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旅引领王家坝特色产业发展,助农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原创 蚌埠医学院 吴天宇2022-07-27
七月流火,无法阻止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脚步,团队深入基层,于一线乡村显身手,探寻 红色文旅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乡村多元产业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型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邵明华等人的研究指出,基于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乡村文化旅游的多样形式,能够带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地区的“文化复兴”与“产业再塑”[1]。阜南县王家坝镇具有巨大脱贫攻坚成果和丰富红色精神内涵,实践团队以此为切入点,从红色文化和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视角出发,以王家坝镇特色红旅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为例,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法,深入探讨红色文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为皖北新型乡村建设提出相关建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继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导向和农业农村短板问题的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涵盖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大总体振兴目标,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走向全面振兴的基础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贯穿于农业农村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战略目标

       王家坝镇位于两省(皖、豫)三县(淮滨、固始、阜南)三河(淮河、洪河、白鹭河)交汇处,闻名遐迩的王家坝闸坐落其境内,其和蒙洼蓄洪区、曹台退水闸共同构成蒙洼蓄洪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20年8月18日亲自视察王家坝并走进扶贫车间,了解促复工复产 、防致贫返贫工作。本调查围绕“红色文化引领特色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开展相关调研活动,旨在明晰百年团史视域下新型农村建设发展状况和红色文化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模式在乡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助力构建新型乡村脱贫攻坚样板。

二、调查内容

2.1调查对象

对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各自然村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共向发放问卷108份,收回有效问卷108份。

2.2调查工具

      团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调研。结合现有文献和使用量表,团队制定了普适性高、通俗易懂、结构合理的问卷,根据我们的调查目的和实践内容设计问卷,题量为 10个单项选择题、3个多项选择题、1个主观题,涵盖了调查样本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红色文化认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二者有机结合的效果等部分。

2.3调研方法

(1)实地走访入户

     实践团队在王家坝镇领导的协助下,深入脱贫农户家中了解情况,通过个案走访、事例记录探讨红色文旅带动的产业发展是否真正帮助农户实现增收。

(2)问卷调查

     在王家坝镇领导的协助下,随机调研了部分人群样本,以小见大,通过样本数据推测王家坝镇产业发展相关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3.1人口学调查

       王家坝镇辖7个村和1个保庄圩,111个村民组,自然庄台36座(湖心庄台19个),耕地2.2万亩,国土面积33.4平方公里。王家坝镇现有人口8271户34818人,户均4人,其中18岁以下人口9604人,18岁-60岁人口21312人,60岁以上人口3902人,目前全镇贫困人口1461户5741人,(其中因病因残疾致贫占83.3%)。全镇外出务工总数14082人,占40.4%,空巢老人577人,留守儿童1758人。从人口分布中,我们观察到,王家坝镇老龄人口较多,目前留在乡村发展的青年群体较少,人口分布不均匀。

人口.png

图1 王家坝镇人口分布情况

3.2红色旅游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王家坝镇以“淮河.濛洼.庄台.湿地.生态”为背景,依靠王家坝丰富的红色精神内涵,合理开发王家坝旅游资源,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慰问蒙洼行蓄洪区和受灾群众,由此引来社会更多的关注。王家坝红色之旅是面向周边省市的现代红色旅游线路,以阜南县为主,把王家坝抗洪纪念馆、泄洪区庄台、濛洼保庄圩串在一起,以淮河风光、王家坝精神、庄台文化、风味美食为主要特色的现代红色旅游。受此影响,王家坝镇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对全镇农户、商业的发展带来极大地促进作用,农产品销售方便快捷,为农户增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我们的调查数据表示有64.85%受访的村民表示是当地红色文化与经济产业有机融合的直接受益或间接受益者。

 3.3推进适应性产业发展,多元产业链助农增收

     王家坝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蒙洼蓄洪库上游,土壤质地较适合蔬菜瓜果的种植, 科技种田引领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下,瓜果农蔬产业正在不断扩大,镇政府鼓励村民种植毛豆、大葱、油菜等蔬菜,提倡毛豆与狗爪草的轮作的产业模式,通过自主销售或镇政府统一渠道销售,搭建发展平台,拓展农特产品市场,将“特色”转化为市场和经济优势。数据显示,2020年王家坝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亩,种植优质小麦11400亩,补种绿豆、荞麦5000亩,蔬菜4000亩,萝卜、西兰花1500亩。同时,王家坝镇政府通过特色农作物产业与当地企业有效衔接,建成王家坝扶贫工厂(红亮箱包厂)、永富家庭农场、和谐兴旺家庭农场和青青草家庭农场等规模较大新型经营大户,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着重强调贫困户的积极参与,发挥扶贫对象的发展潜力,促使产业与农户之间形成稳定的供给需求链。

