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之光驱散阴霾——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原创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刘勇2022-07-13
字号:AAA
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认可,犹如一道光照进学生心里,驱散阴霾、否定、怀疑,做照亮学生前行的灯塔,引导学生正视问题,健康成长。

一、案例背景

学生A,女,大一第一学期刚入校时积极向上,日常学业和生活均表现良好。在班级中积极应聘当选学习委员,并申请加入了学生会,成为组织部工作人员。但在新生入学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时显示稍有异常,特安排学生骨干密切关注。学期末,某天晚上23:00左右突然接到学生干部电话,A同学在宿舍内服药企图自残。


二、案例定性分析

(一)定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指导

(二)案例资料: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从多方面、多角度掌握情况,进而挖掘背后的原因,对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形成系统的、合理的评价。

【学生基本情况】

A,女,19岁,家中有姐弟三人,她是老大,有一对年龄相仿的妹妹和弟弟。母亲是一名会计,一人身兼多份工作,父亲是无业游民,常年吸毒,导致家中背负了20多万外债,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母亲的收入,经济情况相对困难。

【学生个人自述】

自小家庭人口较多,母亲工作繁忙,陪伴孩子时间较少。在初二时,父亲染上毒品,父母关系逐渐恶化,吸毒后的父亲,还会对母亲和孩子们拳打脚踢。父亲吸毒花光了家里的10多万积蓄,并且还背负着巨大债务。母亲为了家庭生计及还债身兼数职,极其劳累。看到母亲遭受的疾苦,A多次劝说父母离婚,母亲却不愿意放弃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不愿看父亲堕落下去,一直死死撑着。这对A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一时间难以从悲痛及矛盾的情绪中走出来,一回到家中就觉得心情压抑、胸闷、又无法转移,于是她开始选择用刀片割自己的胳膊来释放心中的苦闷,割完之后看着流淌的血心情舒畅很多,觉得压抑的情绪也随着鲜红的血流出身体。之后每当她觉得心情低落,压抑时都会选择刀片割自己的胳膊。

A一直有一个愿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母亲及家庭摆脱现状,所以她刻苦学习,考上大学。来到大学以后,她努力上进,积极实践锻炼自己,表现出阳光、健康、向上的样子。当期末跟母亲一次通话时得知,父亲又借款吸毒并且毒打母亲,这让她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她觉得失去了活着的意义,爸爸遮住了她的整片天空,整个世界都变得黯淡无光。于是她又一次割了胳膊,但是这一次无论流了多少血都不能让她的心情舒缓下来,看见自己桌上还有未吃完的20多粒感冒药一口气吃了下去,试图通过另外一种身体上的疼痛来缓解精神上的苦楚。

【家长描述】

A自从知道父亲染毒之后就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挽回父亲,挽救家庭,甚至在初中时试图通过伤害自己来引起她爸爸的注意,逼迫爸爸戒毒,回归正常生活。奈何自己年纪太小了,于事无补。那时候自己也备受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处在崩溃的情绪中,无暇顾及A的心理情绪,再加上弟弟妹妹年纪还小,没人能与A交心,找不到宣泄的出口。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不愿意放弃婚姻,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感动丈夫,让丈夫知错悔改,从而扭转家庭现状。

【同学描述】

A平时表现外向开朗、爱说爱笑、积极能干、乐于助人,对待同学热情友好,但是经常看她晚上熬夜,精神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辅导员观察】

A平时表现男孩子性格,热情、开朗、喜欢说笑、有礼貌,责任心强、要强、心智较成熟,身体瘦小,黑眼圈较重,内分泌失调,脸上长满痘痘,胳膊上有较多疤痕,有些是新伤,有些是老伤。

(三)原因分析

A同学外表开朗、坚强,似乎是生活中的强者,实则内心却早已陷在抑郁的沼泽里痛苦不堪、苦苦挣扎,这是典型的微笑抑郁症。综合以上基本资料,导致A心理偏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缺少温暖,长期缺乏安全感。从小家长只关注A的温饱及读书问题,很少进行心灵沟通,对A的内心及情绪变化从不关心。长期缺乏家庭中的亲情,安全感、获得感极低。

2.父亲吸毒影响,家庭生活阴霾笼罩。父亲的吸毒行为给家庭、孩子造成了身体、精神上以及各方面的多重打击,整个家庭生活的希望彻底破灭,A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想要逃离,造成心理上极大的厌恶、愤恨、绝望。

