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活力青年相遇古老非遗 用火热青春践行时代担当
原创 山西师范大学 张瑞琴 马媛媛 贾蕾2022-09-02
字号:AAA
“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融合理论宣讲、情景表演等形式在行走与体验中全方位感受山西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对文化传承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2022年7—8月,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支持下,开展了“山西非遗青年行”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临汾,体验蒸年馍、捏面塑的传统技艺,感受平阳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探访平遥,与推光漆器“亲密交流”,与冠云牛肉“近距离接触”;对话大同,直击“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第七园的活动现场,倾听云冈康氏绢人背后的故事……百余名队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的足迹,通过“线上+线下”共研共学的方式,深入省内10余个县市,走访非遗项目30余处,在行走与体验中全方位感受山西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涅槃重生•创新赋能

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雪到临汾市看望基层干部群众,并同村民师红兵一家一起做年馍。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队员们率先来到霍州市冯南垣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小广场上循环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视频,一批批基层党员干部前来交流和学习。走进花果街3号院,两垛玉米、几口大缸、几畦菜地让这个干净利落的小院充满农家气息。一个个造型逼真、色彩鲜艳的年馍在柜子里整齐摆放,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福盘寿、年年有鱼、健康走兔,这些都是希望未来如意的意思。咱们眼前这个是如意枣花,今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里做的就是这个如意枣花……”师红兵的老伴朱海丹用方言与队员们分享着习近平总书记慰问时的动人细节,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如今,霍州年馍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引擎,“霍馍馍”进入大市场、成为大产业。

8043444.jpg

图为临汾小分队实践队员观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冯南垣村视频

微信图片_20220831165343.jpg

图为实践队员观赏霍州年馍

有“山西名点”之称的神池月饼,则凭借“皮酥馅香、香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晋陕蒙一带人民的喜爱。队员们包饼馅、打月饼、脱模具,沉浸式体验月饼制作工艺。据神池月饼传承人王友荣介绍,为顺应市场发展趋势,他们推出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低糖健康月饼,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流水线模式,并逐渐走向世界。

千年底蕴·文脉根续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考察时曾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队员们来到大同,恰遇2022年“中华文化大乐园——亚洲第七园”盛大开园。绢人、布老虎、剪纸、面塑、盘扣……非遗传承人以精湛的技艺向现场同学和线上海外游客展示着大同文化的不凡魅力。其中,队员们对“中国娃娃”——云冈康氏绢人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云冈康氏绢人第四代传承人贾慧兰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云冈康氏绢人门店,楚楚动人的黛玉、端庄的释迦摩尼像等精美绢人展现在眼前。队员们了解到,云冈康氏绢人是用绫、罗、绸、缎、绢、丝、棉等自然布料,融合工艺美术、版画艺术等技巧,结合戏剧人物的脸谱、服饰、艺术造型以及云冈石窟、华严寺的各类佛像等一点点缀饰而成。因颇具地方特色,故取名为“云冈绢人”。

微信图片_20220831155526.jpg

图为云冈康氏绢人作品

与大同遥相呼应,平遥历经千年风雨依旧风华正茂。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考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队员们跟随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刘煜老师,到漆艺实训教室实地观摩、体验漆器制作流程。“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推光漆器文化,这漆面光洁如镜,得需要多少道工序才能打磨出来啊!”队员们不禁赞叹道平遥推光漆器的精致外观、细腻漆面和工艺价值。

微信图片_20220831164704.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平遥彩塑课堂云直播

微信图片_20220831165011.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体验推光漆器描金技艺

微信图片_20220831160824.jpg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平遥推光漆器

精益求精·匠人之心

在平遥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进东湖老醋坊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陈醋的酿制技艺。在得知一滴醋要历经“蒸、酵、熏、淋、陈”工序的精心酿造,再经过一年冬捞冰、夏伏晒的陈酿,而酿醋发酵必须依靠师傅们手工完成后,习近平总书记感叹道“既是技术,也是学问,又是艺术。”受习近平总书记感召,队员们走进永昌源米醋厂探寻醋背后的人间滋味。“永昌源”小米醋由100多道制作工序精酿而成,多菌培养、多酶作用、低温发酵、高温液化、封缸后熟陈酿……传承人李彩红说:“三年发酵,十年窖藏,味道各有不同。从粮食到醋有百道工序,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传承人坚守古老工艺,食享天下,酸爽千年。

此外,队员们还对晋南地区绛州澄泥砚、绛州剔犀髹饰制作技艺、永昌源米醋、太平绣球,晋东南地区黎侯虎、八义窑红绿彩,晋中地区平遥冠云牛肉、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晋北地区大海面塑、板笔花鸟字、挠羊赛等非遗文化项目进行了调研学习。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小到一件作品、大到一门技艺无一不凝结着数代非遗传承人的的心血与智慧,同时也对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20831171128.jpg

图为挠羊赛传承人向实践队员展示技巧

微信图片_20220831171138.jpg

图为黎侯虎展览

微信图片_20220831171122.jpg

图为面塑传承人在向实践队员展示面塑技艺

古老艺韵·薪火相传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切,队员们在长治上党区拜访了堆锦传承人韩玲。讲起堆锦作品,韩玲老师如数家珍。她表示在堆锦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路上,要守住“本味”,留住上党地区几十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努力,守住上党地区人民智慧和民风民俗的结晶。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近年来上党堆锦将东方传统的工艺美术与西方油画结合起来,使得上党堆锦既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又有油画的塑造效果,同时还产生出一种浮雕的立体感。

微信图片_20220831171133.jpg

图为传承人向实践队员讲解上党堆锦技艺

当谈及非遗现状时,太平面塑传承人梁秋叶、张建中夫妇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重视传统文化、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平阳木版年画传承人赵国琦也寄语当代青年:“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技艺。同时,学会打破传统意义上的静态传承,在保留非遗文化内核的同时为非遗注入青春元素,助力非遗活态延续。”

微信图片_20220831154549.jpg

图为队员们参观平阳木版年画

青言青语•躬行实践

时代孕育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实践队员申丽蓉同学谈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调研学习后,我深刻体会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作用。非遗学习的过程难免会枯燥,但是非遗工作者的坚持与专注却是令人敬佩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重任,定当不辱使命。保护非遗,传承非遗,时代青年在行动!”晋南小分队队长耿雨婷同学说道,“此次山西非遗青年行,一是提高了我的审美鉴赏能力,让我看到了精雕细琢的非遗工艺品,感悟到了作品蕴含的匠心巧思和美好遐想;二是了解到了更多山西非遗知识,领略到了山西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山西非遗青年行”实践活动中,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三晋大地,用耳朵聆听非遗故事,用真心感受晋善晋美,在一次次“亲密接触”中、在一次次“沉浸体验”中了解非遗、感悟非遗、亲近非遗。团队负责人90后教师张瑞琴则表示,活动设立的初衷有两个,一是普及山西非遗知识,用青年视角讲好山西非遗故事;二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深入践行“两个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推光漆器彩绘漫画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平遥牛肉彩绘漫画

微信图片_20220831163801.jpg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绛笔绛墨手帐

微信图片_20220831163822.jpg

图为实践队员在古城非遗博物馆合影

“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将融合理论宣讲、情景表演等形式,在讲好山西非遗故事、推进“非遗进校园”方面持续下功夫,积极诠释非遗文化的多重价值,丰富文化遗产的时代表达,力争在推动山西非遗文化发展中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非遗宣讲者和文化传承人。


[责任编辑:苏兰]
“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融合理论宣讲、情景表演等形式在行走与体验中全方位感受山西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