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心理育人案例
浅谈大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河北科技大学 邢一璐2023-12-25
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问题给予相应的措施是培养综合性现代化人才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中指出,要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可以说心理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需要及时进行疏通和引导,这和科学的体育运动是分不开的,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问题给予相应的措施是培养综合性现代化人才的必经之路。

一、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意义及关系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康健的身体,是进行大学学习的本钱和基础,另一个是内心的平和是进行大学学习的保障和桥梁。对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要做到两手都要硬,两者都要抓,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推动我国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从纵深来看,体育运动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大学生能否成为人才和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1.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对身体健康的注重也越来越高,体育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首选。长期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体质锻炼与水平提高,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获得良好的精神面貌。随着我国“体育强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大学体育运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也开始多元化起来。  

2.心理健康的科学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健康是幸福的前提与保障,但是我们往往重视身体的健康,从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之所以这种健康观就是片面的,是因为其将人体的生理与心理功能这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了割裂。随着当代社会环境的发展变迁,大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其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3.两者之间的关系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以更加积极的面貌和心态迎接大学生活,从而避免出现极端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作为保障,又可以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1)互为前提。正如上文所说,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是互为前提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担负着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既需要有一个康健的身体,又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精魂,所以需要加强体育运动锻炼与心理健康引导双重保障,两者互为前提。(2)相互促进。体育运动可以促使大学生通过锻炼身体获得健康地发展,从而促进心理朝着健康的发展发展,可以说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变得更加开朗、积极向上后,更愿意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通过体育运动去充实自我和拓展交友圈,在慢慢地交流沟通中,原有的心理水平慢慢获得了提高。可以说两者是相互促进的。(3)不可分割。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传统的健康观重视的身体的健康,但是割裂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这本来为一体的整体,所以是不科学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既需要通过体育运动去获得身体的康健,又需要时刻关注心理的健康,而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

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会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综合起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主要由个体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身体因素。

1.个体因素

这里的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许多大学生在大学里面临着诸多压力,学业上的课业与生活上的社交,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学生性格开朗但心胸不开阔,有的学生性情暴躁,情绪过于激动,这些都会为以后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隐患。

2.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和压力也会增多,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富裕的情况下造成的安逸享乐,外界的诱惑力比较大,网络的兴起,使得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视频APP,价值观有所欠缺,这些社会因素都可能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居住地环境等。大学生以往居住地与大学生所在地语言、文化、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从这点进行出发,大学生需要提升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

三、科学的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科学的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是有积极作用的,科学的体育运动是保障身体健康的主要手段,又是保障心理健康的良好方式和行为。科学的体育运动可以产生健康的意识和行为,而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又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总的来说,我们要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保持科学的体育运动。

1.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个良好的心理是以康健的身体状况为前提的,尤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而健康的身体是需要通过体育运动获得和保持的。从实践证明可以得知,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够让大学生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使学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为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的体育运动与一般地身体运动相比是不同的,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去看,都是不一样的。从内容上看,科学的体育运动是进行合理规划了的,结合了大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从形式上看,科学的体育运动形式多样,既可以是运动锻炼形式的,又可以是竞技比赛形式的,推动学生心理的发展。

2.推动意识的发展提高

众所周知,大学的体育运动基本上都是群体性、竞技性地活动,一方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提升体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赛意识,让他们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在这种自我意识地推动与催促下,会让大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与认知,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得自己能够不断发展成才,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每个人独有的特质象征,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尤其是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很多大学生都无法适应压力,经不起打击,遇到一点困难就会出现心理障碍,这是需要正视和强化的。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激烈以及竞技的特点,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他们的本领,磨砺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培养坚持不懈、勇于吃苦的精神作风,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长期的科学运动裨益无穷,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降低应激的情绪

反应情绪对人的心理影响是一个长期直接的反应,据数据实践证明,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健康极易出现问题,而情绪长期处于放松状态,可以保持比较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说情绪参与到了人的所有活动中,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科学的体育活动能够直接给人带来轻松和喜悦,降低人的紧张和不安,从而起到调节人的情绪,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因此,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可以尽量避免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进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的健康。

四、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联动起来的有效途径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科学的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提高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何将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联动起来,变成了我们的题中之义,作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出发。

1.加强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旨在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生过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中要进行灵活筛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社团实践中面临的压力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学,让学生能够及时疏导自我心理,调整自己的心态。

2.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无论是在体育运动教学中,还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作用,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样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状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3.多样性与多选择性相结合

现代素质教育强调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就要坚持教学方式方法上多样性与多选择性相结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例如在体育运动教学上,我们可以结合时下最流行的元素开展街舞班、武术班等,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我们可以开设心理讲座、心理学选修课等,让学生在多样性与多选择性中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运动应该作为一种文化氛围被广泛渲染和熏陶,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因此,学校应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好的运动保障,让所有在校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运动,体验运动的魅力。体育运动相较于传统的体育运动,竞技性更强,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引导和规划,让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保护自我,从而拓宽学生健康知识面,让他们在趣味中学习,积累平时忽略的小知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会对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刘鹏,杨虹]
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问题给予相应的措施是培养综合性现代化人才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