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心理育人案例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和思考
原创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吕小君 孙宁 赫秀红2023-03-31
针对心理问题的发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身的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已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如何预防或者是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纷纷成立了相关科室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身的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文将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由于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加重。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学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已经超过20%,其中,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给学生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

二、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学会调节情绪,掌握正确的心理应对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新时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况,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大学生,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自我管理,尊重他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案例】小赵(化名),父母长期在两地工作。该生从小比较要强,高中时期学业压力大,又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曾一度情绪低落,有极端行为。高考后情绪有所好转,入大学以来,军训期间主动担任班级负责人,后积极竞选班委、校学生会自律委员会干事,在做班级负责人时,该生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但是说话有些不太注意方式方法,与同学们关系一般,在班级竞选中所得票数中等,鉴于其前期工作表现和个人强烈想做班委意向,经过多方考虑决定他做常务班长相对适合,主要负责班级管理基本事务。

该生入校以来积极参与班级工作,也积极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把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安排的比较满,晚上睡觉比较晚,据学生本人反馈是失眠睡不着。除此外,学生暂无其他异常表现,但在开学初的心理测评中发现本人高中时有轻生行为,大学开学初有轻生想法。当得知这样的测评结果时,心理咨询中心也及时与该生约谈,了解他目前的状况,得到的反馈是先与家长沟通,互通消息;对待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建议不要在学生面前重复问,以免让学生一遍遍回忆,愈合的伤疤一次次被揭开。

【问题的本质】通过本案例可以得出小赵同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往极端行为和念头;二是人际沟通与交流不畅,三是个人内源性焦虑。

【解决思路】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默默关注学生状态,不去揭学生的伤疤;2.指导学生柔和言语沟通,鼓励他多与同学及家长互动;3.引导学生调整个人计划,适当放慢自己的速度;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实施方案】

1.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微信和电话及时与小赵父母,特别是其妈妈保持联系,互通消息。    

2.借助班干部及同学的力量,构建帮扶系统。通过与班级干部和寝室成员的沟通了解小赵的状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鼓励他多与同学们互动。

3.引导学生做好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学业情况和个人自身情况,制定可实施、可操作性目标,提高其学习、工作效率,帮助其提升个人成就感。

4.引导学生定期运动,通过运动强身健体,转移焦虑情绪,并通过运动结交志同道合的伙伴,更好地与同学们融入一体。

【案例启示1.针对有过往极端行为的学生,过往是他们的经历,我们更多地是应该关注他当下的状况,而非让他处于过去一遍遍的回忆中,伤疤一次次被揭开。2.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给他们讲道理,在信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扶。3.与家长协同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状态,尽可能做到信息互通,以免疏忽学生某一点的情绪变化,导致不良后果。

三、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得不说,近几年以来,特别是自疫情三年以来,社会性的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迷茫、无助、焦虑、烦躁常常让我们心神不宁,寝食难安。特别是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受复杂化、情绪化、多变化、社会化负能量的影响,不断侵蚀着我们大学生的每一颗脆弱的神经。由此我也得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新时代的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等问题外,还出现了网络成瘾、游戏成瘾、情感问题、性别认同问题等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复杂化。二是心理问题呈现年轻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年龄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刚进入大学就出现了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闭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三是心理问题呈现普遍化。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不仅是少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是大部分学生都面临心理问题,这种普遍化的趋势使得学校和社会都需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四是心理问题呈现个性化。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每个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有其独特性,需要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学校和社会需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呈现多样化、年轻化、普遍化和个性化等方面。学校和社会需要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

通过多年的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的了解,对大学生知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有所掌握,本人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归纳如下。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十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则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5、未来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为应该对未来进行及早的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可是自己是规划在哪里呢?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缺乏动力,自己的长处短处何在?要怎样发展?该走那条路等问题是他们甚为苦恼。主观方面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

五、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我们的经验和方法应该因时、因人、因事

2022年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基于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一文显示,集3641份有效大学生调查问卷,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总计14.69%出现负性情绪(含抑郁、焦虑、压力等症状),11.04%出现抑郁症状,10.49%出现焦虑症状,4.9%出现压力症状;34.19%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于抑郁症状的发生,男大学生是女大学生的0.755倍;而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和PTSD的保护因素。针对以上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和经验。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心理咨询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或宣传月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宣传活动,如讲座、宣传栏、宣传片等,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4.加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校可以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5.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6.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课程设置、活动组织等,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针对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学校和社会需要采取全方位、个性化的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写在最后的话

培养人才是每个高等院校的历史责任,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桥头堡。我们必须要牢牢守住大学这个第一阵线,只有做到普及好该普及的心理安全知识,做好每个学校内部的心理健康安全体系,以最完美的姿态去面对当今这道“心理健康困扰”的“洪流”。

在以往二十年包括21世纪之前,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责任编辑:刘鹏,杨虹]
针对心理问题的发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自身的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