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心理育人案例
用“心”交流,用“爱”沟通 ——非暴力沟通下学生矛盾案例分析
原创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吴焕琴2023-06-26
针对学生间矛盾,辅导员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调解,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心”交流,用“爱的语言”沟通。

一、案例概述

A,女,大二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优异。大一学期末专业分方向后班级进行重新调整,A通过公开班委竞选担任团支书职务,工作方面积极主动。某日,A心情沮丧来到办公室找我,说工作做不下去了,不想干了,并哭了起来。我首先对小A进行安抚,待小A情绪缓和后详细询问了具体事由。小A诉说心中苦闷,同班隔壁宿舍B不支持她的工作,多次在班级群里带节奏回怼、营造敌对氛围。在组织团日活动时当全班同学斥责她,态度非常不友好,让她下不来台,严重影响自己在班级中的威信,心理很难受。B所在宿舍的同学还支持B的言行不配合工作,团支书的工作难以做下去了。小A还拿出手机把班群内的对话记录给我看。小B,大一时曾任团支书,因为学习成绩不太好自己主动放弃再竞选班委。我找来小B了解情况,小B直接说同学们都不喜欢小A,没有私下个人矛盾,主要是工作能力较差,开展活动思考不周到,通知不到位,集体活动小A作为主要负责人晚到等。上学期疫情期间做核酸时她所在宿舍整体迟到被批评,感觉是小A专门针对她们宿舍打的小报告等。

二、案例分析

案例定性:该案例反映的是班级内宿舍间矛盾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班级同学有矛盾,不利于班级团结,不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学生和学生干部有矛盾,不利于班干部在班级内开展工作,不利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如果不及时解决学生矛盾,势必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影响班团建设的发展等。

三、解决方案

1.整合信息,理顺问题关键点

    要解决该案例中学生间人际关系问题,首先要通过向小A、小B、其他班委和学生多方了解情况,整合所有信息理顺问题的关键点。一要理清A和B彼此存在的问题;二要化解两个学生之间的矛盾;三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学会运用非暴力沟通,改变同学间不良相处模式,停止班级内的“内耗”行为,团结合作,达到共赢;四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问题点分析:

1)思想意识淡化,消极处理问题

B,大一时担任班内团支书,小A为普通同学;小A,大二时担任班内团支书,小B没有任职。角色互换,小B心理落差大,心理存在不平衡,产生消极敌对情绪。小A,作为团支书行为表现方面有优越感,工作经验欠缺,组织和协调能力不足,几次组织活动相关工作考虑不周到,缺乏魄力,有时故意逃避小B她们宿舍,消极处理问题。比如:团日活动前团旗没有借到,相关工作没有准备好,导致同学们等待时间过长,学生心中有怨言;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没有提前讲清楚,到了现场不知道具体干什么;有些通知没有及时传达给小B所在宿舍等。

2)缺乏团结意识,采用暴力沟通

B,对于小A的任职班委看不惯,鄙视小A的工作能力;自己所在宿舍被批评,把过错归为小A的责任,逃避自身问题。在大一时担任团支书一年,虽然工作不是特别出色,但有一些团内工作经验。作为“前辈”、同班同学,作为朋辈力量应当主动帮助小A,向她传授经验、提供帮助来支持她的工作。但是,事实上她反而在班群公开带头嘲讽、反击,造成不良带动和影响,采用暴力沟通的方式平衡内心的落差和不满情绪;不能换位思考,自我为中心,对错不明,是非不分,班集体意识淡薄。采用暴力沟通的方式处理问题极不利于班团建设。小A,作为团支书传达通知缺乏语言艺术,未意识到自身工作能力和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采用消极的方式逃避问题。

