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以“行走的课堂”引领大学生感悟伟大时代
原创 苏州大学 张建晓2022-09-06
字号:AAA
通过情景演绎、讨论交流、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引导广大大学生了解小康社会、领略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成果,感悟伟大时代伟大成就。

一、工作背景与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能在我们这个时代顺利成为现实?在这背后,又是依靠什么样的力量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前行?其实,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本次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将以内蒙古卫视《开卷有理》之《康康我的生活》第五集为引子,借助“课堂研讨+社会实践”,经由“观察-解读-践行-宣传”,通过情景演绎、讨论交流、社会实践、理论宣讲等形式,引导广大大学生了解小康社会、领略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成果,感悟伟大时代伟大成就。

二、工作开展过程

(一)情景演绎,做思想觉悟者

节目播放:片段一为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孙念君工作场景、片段二为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工作场景。

8057614.png

图为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孙念君工作场景

8057615.png

图为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工作场景

角色扮演:邀请大学生演绎新农村党支部书记孙念君、芒来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工作情景。

感悟分享:在观看节目与情景演绎之后,邀请大学生分享感悟。重点描绘在大学生心中,小康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在新农村,有党的领导、有事业可做、收入不断增加、人际融洽、环境美好、生活有奔头……这就是小康。在芒来嘎查,城中有楼房、牧区有股份、日子有盼头、生活有惊喜……这就是小康。

(二)探讨争鸣,做思想解读者

在思政课堂上,围绕“小康社会样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力量来源”等问题,邀请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辩论。通过学生论辩与教师解读,指引学生认识小康社会面貌,明晰党、基层干部、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经过探讨争鸣,学生们总结出: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的“荆棘路”上奋勇前行;这离不开一批批基层干部的长期坚守,以最能了解基层社会的真实情况、最能懂得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最能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的心,为广大基层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赋能增效;这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所凝聚的集体智慧,在变与不变的艰难抉择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三)笃行致远,做思想践行者

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大学生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人物访谈、视频混剪、微电影、公益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观点、学以致用。

案例一:人物访谈——“后小康时代的理想生活”

在访谈中,学生们发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到各处去旅游”,拓宽自己的视野,体验一切未知,成为当代年轻人拼搏的最主要的动力。是的,这个世界那么大,我们理应竭尽自己所能,去尽可能多地感受与参悟。不过,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需要代价的。有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有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有的合适的机遇……但不论是哪种代价,个人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努力的过程永远都是珍贵而值得留念的。

案例二:视频混剪——“功勋”

学生们选择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的时代楷模——杜富国、张富清、黄文秀、王继才夫妇、徐立平、钟扬等的个人事迹视频串联在一起,号召广大学生向时代楷模学习,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

案例三:微电影——“奔跑”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建党百年之际,青年再次被提起,肩扛重任,只因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借助微电影的形式,展示青年最朝气蓬勃的一面,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8057621.png

图为学生们拍摄的微电影

 

案例四:公益服务活动——“小康的生态之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还要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学生们积极参与护城河巡护的志愿活动,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小康社会的重要价值。

案例五:社会实践——“红绿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学生们组建苏州大学小红柚实践团远赴延安,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学生们以赵家岸村为例,以协同理论为分析视角,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综合考察赵家岸村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绿色产业发展现状,锁定桎梏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而在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绿色生态产业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红绿”融合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

8057624.png

图为学生们走进水果种植大棚

8057623.png

图为学生们与赵家岸村老人交谈

(四)弘扬真理,做思想宣传者

引导大学生深入学生组织、社区等,推介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实践经验,满足学生思想需求。

案例一:“以青春之我,担青春之责”主题团日活动

学生们相继分享了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的故事以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号召同学们向青年榜样学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案例二:“回眸小康路 奋进新征程”基层宣讲活动

学生们组成宣讲团走进社区、校园、企业等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康社会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定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057637.png图为实践团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合影

三、工作成效与启示

(一)工作成效

第一,创新教学形式,引领青春力量。经过一年实践,基于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建立了“行走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形成一系列视频微课成果,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同时,一大批学生在活动感召下,积极投身疫情防控、西部支教等公益活动中,在社会中释放出青春能量。

第二,深研活动成果,汇聚青春智慧。基于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网络文章获得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网络文章一等奖,研究成果被相关机构吸纳与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全文转载;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宣讲、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

(二)工作启示

第一,坚持顶天立地。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需要“高大上”的活动寓意,满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还要有“接地气”的活动形式,契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实现“高大上”与“接地气”的有效融通,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复杂需求,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满足感。

第二,坚持系统思维。紧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切中大学生心中所思所想所问,从理论讲授、实践体验、精神感悟等层面予以系统回应。

第三,坚持协同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校园空间中的“思政小课堂”,还要关注社会大空间中的“社会大课堂”。只有兼顾“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才能使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更有活力、更有味道。

[责任编辑:苏兰,董菲(实习)]
通过情景演绎、讨论交流、社会实践、理论宣讲,引导广大大学生了解小康社会、领略我国小康社会建设成果,感悟伟大时代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