡教授深情赞美了芜湖的丰美水土和古时的田园风情,并释出了古代文人对芜湖的赞誉。唐代刘秩的《过芜湖》曾道:“百里芜湖县,封侯自汉朝。荻林秋带雨,沙浦晚生潮。近海鱼盐富,濒淮粟麦饶。相逢白头叟,击壤颂唐尧。”,杨万里也曾为芜湖作下一组诗歌,赞美芜湖的繁荣富庶……此类众多,难以穷尽,通过胡教授对诗文的深入讲解,同学们对古时芜湖的农耕文化有了全新的了解与认识。
江山留胜迹
自然风景之后,便是人文风光,在历史上,芜湖的人文建筑也多被诗人歌咏。距芜湖江北大龙湾的江滩几百米之遥,有一座古老而破败的寺庙——蟂矶庙,现在叫蛟矶庙,黄庭坚、张孝祥、周必大、陆游等数以百计的诗人都曾登临游览。在赭山上,有抗日名将、革命烈士、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墓,宛敏灏教授回到安徽师范大学之后,还写下过两首怀念戴安澜的诗词。在提到戴安澜时,胡教授希望同学们能够不忘历史,铭记那些曾为了民族安危而英勇牺牲英雄。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胡教授态度和蔼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其中,在被问到对于保护芜湖的历史文化的看法时,胡教授表示:“历史资源对于当代的文化发展大有裨益,我们要古为今用,但这个‘用’是一个过程,需要盘活资源,思想解放,从而保护、发扬优秀历史文化。”
同学提出关于芜湖古文化的问题(安徽师范大学 张洁 提供)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在代代传承接替中,芜湖历史文化也将不断地被发掘出新的价值。希望通过此次的文化讲座,安徽师大的学子们能对自己所处的芜湖,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未来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走入传承优秀文化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