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前行 | 潜心科研助航空,不为生前身后名
原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留声南航”团队2022-08-11
字号:AA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承校史,留声南航”社会实践团队以人物专访形式与南航知名退休教师——吕庆风老师进行访谈交流。

近日,恰逢南航建校七十周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承校史,留声南航”社会实践团队暑期里就此出发,与南航知名退休教师——吕庆风老师取得联系,以人物专访形式与吕庆风老师进行访谈交流,感受到艰难岁月中航空报国的斗志以及不图名利的无私奉献。

吕庆风老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无人机领域专家。195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留校任教。历任南京航空学院无人机研究室副主任、无人机研究所副所长,首任所长,曾任中国航空学会轻型飞行器专业分会副主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飞机专业组成员,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对我国航空发展以及无人机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jpg

图一:吕庆风老师

艰苦奋斗,负重奋进

吕庆风老师于1954年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院,当问及建校初期的情形时,吕老师回忆道:“明御河东面全是一片荒地,没有房子啊,现在有食堂、大礼堂,那个时候全部都是一片荒地。还有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梧桐树怎么都抱不过来,那时候梧桐树就是这么一点点大。”

“所以南航完全是一片荒地上面白手起家建造起来的。”吕老师跟我们讲着曾经南航的经济与物资都十分匮乏,他说他是亲眼看到学校从专科到本科到重点大学,到进入211,再进入双一流建设这个过程。“我体会到一点,就是南航完全是艰苦奋斗、负重奋进这样一种精神。这个精神同南航一建校的时候从解放军那边带过来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吕老师对南航的发展之迅速感叹道。他告诉我们,南航的第一届学生都是军人,他们的习惯非常好,早上有早操,学习也十分勤勉,跟部队的作风一样。

吕老师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艰苦奋斗、负重奋进是每个人甚至学校都应具备的良好品格。

教书育人,潜心科研

“那吕老师您在毕业后是如何从教师行业走向无人机研究方向的呢?”团队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老校长有一句口头禅:教师不能只为教书,还要会搞科研。”吕老师告诉我们在1956年南航升为本科后,当时的校书记兼校长吴继周提出了“团结、简朴、唯实、创新”的校风,并说南航将可以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他主张学校里头的教师一定要能够走向科研的前线,科研的第一线,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

2.jpg

图二:“留声南航”团队成员正在对吕庆风老师进行采访

吕老师强调一定要重视工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教师一定要挑担子。上课啊搞科研啊,就是锻炼教师。”他还回忆起当时建校非常重视研究设施的建设。他告诉我们,现在学校里面的像风洞、发动机实验室,飞行控制的飞行仿真实验室以及无线电实验室,这些都是当时打的基础。“这样做了之后才能保证高校的学生有这个进行科学研究的这个手段。”

以吕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南航教师,他们生动诠释了南航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段教学科研两手抓的艰难日子让我们由生敬佩。

奉献国防,志在长空

“那您是为何选择了无人机领域呢?”团队成员接着问。

吕老师提到了他们当时的副院长范绪箕,范院长是非常有名的航空专家,是冯·卡门的学生。“为什么要搞无人机呢?”吕老师说道,“范老师有一个想法,搞这个无人机啊,有两个作用。一个可以直接为国防建设服务。第二个可以培养人才、锻炼人才。”

吕老师回忆,当时他们的第一个无人机开始研究是在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开始的。那个年代有个口号叫超英赶美,所以各个单位都在研究项目。在思考研究什么产品时,他们认为无人机最好,因为它跟航空产品的新技术新理论联系最紧密,研究这无人机之后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第一个无人机搞的是很困难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研究设施。你搞无人机你要有风洞试验啊,风洞我们还没有。”吕老师告诉我们,当时南航的风洞图纸是钱学森显示提供的,而其他像发动机实验室、飞行仿真实验室等都是在研究无人机的过程中一个一个建设起来的。“所以说你看这个无人机重要不重要。”吕老师感叹道,“它既可以为国家提供产品,又可以促进学校的建设。”

在之后国家到了困难时期,很难为他们无人机研究提供经费,于是他们对关键技术进行预研。到了1964年底,与北航合作共同经过半年多时间认证完成了一个超音速靶机方案。

由于中苏关系的紧张,国家的靶场出现了奇缺急需靶机的局面。以吕老师为首的一众研究人员承担起了此次研究任务,并命名为“长空一号”。“这个任务搞了8年时间。我们到试验基地试验了7次,飞了9架,经历了5次比较大的挫折。但是南航人没有后退,一直坚持到76年底设计定型。”吕老师回忆道。当说道最终取得的成功时,吕老师骄傲地说:“所以我们讲这个无人机南航不是有好多个第一嘛,这个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这是叶正大宣布的,不是我们自己封的,不是自己吹的。”

潜心科研助航空,不为生前身后名。在此次访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吕庆风老师航空报国,志在长空的赤子之情,体会到他们老一辈对科研的热爱与坚守。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以吕老师为代表的一众科研人员为国家奉献自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无人机的从无到有。这不仅仅是无人机行业的开篇,更是我国航空国防事业的突破。我们作为南航的新时代新青年,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不畏艰难困苦,甘于奉献,坚守住中国的航空报国梦!

3.jpg

图三:“留声南航”团队成员与吕庆风老师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苏兰,吴亚玲(实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承校史,留声南航”社会实践团队以人物专访形式与南航知名退休教师——吕庆风老师进行访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