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高校心理资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原创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巴晓娜2021-11-08
字号:AAA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高校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状如何,如何创新使用这一机制呢

2.jpg

    一、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让大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主进行心理调节,同时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更加正确地认识心理咨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求助,从而更好的将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释放,及时将学生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强化其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不单需要培养自身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学习和社会工作关系处理、人际交往能力、恋爱问题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自身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水平,更多的是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一旦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而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来进行咨询,从而获得更好的帮助与引导。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虽然表面上看他们的生理机能已经发育成熟,但是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容易产生各种困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为他们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还能够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配合,也需要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webp.jpg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国家与社会想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经济水平与发展程度的高低,而是人才的储备,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是未来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要承担起未来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弱,甚至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在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和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给予了大学生过多的责任,他们要面对求职就业、专业学习和未来人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承受不住压力,致使大学生轻生数量连年上长,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自控力。过于依赖游戏与小说的虚拟世界,对学习丧失兴趣;二、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很多学生沉溺在网络中,不愿进行人际交往,进而产生了封闭心理;三、情绪管理能力差,喜怒无常,容易产生抑郁心理;四、就业心理困惑。在就业时急功近利,忽视了基础能力的培养,存在侥幸心理;五、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后往往选择逃避。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正逐渐下降,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一些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开设上没有良好落实,缺少专业的课程讲师进行授课,许多授课教师都是由其他教师兼任,甚至有一些院校没有建立心理咨询室。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与咨询师都是由思想政治教师兼任,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由于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所以心理疏导的作用十分有限。

在我国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与家长更注重升学率与成绩,学生将考上重点大学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但是教学模式却十分落后。在学生的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自控力,很难抵抗各种诱惑进而出现厌学的现象。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强化心理教育,但是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过于专业化,虽然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与技能要领,但却导致整个学习过程缺乏乐趣,让学生对于课程产生反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4.webp.jpg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

    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确保大环境的心理健康。其次,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并将其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德育、传统文化和成才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发泄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咨询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一对一的解答疑惑,及时有效的帮助到他们。在开设活动之前,学校也可以设置专门场地以及教师来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2.构建学校家庭一体化,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于教师和家长而言,要构建出一种和谐统一的中介系统与平等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相互合作分担责任,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利用家长会、互联网等手段将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学计划、内容和方法等与家长交流,并将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汇报给家长,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家庭而言,在建设和谐民主家庭气氛的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去,了解学校、教师及子女的状况,并针对相关情况提出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想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要保证家庭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相互支持与配合,构建更加和谐的氛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个主体的相互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在高校的工作中需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工作,高效的家校沟通可以让家长有意识的关注学生成长,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将其进行及时的解决,有效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利用新生开学报到的机会进行宣传,并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向家长说明虽然学生进入了大学,但是还需要面临更加多样化的问题,提醒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经常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3.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

辅导员应该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路径。第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全面普及,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更加正确的认识,进而主动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心理调节;第二步:通过活动来训练学生的相关技能,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接的获得心理活动的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第三步:开展个体心理咨询,鼓励学生勇敢求助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辅导员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同时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的平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感觉,让他们可以更自信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心理越健康、人格越健全的大学生往往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辅导员而言,对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做到“预防为主,解决为辅”,对心理问题程度较轻,症状持续时间短,损害也较轻的学生,通过心理教育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回归常态。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始终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支持与关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让大学生成为自己生活和学习的领导者。


[责任编辑:杨虹]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高校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状如何,如何创新使用这一机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