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团队关于诸暨市碳达峰碳中和主题的调查报告
原创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邱萍 胡铭桐 章金鑫2022-09-05
字号:AAA
团队立足于公众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程度等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责任意识。

摘要: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我们阳光的声音”暨“强国有我 ‘核’你一起”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号召,于6月30日-7月14日前往诸暨市调研,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开展小范围、面对面互动式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讲。经调研,该团队立足于公众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程度等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责任意识,以此篇实践调研报告总结团队成员的心得体悟。

关键词:诸暨市;碳达峰;碳中和;环保;低碳

一、调研背景

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的猛增,气候变化逐渐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碳中和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居民能耗的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工业能耗增速,居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0%以上,据此可见,公众努力减排对于双碳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共同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而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配套政策也将围绕以上意见及方案陆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实各项任务的保障措施。标准化不仅促进科技进步、支撑产业发展、规范社会治理、便利经贸往来,而且也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

“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

二、调研目的

1.引导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宣传“两弹一星”精神;

2.引导社会公众和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

3.宣传绿色核能发展理念,宣传核科普知识;

4.宣传节能环保意识,倡导居民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

5.提高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全民精神文化建设。

三、调研方法

1.前期准备:团队成员收集有关“双碳政策”等资料,制作PPT以及模拟宣讲,以保证自身知识储备;

2.走访诸暨市江东公园,向附近的居民随机发放“碳达峰碳中和”问卷,询问他们对其了解程度等概况;

3.向社会公众科普“双碳政策”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

4.走访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且开展小范围、互动式的宣讲交流活动。

四、活动及调研分析

(一)宣讲进基层

1.青春心向党 宣讲进群众

7869040.jpeg

7869036.jpeg

上图为团队成员在诸暨市江东公园向居民科普“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及其重大意义,以小范围、互动式的宣讲形式,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心,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核”知识,肩负起时代给予青年人的责任。

2. 青春心向党 宣讲进企业

上图为团队成员走进诸暨市卡拉美拉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蓝博空调网业有限公司,开展以“碳中和碳达峰”为主题的宣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的最强音。

(二)问卷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以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宣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时间为2022年7月6日,调研对象为诸暨市江东公园附近的居民。为了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得到更加真实可靠的调研结果,团队成员有选择地向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调研,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与居民进行交流,询问他们对于碳中和碳达峰的了解程度以及进行简单且必要的科普宣讲。此次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在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对5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与总结,得出了以下数据结果以供分析。此次调研对象的年龄跨度较大,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居民,确保了调研数据的可信度。如图所示,在关于居民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程度上,比较了解占60%,了解不多占30%,不了解占10%,且大部分居民是通过宣传走访和媒体网络的方式了解到的。此次问卷属于匿名制且随机发放,以下是对其中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分析与总结。

WechatIMG1126.jpeg

1. 您是否严格遵守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56%的居民表示严格遵守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44%的居民表示偶尔遵守垃圾分类标准投放垃圾,几乎不遵守的情况则占0%,这说明近些年来垃圾分类方面的相关知识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普及,但仍需进一步强化。

WechatIMG1125.jpeg

2. 您是通过下列哪些途径接触到碳中和相关知识?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通过新闻媒体和单位学校的活动宣传这两种途径接触到碳中和相关知识的占大多数,36%的居民表示身边朋友亲人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小部分居民还通过环保影视与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接触到碳中和相关知识。这说明碳中和知识的宣传普及方式多种多样,人们对此也逐渐熟悉了解。

WechatIMG1124.jpeg

3. 您认为在个人层面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50%的居民表示缺乏政策规范是个人层面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大挑战,42%的居民则认为缺乏相关意识是个人层面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有8%的居民表示是减碳成本高。这说明实现碳中和需要人们多方面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WechatIMG1123 1.jpeg

4.如果在学校、单位或社区举行专门的减碳活动,您是否会主动参加?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66%的居民表示有空一定参加专门的减碳活动,34%的居民则表示偶尔主动参加。这说明居民的减碳意识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没有完全融入到减碳的活动中来。

WechatIMG1122.jpeg

5.您更愿意用以下哪些方式助力碳中和的实现?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绿色出行和节约用电是大家都认同的助力碳中和实现的方式,践行垃圾分类也得到了98%居民的认同,78%的居民则表示拒绝一次性用品可以助力碳中和的实现,还有28%的居民表示有偿种树抵销个人碳排放可以助力碳中和的实现。由此可见,居民对于助力碳中和实现的一些方式具有一致性。

WechatIMG1121.jpeg

6.您认为在国家层面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52%的居民表示监督管理棘手是国家层面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大挑战,38%的居民则表示涉及范围广,政策难制定是国家层面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有10%的居民表示是减碳对经济的影响。这说明目前国家的监督管理力度依旧需要加大,相关的政策也需要具体制定落实,同时综合考虑减碳的成本对经济的影响,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

WechatIMG1120.jpeg

五、调研结论

以上选取了相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综合调研结果分析得到:大部分居民节能环保意识较强,并通过多种途径认识了解碳中和碳达峰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如绿色出行、节约用电、践行垃圾分类等。另外,缺乏政策规范和缺乏相关意识是或将成为个人层面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大挑战,监督管理棘手和政策难制定则是国家层面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最大挑战。

六、相关对策及建议

1.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衔接国家发展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国土空间、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和地方规划。

2.要在全社会营造绿色生活方式的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损害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采取激励引导与惩戒相结合的策略,形成全社会热爱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按照绿色生活的要求,制定推行绿色城市、绿色社会、绿色企业、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的标准,限制过度包装,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服务业,通过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建立,把被所谓的现代消费抛弃的“分解—还原—再生”三个环节重新纳入自然生态循环的链条之中,通过相应的表彰、奖励、处罚措施,对公民的生活行为予以引导。

3.每个公民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循“消耗最少的资源满足更多人的生存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原则,适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节约消费。通过实际行动,形成低碳消费的巨大社会力量,为建成低碳社会尽到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大力提倡低碳出行,购物时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娱乐要选择节能型娱乐设施和场所。

七、调研感悟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全社会倡导以绿色、生态、低碳为主的环保理念,改变现有的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为代价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固化的思想认识,更是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和国家、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争当绿色出行实践者,共同创造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建立起健康、文明、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八、参考文献

[1]丁爽,姜玲玲,林翎,杨波,郑刚阳.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2(01):63-70+75.

[责任编辑:苏兰,董菲(实习)]
团队立足于公众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了解程度等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