     我们通过对王家坝镇居民家庭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呈现多元化,并且毛豆、大葱、马铃薯、莲藕等蔬菜的种植规模每年都在增长。地方政府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政府或企业搭建交易平台,拓展农特产品市场,将“特色”转化为市场和经济优势,促使产业与农户之间形成稳定的供给需求链,加速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同时,通过政策倾斜、物质补贴等创新方式吸引鼓励和引导青年人才向乡村转移,弥补农村人口年龄断层现象,吸引青年才俊返乡创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农作物.png

图2 农户家庭种植农作物种类情况

3.4红色文旅助农增收,贫困家庭喜笑颜开

       通过个案调查,团队成员记录了王家坝镇和谐村王老伯增收的真实案例。王老伯是一个腿部有一些残疾的贫困户,自己种着5亩多地。王老伯将两亩多地种香葱、黄瓜以及其他瓜果蔬菜等。在当地主点扶贫干部的指点之下,每当有旅游团队来的时候,王老伯都会带上一次性手套,将新摘的黄瓜切成一小断一小断放在盘子里请游客用牙签插着免费品尝。王老伯自豪地说:“由于自家的黄瓜从来既不施化肥也不打农药,因此味道特别的脆、甜和有一股浓郁的清香,而价格比县城的超市还低三-五毛钱一斤,因此有一次一个旅游团不仅买光了自己摘的二十多斤黄瓜,打电话给邻居,让他们家也摘了20多斤黄瓜卖了出去。20多斤黄瓜再加上其他的蔬菜,当天收入达到了385元。”王老伯还将毛豆煮成盐水毛豆,时不时的捞出一些请游客免费品尝,他家的毛豆和盐水毛豆的销售特别的火,家庭经济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王家坝镇毛豆种植.jpg

图3 王家坝镇毛豆种植基地示例

四、王家坝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人才配比不均,青年返乡创业面临诸多困境

      从我们对王家坝镇人口学分析中可以看到,王家坝镇青年群体配比不均,人才流失较多,乡村发展存缺乏新鲜血液的输入和生机活力,这也是目前也许多新型乡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城乡有机结合发展的背景下,先发展城市就意味着农村财富向城市的转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巨大经济差异以及城市相较于农村具有更加优越的教育条件、更加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好的养老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障福利[2]。此外,青年群体要考虑房贷、生活、婚姻等现实问题,乡村发展不平衡明显满足不了青年群体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因此,通过政府或企业搭建交易平台,通过对青年人才政策倾斜、物质补贴等创新方式吸引鼓励和引导青年人才向乡村转移,弥补农村人口年龄断层现象,吸引青年才俊返乡创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

4.2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红色文旅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融媒体时代,农业信息化引导的农业互联网、农资电商和农村互联网金融新业态能显著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率,促进农业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王家坝镇特色的品牌产业应当借助新闻媒体推广出去,让其特色产业不仅仅在安徽内知名,还要推到全国,甚至推向全球。借助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特色的红色意义,这些农产品可以借助王家坝闸的知名度进行推广,助农增收。此外,王家坝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目前尚不完整,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周围供游客游玩、住宿等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融合发展新路线,将当地丰富的资源与地域优势合理利用,在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促进居民增收,增加综合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五、结论

     乡镇产业多元化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但王家坝镇乡镇产业目前存在产业链单一、产业建设分散等问题,王家坝镇政府依靠王家坝镇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红色文化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中,切实做到了文化与产业的有机融合,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实践团对通过实地勘察、走访调研,促进了对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宣传,助力了地方红色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促进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但不足之处在于,正值农忙季节,样本收集数量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参考文献:

[1]邵明华,张兆友.国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与借鉴价值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8):37-46.

[2]王翔雯.论乡村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农业经济,2019(12):18-20.


[责任编辑:魏天元,杜丽萍(实习)]
七月流火,无法阻止青年大学生的实践脚步,团队深入基层,于一线乡村显身手,探寻 红色文旅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