3.母亲隐忍卑微,A内心自责无助。母亲对父亲一再隐忍更是让A觉得自己力量微弱,不能帮母亲摆脱痛苦的困境,一度陷于自责内疚的状态中,感觉自己很无助,很无能。

4.自己内心矛盾,思维陷入死循环。小小年纪遭遇如此打击,她的内心有对父亲的怜悯、愤恨,又夹杂着对母亲的无助和自责,在如此复杂的内心矛盾的交织下,她又找不到情绪宣泄口,最后陷入死循环,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缓解心中的痛。

三、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危机事件处理】

多方合力,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途中布置好学生干部处理现场,保护好学生隐私,控制好舆论,马上告知家长,及时报告领导。最终由于发现、处理、送医及时,再加上服用剂量较少,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危机事件后的干预、引导】

1.耐心倾听,产生共情,取得A信任。

作为辅导员,要通过倾听来换位思考,引起共情,从而让学生放下戒备,产生足够的信任感。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式:一是在安静、舒适、轻松的环境中通过与A交换秘密,用自己类似的经历产生共情,从而取得其信任。二是与A保持线上线下联系并约定,她可以随时与我联系,并保证做好保密工作。引导她尝试宣泄情绪的各种方法,表达愿与她共同分担、解决问题。三是引导A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形成家、校、医育人合力,疏解情绪解决根源。

为了帮助A彻底摆脱心理困扰、回归正轨,需要家庭、学校、医生形成合力,我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转变家长思想认识。“解铃还须系铃人”,就父亲过往的行为给家庭、孩子带来的压力进行了深入的交谈。A父亲也逐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承诺一定不再吸毒,这是解决A问题的关键。同时让父母认识到A病情的严重性,需要及时医治的急迫性,平时多关心、关注、关爱A。二是发挥辅导员、朋辈、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等学校的力量,在学习、生活、实践等多方面引导和关爱,让A感受到温暖和真情,获得安全感。三是借助专业心理医生的力量。专业人做专业事,建议家长及时送医,通过药物和心理辅导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

3.作为辅导员,要以爱灌注,真诚感化。

想要引导A回归正轨,关键还是要用真心去感召她,引导她放下过去,用健康向上的心态迎接美好的新生活。为此,我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持续关注治疗情况,监督其配合医生治疗。二是用爱陪伴,以真心换真情,保持良好的信任关系,积极引导其学会调节心情,重拾生活信心。经常陪她一起吃饭,一起运动,用实际行动让她感受到温暖和真情,用自己的积极心态去感染她。三是全力帮助A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帮助她申请学生科的勤工助学岗位,及各类奖助学金,让她在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

4.引导鼓励,充实生活,转移注意。

鼓励A参加学校里各类体育活动、学科竞赛、实践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慢慢减少不良的情绪的影响,逐渐走出阴霾的世界。在大二时,我鼓励A担任队长参加学校大学生辩论赛,通过比赛赢得荣誉,逐渐建立她的获得感、满足感。

四、工作成效

1.A同学被专业机构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微笑抑郁症),表面看起来外向开朗、积极乐观且面带微笑,实则强颜欢笑、内心抑郁、悲观绝望。经过积极、系统地治疗,再加上学校的帮助引导和鼓励,A同学逐渐恢复,甚至变得强大起来了。

2.在老师引导、朋辈帮扶及身边榜样的影响下,A逐渐树立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职业生涯、人生发展,并确立了接本的目标,最终被河北医科大学康复专业录取。

五、经验与启示

通过这个案例对于我们辅导员如何做好特殊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几点启示:

1.心理预防做到前头。应早筛查、早发现、早跟踪、早干预。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认真核查心理健康筛查结果,同时畅通信息获取渠道,精准掌握异常学生的情况,建立档案,密切关注,定期进行心理疏导。

2.牢牢把握“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关乎学生的生命安全,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我们必须要高度关注,齐心协力,行动迅速,尽最大努力避免悲剧的发生。

3.多方借力,形成“1+N”的育人模式。

在解决学生问题时,辅导员不能单兵作战,要学会多方借力,整合家长、学生骨干、室友以及其他校内外资源,从而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4.用关爱的光驱散阴霾、助力成长。

高校辅导员面对特殊学生时,要敞开怀抱,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辅导员与他们同在,真心真情真爱的流露是其身心恢复的重要动力,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认可,犹如一道光照进学生心里,驱散阴霾、否定、怀疑,做照亮学生前行的灯塔,引导学生正视问题,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杨虹]
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认可,犹如一道光照进学生心里,驱散阴霾、否定、怀疑,做照亮学生前行的灯塔,引导学生正视问题,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