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灵驿站  |  心理知识
面具之下,那个内心深处的自己,你把它藏在了哪里?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默瑞·斯丹2022-01-18
所有人都相同,但每个个体又是独一无二的,这似乎是一个悖论。然而,这并不值得推敲,因为它们指向的是两种不同的水平


    心理学超越了所有的国界与文化界限,涵盖了全人类。无论是出生在中国的你,还是居住在瑞士的我,我们的心理结构和功能要素都是相似的。

    我们的外表可能看起来不同,文化态度可能也不太一样,但是我们的基本心理结构和动力部分是一样的。

    人们之所以会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大家对独特性的需求。这是人类自恋的产物,这使得我们强调差异性,牺牲同质性。人类学倾向于强调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心理学则关注心灵的普遍层面。

    “心灵地图”(作者默瑞·斯丹的代表作之一是《荣格的心灵地图》)是关于我们是如何相同的,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尽管每一个个体皆以独一无二的方式来体验这一领域,但我们共享同样的地图。

所有人都相同,但每个个体又是独一无二的,这似乎是一个悖论。然而,这并不值得推敲,因为它们指向的是两种不同的水平。

    这就好像我们生活在同样的房子里,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所居住的房子的体验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从结构和客观水平上来看,我们是一样的,但是从存在和主观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又是不同的。

    即使我们在结构和基因上有着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不同于他人的灵魂,比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及叔叔阿姨之间(在基因上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每个人却都有其独特性)

    在《心灵地图:人格面具》这本书中,我们谈到了人格的普遍方面,称其为“人格面具”。每个人都有人格面具,因为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这是我们适应周遭社会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年轻人被赋予了一个需要他们适应的人格面具的角色,它是年轻人进入社会的部分启蒙。人格面具需要适应家庭和社会所赋予的形象,且在我们的一生中,它都比较稳定。

    无论你是王子还是穷光蛋,都在这个人格面具之下。人格面具把人们置于不同的社会分类中,将其分成男人或女人,贵族或庶民,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等。

    但在当今社会,人格面具的形成通常趋于个体化,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人们不得不去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人格面具,这个面具要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表达出他们当下的个性。

    此外,当个人需求改变且人格走向成熟时,人格面具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对于过去而言,当今世界,人们对人格面具的管理要求更高,且更为复杂。

    创造人格面具有很多种方法,比如,你可以通过选择某种外在修饰来表现,如,穿衣打扮、发型、珠宝、纹身、化妆品、香水等;也可以通过你交往的朋友圈、所处的行业、加入的粉丝群体等来表现;

还可以通过你的行为或你与他人相处时所展示的形象来表现。

    但是当你独处时,人格面具并不能告诉你“我是谁”,而且人格面具也绝不是你的全部。

人格面具是表象,在表象背后有一个有着更多面向与特征的复杂人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或“灵魂”。“心灵地图”展示的是一片范围更大也更为复杂的领域。

    有时候,人格面具能够更为深刻地揭示出我们是谁,但有时候,它会隐藏我们的感受和情绪。

    对中国的读者来说,人格面具有着悠久而重要的文化历史。一个文化的人格面具是数代人提炼和调整的结果,它可能会在世代更迭中逐渐发生改变,但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却很难觉察到这一点。

    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些改变加速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它们,人格面具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们生活在地球村,如今的穿着风格等渐渐趋于一种全球化的形象了。

    比如,防弹少年团(韩国男子演唱组合,曾与Murray Stein合作发布专辑《心灵地图之人格面具》)就有着一个全球化品牌式的人格面具,不管是在纽约、首尔或东京,还是在洛杉矶,伦敦,圣保罗和巴黎,防弹少年团的成员都受到人们的喜欢和仰慕。

    他们具有普遍的吸引力,是因为他们发展出了一个不限于特定文化或区域,能够很好地适应今日全球化社会的人格面具。通过帮助人们对他们灵魂的复杂性变得意识化,心理学得以为现代生活做出贡献。

    我们要认识到,作为个体,我们不仅仅是人格面具,不仅仅是自我、阴影和阿尼玛/阿尼姆斯。灵魂是这些部分的总和。

    尽管灵魂的一些部分在我们中间是相似的,然而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它们,以及通过它们体验生活的方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与众不同的。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是20世纪最著名的英国诗人之一。他在诗中写道:

“每只猫都有三个名字:第一个名字人人皆知,第二个名字亲朋了解,第三个只有猫自己知道。当猫独坐远眺时,它在做什么呢?它是在对只有猫自己知道的非凡的,独一无二的,仍旧对其他人隐藏的神秘名字进行冥想。”


    作为人类,我们也有三个名字:第一个所有人都知道,它是公共场合下的人格面具;第二个只有你的好友和家人知道,它是较为私密的人格面具;第三个则只有你自己知道,它体现的是你内心深处的那部分自己。

    你知道你隐秘的名字吗,那个非凡的、独一无二的、只属于你的名字?这个名字远在家人和社会给予你其他名字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是你不应丢弃和遗忘的名字。

    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如何找到它呢?

    珍宝难寻,自性化的终极目标是找到它,宣称它,且无论人格面具如何变化,都始终坚持这个名字。同时,我们也希望,“心灵地图”既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个体性的珍贵,同时也能意识到,我们与其他文化和世界其他地域的人的亲缘关系。


    (本文摘自《心灵地图之人格面具:我们的多重面孔》序言部分,默瑞•斯坦,伦纳德•科鲁兹,史蒂夫•布塞尔著,喀戎出版社,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市;经作者授权刊出)


[责任编辑:杨虹]
所有人都相同,但每个个体又是独一无二的,这似乎是一个悖论。然而,这并不值得推敲,因为它们指向的是两种不同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