2.非暴力沟通,对应策略施引导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的沟通方式,注重倾听对方的需要和感受,通过尊重和理解对方的观点,达到沟通双方共同的目标。这种沟通方式能够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针对小A和小B的问题,我分别让两人不带有评价地客观陈述事实,真实表达内心感受、需要和诉求,在过程中循序渐进对应策略施加引导,主要是在思想上引导二人通过积极的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小B对小A两三次的工作因考虑不周到导致出现问题就定性为她总是这样。我引导小B:“这几次活动是疫情放开后刚组织开展的线下活动。如果包容地想:多组织几次有了经验就会越来越好了,那样会是怎样的结果?”继续引导小B:“你们是一个班集体,你在大一学年做团支书有一些经验,如果作为“前辈”、作为同学选择帮助小A,结果又会怎样?”“如果不在群内公开化带头发生语言冲突,而是改为私下沟通,那样的结果会怎样?”“如果你作为团支书,其他同学像你这样在班群和你相对,你的感受会怎么样?”小B逐渐由开始的“理直气壮”的气势转为低下头沉默不语,观察到小B的表情有了一些变化后继续引导她说出假设后的结果。通过步步引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最终小B表态,承认自己思考问题不够理智,行为欠妥,没有顾及小A的感受,没考虑在班群公开敌对所造成的影响,没考虑班集体的团结,并表示以后不再出现同样的行为,也会帮助和支持小A的工作,并表示会带动本宿舍成员一起为建设先进班集体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我引导小A:“小B为啥有意见,看一下你自己发的通知内容,是否包含了同学们需要知道的信息?活动内容没有提前告知大家,让大部分学生到了现场不知道干啥,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想?”“你和小B在班内职务上角色进行了转换,换位思考下小B的感受。如果对方工作存在如你工作中出现的那些问题,你的感受是什么?会不会有不满情绪?”“在班群发通知如果改变一下语言表达方式,让大家能感受到你在积极为大家考虑,能感受到你在为班级服务,那样的结果会怎样?”“虽说作为班级的团支书,但是本职是学生,和大家同等,学生干部工作职责是为班级服务,不是高高在上的一种姿态。”我步步引导该生追根溯源自身问题点,学会放低姿态,可以多向B请教经验,寻求她的帮助;引导A提高思想站位,提高服务意识,多总结活动经验,逐渐提高自身组织策划、协调执行能力等。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们要多和我沟通,在班团建设方面我会提供更多的指导。最终两人通过非暴力沟通,彼此都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一段时间后,两人关系相处融洽,在班群类似冲突没有再发生,小A还高兴地向我汇报班内组织活动的情况,没有了以前愁眉苦展的状态。

后来我组织小A、小B她们班一起规划班级目标,整理汇总班级材料向学部提交申请,在大二下学期荣获院级“先进班集体”和院级“先进团支部”等荣誉。她们班还一起制作PPT,撰写申报材料,参加了学院的“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联评等。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班团活动等帮助学生养成非暴力沟通的良好习惯。在一起努力、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们的改变和进步,还有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经验与启示

1.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细微捕捉学生问题点

高校学生思想稳定是保障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辅导员要多渠道、多形式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群体学习和生活状态,敏锐观察、细微捕捉学生中隐含的问题点。及时对症分析,策略化解。既做到日常的防患于未然,也要及时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学生间、宿舍间、班级内部、学生干部队伍中已经发生的个体或群体问题。保障学生思想稳定、信念坚定,促进学生在团结互助中成长成才,为复兴民族大任培养“四有”青年,为复兴民族大任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2.引导学生非暴力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融入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理论,“客观观察不评论,倾听感受表需要,明确目的诉请求,寻求策略来调解”。通过四个策略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真实表达内心感受和需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主动;引导学生向上向好,回归正规;引导学生学会用“爱的语言”,情感沟通;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包容;引导学生走出暴力沟通的“恶性循环”,学会运用非暴力沟通,营造“爱的漩涡”;引导学生化解矛盾,帮助学生消除敌对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集体关系。

3.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高度

    青年学生因自身品德修养不高,思想认知、道德品行偏离了正规,对待人和事就会发生偏移,不平衡的心态就会发生,不理智的行为就会出现。因此,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品德教育,加强班团品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高度。当今世界科技、网络发达,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便捷,不乏有敌对思潮、负面信息、不良社会现象等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冲击和影响,所以高校做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正面教育、正面宣传的作用,引导学生学真理、懂法律、守规则、辨是非,做一个品德高尚、诚实守信、文明守礼、理智理性的人。

4.加强集体意识教育,提高班级凝聚力

青年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多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个人利益最大化。甚至有个别学生没有班集体观念,集体活动不愿参加,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影响了自己的自由时间等。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先进班集体的朋辈引领、班团集体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班团间的专业比赛、运动比赛、集体游戏等多种活动,加强集体意识教育,推动学生群体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在一次次团队合作中共同分享集体努力带来的荣誉感,加强班集体意识,不断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5.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     

学生干部队伍是班级的带头人,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强大是保障班团建设良好发展的强力抓手。辅导员可以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学生干部主题班会、优秀学生干部朋辈引领、活动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教育。在磨炼中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高度,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和执行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心理实习生1(实习),刘鹏,杨虹]
针对学生间矛盾,辅导员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调解,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心”交流,用“爱的语言”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