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当进入一个人生的新阶段时,就要学会与生命中的一些人告别:我们将会与年少时的朋友渐行渐远,也似乎慢慢从呼朋引伴变成了形单影只。当人生的进度条不断向终点拉去,成长似乎变成了一个学会告别的过程。如今越来越成熟的我们也渐渐明白孤独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
图为独自一人背书的女孩(安徽师范大学邹璐提供)
有人曾经说笑讲到如何在大学校园里判断学生到底是几年级?判断依据很容易:看看那位同学身边到底站了几个人。如果是几位同学一起走,那就是大一年级;如果是两个人一起走,那就是大二;而一个人走自然就是大三。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是也从侧面证明了成长其实也是一个习惯孤独的过程。
有些人认为自己深受孤独的折磨,慢慢变的消极,慢慢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内心里只有无边的孤寂。但是等到自己渐渐习惯后,却发现,孤独是人生常态,同时也明白它能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曾经我也有这样一段时光,离家百里,来到陌生的城市,没有熟悉的朋友,同时由于自己慢热的性格,与寝室初识的同学并不相熟,只能自己天天独行于教室和寝室之间。我与孤独也由两看相弃变成了相互依靠。我不再费尽心力去交往那些“不属于我”的朋友,而是选择以书为伴,在书中与那些立体的人物进行灵魂交往。
余华老师说过:“我不再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我们在孤独的状态下与自我沟通,从自己走向自己,让自己变成自己最好的朋友。
那我们怎么与孤独更好的相处呢?
(一)孤独并不等于无聊。我们只要相信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生活,接受了一个人的设定之后,保持好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也通过阅读占据独处的时光,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状态。
(二)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通过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来充实我们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我们可以在放学过后,漫步在夕阳下的校园,感受阳光的温暖,并与猫咪相互陪伴。或是参加几个社团,让自己全面发展。
(三)远离碎片化信息源。
很多人处在孤单状态时喜欢刷短视频来打发时间,但是等到看完后关掉才感觉内心十分空虚,孤独的感觉更甚,并且会感觉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们要远离诱因,找到一个替代活动,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充实,孤独的感觉也会慢慢消失。
图为落单但是在歌唱的鸟儿(安徽师范大学邹璐提供)
庄子曾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变成最好的自己,与自己为伴,与自己为友,享受孤独,乐观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