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  |  心理育人  |  心理育人案例
后疫情时期一例成功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原创 聊城大学 曹晖2022-01-20
2021年国庆期间某学院一名大一女生A目睹了自己的好友B因不明原因从楼上跳下,当即身亡,这一事件使A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波动

u=353393100,207773347&fm=26&fmt=auto.jpg 

一、 案例背景与概述

2019年底,暴发新冠疫情,疫情形势异常严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心理危机事件频发。2021年国庆期间某学院一名女生A目睹了自己的好友B因不明原因从楼上跳下,当即身亡,这一事件使A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波动和压力,超出她心理应对能力的极限,出现厌食、自残、自杀念头。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发现她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后立即上报学院专职心理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学生朋辈辅导员、A的室友、A的父母及A本人的沟通和交流后,初步判断其心理问题是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创伤所引发的心理应激反应。知情意协调统一,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对自己的处境与症状感到难受,有自知力。出现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一)事件的突发性

    A和B在高中是同窗好友,事发之前,B还告诉A,她的父母出差了,今天回家,而就在她的父母快到小区的时候,B却从小区的顶楼跳下,这一切恰好被楼下的A看见,加上目睹B父母崩溃情绪状况,瞬间打破了A内心的平衡,心理上出现了紊乱,出现了诸如恐惧、压抑等负面情绪。

(二)以往经历的影响

    A称疫情期间看了很多不幸感染者的死亡事例,深感生命的脆弱,加上这次B父母得知情况后悲伤情绪的渲染,使其内心无法释然。其次A在自己童年时期有过类似经历,自此变得非常胆小,加上这次她目睹了好友遗体的面容,当时双眼还未闭上,心理一下子就失衡了。

(三)原因的不明确性

据A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高三下半年他们居家隔离,线上学习,那段日子很煎熬,但是她们相互安慰,好不容易走进了象牙塔,为什么偏偏在此时了却了生命?想不通她为何如此过激,但作为好友她深深的自责、内疚,这加重了她的负面情绪。

u=1623962106,406326996&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g

    三、解决思路

近期目标:实施心理干预,平稳过渡危机,激发生活勇气和信心,确保监管安全;巩固干预效果,积极融入环境,完善社会支持,较好适应改造生活。

远期目标: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依据A出现心理创伤的情况分析,本案例的危机干预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件发生当时1—3天左右,属于应激阶段,迅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建立良好工作同盟,明确危机问题,对其危险性及身心状态进行综合评估,防止再出现自伤、伤人、自杀和攻击性行为;干预过程中,充分表达关心、积极、中立的助人态度使其感受到温暖,从而打破孤寂感和绝望感

第二阶段,事件发生2、3天后—1周左右,此时要指导当事人应对出现的问题,鼓励其寻求帮助,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促使心灵重建。与A达成自我安全口头承诺协议,保障生命安全。落实好包夹和管控,保障安全;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危机阶段教育谈话由校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干预小组民警专人负责,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多在生活给予关心,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冷静思考,避免不良刺激。

第三阶段,事件发生1~2周—1~2个月,引导A认识并了解自己易于逃避的惯有模式;重新建构负性事件,激发改变的动力。对自杀进行重新解读和建构帮助当事人A建立内在的稳定性,积极地把创伤经历整合到新生活中来。

第四阶段,事件发生2~3个月之后一段很长时间,关注由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防止出现PTSD。

33.png

    四、实施过程

围绕这一思路,具体实施办法是:

第一阶段抓住危机干预的黄金时间

学生朋辈辅导员上报当天(事后第1天),学院心理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并主动联系A,关切的问及感受,A自称情绪异常悲痛,茶饭不思,一度想追随B而去,问问她“为什么”,专职心理辅导员真诚的表示共情,并安抚她:承认事件的影响;引导她正常饮食,积极调整自己的生理状态;感受社会支持。待她的情绪稍稍稳定后,第一时间与A的父母联系,了解A身心现状,并引导其24小时密切监控A的状况,随时保持和心理辅导员的联络,同时将相关情况汇报学院和校心理中心,确定下一步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把握治疗引导的关键时刻

