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高校心理资讯
偏执型人格学生的情感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原创 滨州学院 董志强2021-10-12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当今高校在注重学生学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因素等原因的多重影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学生由心理引发的问题日益增多。当今高校注重学生学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这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案例简介

案例参考滨州学院某学生,学生某,女,来自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入学后,她与同宿舍同学关系紧张,经多次调解,仍无法与舍友缓和关系,之后办理了走读手续,母亲来校陪读。大三下学期,她谈了男朋友,同为本学院学生,两人相处时间不长,男方因她过于敏感、多疑,提出分手,于是她不依不饶,多次纠缠男方及其家长和舍友,甚至威胁对方。大四上学期末,她与另一名男生确立男女朋友关系,但她依旧是我行我素,一个月后,男生提出分手,她仍是不依不饶,通过报警、人身威胁等方式逼迫男生复合。

在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学校与双方家长密切沟通,经过艰难的思想教育及多方协调,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化解了矛盾,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升级。

    二、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由个人心理问题导致的情感危机事件,处理的关键在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学生孙某性格偏执,并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在遇到情感危机时,她偏执于自己在两人交往过程中的付出,过分看重对方曾对自己的承诺,感情上过于依赖对方,以至于让对方感到过于敏感、“黏人”,当对方提出分手或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便会想方设法逼迫、报复对方。因此,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把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作为首要突破口,通过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朋辈帮扶等途径综合解决。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效果

(一)倾听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学生遇到问题时,因经验不足,或是心理问题的作用下,常常会出现较为极端的行为。这时,作为辅导员要慎重选择谈话方式,从关心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贴心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案例中,我在较为安静的“心理工作室”与学生金某多次谈心谈话,倾听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事情的详细经过,深挖她内心深处的症结,帮助她分析问题,解开心理困惑,引导她逐渐接受正确的情感观,消除心理偏见。

(二)争取家长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都与双方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总是第一时间赶赴学校,与进行了多次、充分的沟通交流。我详细了解在家及入学之前的情况,与家长共同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同时,家长也积极联系相关机构,带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从专业角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三)保持长期连续关注和关心,防止反复。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定期谈心谈话,每周至少见面交流一次,了解近期有关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疏导心理困惑,不断强化心理辅导的效果。 

(四)通过老师、家长、同学共同努力,随着心理疏导持续深入现实帮助的跟进,处理效果令人满意,她逐渐摆脱了心理困扰,卸下了思想包袱,专心学习、备战考研,回到了正确的生活、学习轨道。

    四、案例启示 

近年来,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呈上升趋势,由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引发的学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案例逐渐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事件干预也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该坚持一项原则,健全两种机制,运用三种方法,具体来讲:

(一)坚持一项原则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心理问题的发展过程也是长期的,但心理问题一旦爆发,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危机事件,甚至会出现人身伤亡事件。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中,要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发现心理困惑,及时排解;出现危机苗头,及时干预;明确心理疾病,及时治疗。

(二)健全两种机制

一是健全心理问题排查和重点关注学生机制。要制定详细的排查方案,通过问卷定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普查同时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及时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谈心谈话长效机制,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特色活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机制。制定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人员培训,建立信息反馈渠道,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出现危机事件,确保能快速反应,及时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三)运用三种方法

一是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生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与重点关注学生定期谈心谈话,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建立自上而下的“网格化—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宿舍心理守护员、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辅导站三级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

二是多方协同。发动全员共同做工作,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倍加关心关注、关爱,做到老师、家长、同学、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合力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困惑中一步步走出,拥抱崭新的生活。

三是长期关注。找出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心理问题学生走出困境,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努力,也可能会出现不断反复的情况。 因此,需要对心理问题学生给予长期的关心、关注和帮扶,必要时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寻求咨询帮助,在问题严重时,及时送医治疗。 

五、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如何及时、精确发现心理问题学生

发现心理问题学生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的基础,如何及时、精确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尤为重要。排查心理问题学生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心理健康筛查的工具,一般是采用UPI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该问卷是为了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是当前国内高校应用最广泛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工具。但在实践过程中,问卷普查结果会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比如,做过类似问卷或者有过心理咨询经验的学生会故意躲避一些敏感问题,从而造成“假阴性”;有的学生可能将过去某一时间点的心理状态作为了选择依据,从而造成了“假阳性”。因此,对于“假阳性”的学生,以UPI问卷结果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存在误差,必须要配合回访面谈,进一步确定学生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假阴性”的学生则很难及时发现。

    发现心理问题学生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日常观察,或者是通过本人、同学、老师和心理工作人员的反馈,这种方法能够发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但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情况,存在不及时性。

(二)如何重塑性格

    性格的形成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受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一旦形成便比较稳定,想要重塑性格也是比较困难的。案例中,学生性格中存在偏执性,她对于自己的心理状况认识不清,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在外界的帮助下,别人的指导也很难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当自己认识到问题是,也很难让自己走出困境。

u=2606663176,2521009600&fm=26&fmt=auto&gp=0.jpg

[责任编辑:杨虹]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当今高校在注重学生学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