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守护匠心,长沙学院学子在行动
原创 长沙学院 张腾 简康2022-09-05
字号:AAA
长沙学院音乐学院实践团赴“曲艺之乡”祁东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渔鼓、祁剧、三官骨牌灯、花灯、鱼灯…… 湖南首个“中国曲艺之乡”衡阳市祁东县,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源远流长,积厚流光。近日,长沙学院音乐学院师生一行13人来到当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参观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开展“非遗进校园”美育公开课,致力于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祁东县团委、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予以接洽和指导。

 走访民间艺人 弘扬非遗文化

一边是传承,一边是创新。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文艺家、湖南渔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邹昆山向实践团师生们生动地讲述了渔鼓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他从手势站姿到节奏把控再到唱腔语调,一招一式,不厌其烦地现场教授在场学生,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师生们颇为感动。“文化传承与市场并不矛盾,传承传统文化需要迎合市场,适时创新,但传承不僵化、创新不异化,创新的同时必须要守住非遗文化最根本的东西!”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曲艺协会副主席、祁东政协常委、湖南渔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邹华春说道。  

7988586.jpg

图为邹昆山老师亲自对团队成员的唱段表演进行指导教学。(团队成员陈鑫 供图)

挖掘民间瑰宝 探寻文化之根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走进祁剧团,观摩剧目排练,沉浸式体验传统戏曲魅力……祁剧团副团长周竞秀,属团内较为年轻的男演员,他说道:“自己学习祁剧是靠师傅口传唱腔以及一招一式的勤学苦练,才练就了一身真本领,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他们的团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将祁剧发扬光大。”

在步云桥镇,队员们有幸与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善坤老人等在内的8位三官骨牌灯、花灯、鱼灯传承人对话,触摸传统,文化拾遗……现今,骨牌灯奄奄将熄,专业化、商业化是唯一出路,如果安于现状,将难以存续发展,传承人们对青年学生们寄予厚望。 

湘韵悠悠 灯鼓齐鸣 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践期间,队员们立足专业,发挥专长,开展“非遗文化进课堂”美育公共课多场。课堂集听、说、舞、唱于一体,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强化体验感、视听感,以此加深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让非遗文化融入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

7988590.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美育公开课。(团队成员简康 供图)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立足长沙学院音乐学院依据专业优势,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艺术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青年学子们走进非遗文化,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再感知,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非遗传承,守护匠心,长大学子在行动!


[责任编辑:苏兰]
长沙学院音乐学院实践团赴“曲艺之乡”祁东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