学院朋辈辅导员反馈(事后第3天),A返校后,在父母和室友的关爱下,A已正常饮食,但症状并未缓解,于是当即与校心理中心的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联系对A进行晤谈,会谈分为“导入”、“事实”、“感受”、“症状”、“辅导”、“恢复”6个阶段:

导入阶段:

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进行自我介绍,介绍本次会谈的目的和规则,阐述会谈要求:真诚、信任、尊重、分享和保密,着重解释保密原则。使A对这个活动的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以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感,同时A介绍自己。

事实阶段:

校专职心理咨询师邀请A讲述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及她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A在这个突发事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嗅、所在和所为,事件的缘由虽然没有清晰,但是A慢慢摆脱“为什么”的“反刍思维”纠缠。

感受阶段:

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询问A有关感受的问题:您对此事的看法?您的感受如何?以前您有过类似情况吗?校专职心理咨询师保持无条件倾听、理解、应答,并以友好的、富于善心的、助人的方式支持A。在自由抒发感受环节中,A有时唉声叹气,有时泣不成声,有时捶打自己,使自己被阻抑状态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逐步的有效释放。

症状阶段:

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请A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症状?询问事件过程中有何不寻常的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并请A论述这些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A称神经亢奋、连续失眠,恐惧、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学习和生活等。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识别症状特点,并立即给予了可能的解释和确认。

辅导阶段:

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利用ABC理性情绪疗法,引导A认识到,自己此时的内疚情绪和行为并不是好友轻生这件事导致的,而是她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想法。同时,使用了一些简易的心理干预方法:净化倾诉、危机处理(心理支持)、愤怒处理技术、哀伤干预技术、松弛训练、心理教育等。如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引导A进行焦虑降级管理,通过焦虑降级逐步帮助A恢复理性思考,增强A的掌控感和希望感。同时教习A学习降低焦虑有效策略,包括运动、保持专注、认知重构、树立目标感、放松训练等。

恢复阶段:

拾遗收尾,校专职心理咨询师总结晤谈内容,回答A的疑问,重申可利用的支持和正向资源,强调心理危机干预必须和社会支持系统结合起来,如让亲人多陪伴,多倾诉,陪同哀悼、文化仪式等策略。最后校专职心理咨询师给出减轻应激和自我识别症状的策略,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

此次会谈使在情绪上被压垮的A得到心理平静、恢复定向,增进了A当前的和今后的安全感。

第三阶段,持续恰当的跟进和辅导

引导学生朋辈辅导员与同宿舍同学持续对A进行积极关注,让其感受集体的温暖,事件发生第9天,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请A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结果显示得分属于正常范围。同时,A本人反馈前期辅导效果较好,厌食、自残、自杀等症状已失,不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明显增强。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阶段,适时回访和了解现状

事件发生2个月后电话回访,A称生活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社交退缩,注意面狭窄,人格改变,抑郁等现象。

    五、案例成效

通过前期细致了解和后期及时干预,A已从心理危机中走出,并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期末考试成绩优良

u=974826377,1156905662&fm=26&fmt=auto.jpg

    六、经验与启示

后疫情时代,校园心理危机事件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有效预防和干预?从而避免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和加强: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把师生身心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力争全方位覆盖,可操作性强,责任到人,落到实处。

(二)加强意识,建立完善应急预案

危机事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危机意识,因此学院要增强师生的危机干预意识,懂得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识,增强危机干预能力,完善科学有效的危机干预预案。

(三)自主学习,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引导学生利用“5·25”心理健康节、“阳光心理”大讲堂等专题活动、“两微一端”、主题网站、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平台自主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积极发现和应对心理异常现象。

(四)朋辈辅导,促进助人助己互助

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朋辈辅导员队伍,朋辈群体具有相同的成长大环境和教育背景,在沟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同理心,一个成熟的学生朋辈辅导员能够对自我心理问题有效调节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维护,同时能够对朋辈心理问题精准识别和有效帮扶。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树立危机意识,积极预防,及时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事件的危害性。


[责任编辑:杨虹]
2021年国庆期间某学院一名大一女生A目睹了自己的好友B因不明原因从楼上跳下,当即身亡,这一事件使A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