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更好的了解闫洼,走进闫洼,郑州大学暑期“郑闫甄选”心心向农重点乡村振兴实践团在郑州大学第一驻村书记卢纪富的带领下,主要围绕闫洼村文化墙、闫洼大道、闫洼驿站和图书室进行参观,领略这里的文化底蕴和乡村振兴新貌。
文化阵地成亮点
在卢纪富书记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郑州大学驻村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开发、文化环境营造等多项工作,不仅帮助闫洼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荣获了多项荣誉称号,如“脱贫攻坚先进村委”、“五星级村居”等。
随后,在卢纪富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实践团的成员们被一幅幅精美的文化墙所吸引,这些文化墙由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们精心绘制,内容涵盖红色党建、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成为闫洼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参观过程中,书记详细讲解了每一面文化墙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乡村振兴的活力。他强调,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当走到一面独特的文字文化墙面前时,卢纪富书记停下来,对团队成员说到“这面墙是西泠书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所撰写的‘诚’、‘宁’、‘吉’、‘泰’四个字,代表着我对闫洼村的美好祝愿。”“诚”是从个人出发的,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秉持着“诚心正意”的态度,做到这一点村子里才能“宁”,也就是安宁、安定,村庄沉浸在“宁谧祥和”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到达“吉”,闫洼村处处洋溢着“吉祥如意”的喜悦,只有以上的这些都做到了才能使整个闫洼村达到“泰”,“国泰民安”宏伟、博大的境界,乡村振兴,国家、民族、人民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书记提到,把这几个字绘在墙上,也可以让路过这里的村民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授给自己的孩子或者晚辈,每一次解读都是一次教育。
图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为闫洼村绘制的文化墙 通讯员 潘晓晨 摄
图为 “诚”、“宁”、“吉”、“泰” 通讯员 潘晓晨 摄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现在我们这个闫洼大道已经可以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到了!”卢纪富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到。当团队成员踏入闫洼村时映入眼帘的便是闫洼大道,它不仅是村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更是乡村振兴成果的直观展现。书记向队员们介绍道,闫洼大道的修建,是闫洼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吸引了外界的目光,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队员们沿着大道漫步,感受着乡村的变迁与发展,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闫洼村新地标——闫洼驿站,每逢周末,这里不仅是电影的放映厅,更是村民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的温馨之地。打牌、交流,欢声笑语中,邻里之情更加深厚。卢书记讲解到,闫洼村的村民们可以驿站前面的石台上摆放包装好的水果萝卜、水果玉米等,并放置二维码,路过的车辆如果想购买就可以直接扫码付款带走,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游客能轻松带走乡村的美味记忆,更为农民们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实现了双赢。这里也是文化驿站,在这里可以放电影,可以成为村里的“议事大厅”,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化建设,这里也是交通驿站,在亭子里或看书或闲聊,静静等待着乡村巴士的到来把他们带到远方,这里是宣传驿站,每年的村里的大事、小事、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通知,在这里可以迅捷的传达给每位村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闫洼驿站对面还打造了“妙仁杏林世家”,这是村里几代人的中医世家所在地,传承着村医世家的精湛医术,特别是其独特的妇科、血液方面疾病的中医疗法,赢得了广泛赞誉。闫洼驿站的建立,不仅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抹亮色,更是当地产业融合、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闫洼村的村民,每看半小时书,就可以获得积分,达到相应的积分就可以兑换乒乓球等奖品”卢书记说到,这也是为了激励村民们读书的一种机制。郑州大学为支持闫洼村购买图书捐款了将近30万。同时闫洼村图书室跟双庙街中学签订协议,每半年进行交换一批书籍,让闫洼村的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图为卢纪富书记在为队员们讲解闫洼驿站的由来和作用 通讯员 潘晓晨 摄
图为团队成员在闫洼村图书室阅读书籍 通讯员 潘晓晨 摄
总结
随着“郑闫甄选”心心向农实践团在闫洼村的深入探访,一系列丰富而充实的文化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从宽敞整洁的闫洼大道,到美术学院精心绘制的文化墙,再到充满智慧与温暖的闫洼驿站与图书室,每一处都留下了实践团成员们的足迹与感悟。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验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文化不仅要发展更要传承。闫洼村文化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蜕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团队中各个专业的学子们定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以后闫洼村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通讯员: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潘晓晨)