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小A,家境优越,父母十分溺爱。由于校内同学性别比例悬殊,便选择了“网恋”的方式。随后网恋对象突然提出分手,断绝与小A的一切联系。小A不能接受,情绪上出现躁狂、抑郁双相症状,行为上出现嗜睡、逃课等情况。
二、案例分析与处理
1.案例分析
通过了解,小A的主要问题如下:
(1)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认为恋爱是等价交换,付出金钱就应该得到感情,并把爱情看做生活的全部,认知上出现偏差。
(2)挫折承受能力差。家人溺爱,没受过太大挫折,一旦遭遇失败就容易一蹶不振。
2.案例处理
(1)收集资料,找准症结,稳定情绪。
早期主要运用“人本治疗模式”,通过倾听、同感、共情等技术的运用,为他提供安全的宣泄不良情绪的空间来稳定情绪。
(2)尊重理解,积极关注,改变认知
在充分了解小A的情况后,给予尊重与理解,引导他破除偏激的恋爱观,理解“网恋”的虚拟性和风险性,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消除歪曲认知及非适应性行为,减轻失恋情绪。
(3)家校沟通,双管齐下,及时止损
与小A父母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学生家长客观全面地了解事实,同时也更进一步了解小A以及家长的诉求。最终小A前女友同意在双方家长陪同下再与小A当面沟通一次。
(4)积极评价,重拾信心,走出阴霾
再次对小A进行谈心谈话,以鼓励为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对恋爱应有的的态度,化伤痛为动力,重新启航。
三、总结与反思
1.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进行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干预时要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当下面临的困境,才能将危险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2.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要将思政教育糅合进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所以辅导员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政治素养,春风化雨地实现育人目标。
3.加强家校联系,强化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管理学生数量多,情况复杂,同时由于立场不同,与学生家长合作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干预的过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的支持、配合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